摘要:“你好,欢迎来到贺兰山,贺兰山以其巍峨的身躯构筑了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生态屏障……”4月30日上午,宁夏开元学校高二四班学生刘澜涛站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的观景台前,耳畔传来AI讲解员的声音。通过“元游宁夏”平台的3D实景功能,刘澜涛可以360度欣赏贺兰山全貌,贺兰
“你好,欢迎来到贺兰山,贺兰山以其巍峨的身躯构筑了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生态屏障……”4月30日上午,宁夏开元学校高二四班学生刘澜涛站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的观景台前,耳畔传来AI讲解员的声音。通过“元游宁夏”平台的3D实景功能,刘澜涛可以360度欣赏贺兰山全貌,贺兰山的苍茫山脊在虚拟与现实间无缝切换,甚至能走近观察贺兰山岩壁纹理。
“我们这代人的旅行是从指尖开始的。”刘澜涛滑动着“元游宁夏”平台界面,向记者展示他精心设计的研学路线。作为历史爱好者,他准备继续探索沙漠鸣钟、水洞沟遗址、西夏陵等。
“妈妈,这个骆驼真的可以骑!”5月4日下午,35岁的北京IT工程师王敏和8岁的儿子在水洞沟古人类遗址通过“元游宁夏”平台,正在探索水洞沟古人类遗址的AR场景。孩子用手指轻触屏幕,一个骆驼全息影像立即出现在地面上。
“传统旅游攻略都是静态的,这个平台让孩子提前玩起来了。”王敏告诉记者,他们计划暑假再来一次宁夏。通过平台所提供的语音浏览、互动游戏、虚拟博物馆等功能,孩子已经对宁夏的景点有了初步了解。
最让王敏惊喜的是平台的虚拟演唱会、虚拟观影、云展馆等功能。“‘元游宁夏’不仅仅是一个虚拟旅游平台,更是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让我们有机会以全新的方式探索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宁夏独有的魅力。”王敏说。
据悉,为激发游客来宁夏实地旅游的愿望,宁夏文旅厅2024年着眼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打造了“宁夏二十一景元宇宙数字文旅营销服务项目——元游宁夏”。
截至2024年年底,“元游宁夏”平台已上线沙湖鸟国、沙坡鸣钟、西部影城、水洞遗址、西夏陵、青铜长峡、宁夏酒堡——玉泉酒庄、宁夏酒堡——志辉源石、远古岩画、千年灌渠、须弥石窟、黄沙古渡、红色六盘、固原梯田、科创宁东等15个数字景区,完成4个云展馆的元宇宙空间建设,数据采集及三维模型拓扑覆盖区内实际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游客可以在手机和电脑端预览体验宁夏独特的文旅资源,还可以通过VR/AR、体感设备等,体验前所未有的虚拟旅游互动。
不少用户已经通过“云端初体验”制定了详细的实地游览计划。这个创新的数字平台,正在让更多人爱上宁夏这片神奇的土地。
小小讲解员聂嘉悦在宁夏博物馆西夏文物展区为游客讲解。
小小讲解员:童声里的“塞上江南”
“五一”假期,在宁夏博物馆的展厅里,一群小小讲解员成为游客们关注的焦点。他们手持讲解器,为游客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各位游客请看,这件文物是西夏时期的鎏金铜牛,它展现了当时精湛的铸造工艺……”5月1日上午,今年10岁的聂嘉悦站在西夏文物展区前,专业而流畅的解说,让在场游客纷纷竖起大拇指。
“这个小讲解员太厉害了!”来自西安的游客张先生赞叹道。她能深入浅出地讲解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连我们这些成年人都听得津津有味。张先生特意询问了聂嘉悦的年龄,当得知她只有10岁时,更是惊讶不已。
聂嘉悦是银川市西夏区第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从2023年开始参加宁夏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培训。翻开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笔记和五颜六色的便签立即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原来,她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分类标注:红色代表革命历史,绿色标注旧石器时代……“我最喜欢研究贺兰山岩画,那些神秘的符号就像远古人类留给我们的密码,每次讲解都有新发现。”说起自己热爱的文物,小姑娘的眼睛闪闪发亮。
在岩画展区,同样忙碌的还有11岁的赵梓龙。这位连续两年参加培训的“资深”讲解员正为游客展示岩画拓片制作工艺:“您现在看到的拓片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史书’,这些线条记录了他们狩猎、祭祀等生活场景……”他的讲解常常吸引游客驻足,甚至有人拿着手机记录他的讲解。赵梓龙自豪地说:“最开心的是能为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述家乡的历史,通过我的讲解,能让更多人了解宁夏的历史,特别有成就感。”
据悉,宁夏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始于2009年,每到假期便能看到背着麦克风的学生讲解员穿行在岩画、通史、革命各展厅中。16年来,该活动共计2000多名7至15岁的青少年参与其中,成为宁夏博物馆的品牌社教活动。
“孩子们用纯真的语言诠释厚重的历史,这种反差让传统文化更具亲和力。”宁夏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在他们的讲解中,文物不再是冰冷的陈列品,而是会“说话”的历史见证者。游客们也从孩子们的讲解中感受到别样的温暖。游客张先生感慨:“成年人讲解历史时往往注重深度,但孩子们的视角更贴近生活。听他们讲述岩画里的狩猎故事,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远古人类的生活环境。”
王丽婷在为游客讲解。
金牌导游: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2018年,王丽婷大学毕业以后,带着对家乡的深情成为一名宁夏导游。七年间,她带团走遍沙湖、贺兰山、镇北堡影视城,在日复一日的讲解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许多游客直到落地宁夏,才知道这里不仅有荒漠戈壁,还有江南水乡、璀璨星河和千年文明。”
于是,她开始利用每年冬季宁夏旅游淡季自费“走出去”:自制短视频推介宁夏,带着宁夏枸杞和滩羊肉干,让外地游客先尝后游。去年4月30日,她在短视频平台推介中卫沙坡头景点,视频中浩瀚的星河与沙漠交相辉映,评论区涌入上千条求攻略的留言。
“酒香也怕巷子深。宁夏的美,值得被全世界看见。”王丽婷的坚持,终于在今年春天迎来更大的舞台。
4月18日至20日,在吉隆坡举行的“2025年马来西亚国际旅游展”上,作为金牌导游的王丽婷带着“星星的故乡”品牌走进马来西亚。推介会上,她用三个“沉浸式体验”征服了观众:通过VR设备,马来西亚游客“穿越”至贺兰山下的沙漠帐篷,目睹绝美星河;现场展示西夏陵复原模型、贺兰山岩画拓印体验,让历史“活”起来;后厨现煮的盐池滩羊肉香气四溢,游客排队品尝后惊叹:“中国最好吃的羊肉在宁夏!”
马来西亚华裔客商林先生当场签约:“我要带家人去看《大话西游》的拍摄地,还要在沙漠里吃羊肉看星星!”据统计,推介会期间共促成多个旅行团合作,其中“星空研学”“非遗探秘”等主题游产品备受青睐。
“很多人问我,宁夏那么小,怎么会有‘二十一景’?”王丽婷笑着打开手机相册:沙湖的芦苇荡、火石寨的丹霞、黄河古渡口的羊皮筏子……每一张照片都对应着一段故事。
近年来,宁夏打造“二十一景”全域旅游IP。王丽婷抓住这一契机,将短视频创作聚焦于“小而美”的文旅细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的红色研学、闽宁镇的葡萄酒庄、吴忠早茶街的八宝茶艺。她的镜头下,既有66号公路的苍茫壮阔,也有银川街头巷尾的烟火气。
这种“见微知著”的传播策略,在海外市场同样奏效。在王丽婷社交账号底下,马来西亚华侨陈女士评论:“王小姐的视频让我想起小时候读的‘大漠孤烟直’,但现在的宁夏更时尚、更有国际范儿!”
从宁夏到吉隆坡,从短视频到国际展会,王丽婷用七年时间诠释了何谓“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正如她在马来西亚推介会上的结束语:“宁夏或许没有一线城市的繁华,但这里有最干净的星空、最深厚的历史,和最真诚的笑脸。我们在大漠星河下,等您赴一场千年的约定。”(记者 贺紫瑞 文/图)
来源: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