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家」祝锐‖ 当桨声遇见轰鸣羊皮筏子与快艇的碰撞(散文)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17:31 1

摘要:题记:我是被鞣制的时光,是十二张羊皮与六道木架的叠影。当兰州的沙尘漫过河岸,我听见黄河在低吟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声音裹挟着秦汉的月光、唐宋的渔火,在浑浊的浪尖上碎成粼粼金箔。

当桨声遇见轰鸣

羊皮筏子与快艇的碰撞

文/祝锐

题记:我是被鞣制的时光,是十二张羊皮与六道木架的叠影。当兰州的沙尘漫过河岸,我听见黄河在低吟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声音裹挟着秦汉的月光、唐宋的渔火,在浑浊的浪尖上碎成粼粼金箔。

抵达兰州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前往黄河边,寻觅那独特的羊皮筏子。适逢沙尘天气,黄河水浑浊的翻滚着浪花,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不远处,一排羊皮筏子静静地停靠在岸边,像是等待出征的勇士。

渡口告示栏上的红章像枚褪色的古印,却挡不住那双发亮的眼睛。在渡口,看到票务窗口贴有60岁以上人员慎乘的通告,心有纠结,但是看到mo宝期盼的眼神儿和激动的小脸儿后,以“这是我最后一次体验羊皮筏子,和大家在一起”为由,说服了胡哥和自己。

怀着忐忑又稍许兴奋的心情登上了羊皮筏子。筏子由十二个鼓鼓的羊皮囊和六道木架组成,看起来简陋却充满了古朴的气息。筏子客是一位皮肤黝黑的大叔,他熟练地解开绳索时,我嗅到他掌心的粗粝气息,那是祖祖辈辈握篙留下的纹路。长篙戳进浊流的刹那,我忽然想起《水经注》里的记载,千年前的革船是否也这般,在浪涛中载着丝绸与驼铃?

木桨划开河面时,我听见三百年前的号子在肋骨间震颤。羊皮囊裹着阳光的温度,与老李哼的《黄河谣》共振。牛皮腰带摩擦木架的声响,混着“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磅礴,在浪花里织就古渡的韵律。筏子客一边熟练地划着桨,一边讲述着黄河的传说和羊皮筏子的历史。他无不感叹地说:羊皮筏子在兰州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曾经是黄河上重要的运输工具,如今则成了游客体验黄河风情的独特方式。

我坐在筏上,两股紧贴着晒得发硬的羊皮,触感粗糙而温热。河水在脚下翻涌,偶尔溅起几点黄浆,沾在衣裤上,立时结成盐霜似的硬壳。在漂流的过程中,筏子客还会不时地停下桨,让筏子随波逐流。这时,我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的吹拂和旋涡里的浪花,我仿佛与河水融为一体,这是属于古渡的韵律,这每一道木纹、水纹都刻着驼铃与羊皮的呼吸。

“这筏子,用了多少年头了?”我问。

筏子客的嘴咧了咧,露出几颗黄牙:“皮子两年一换,老祖宗的法子传了十几代哩。”他说时,眼睛却盯着下游处一座铁桥,桥上车流如织,对岸的兰州城蹲伏在灰黄的雾霭里,高楼如钝齿,参差地啃噬着天空。

当筏子漂到中山桥下,铁桥的阴影忽然笼罩上来。我被这座百年铁桥的雄伟所震撼。这座由德国工程师设计的钢铁巨兽,它横跨黄河两岸,连接着兰州的南北,见证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老李忽然指着对岸的玻璃幕墙说:“看,那栋楼里的娃娃,天天隔着落地窗看咱们漂筏子。”话音未落,一艘银灰色快艇轰鸣着掠过,尾流掀起的波浪让筏子猛地摇晃,惊飞了芦苇丛中的白鹭,我听见羊皮筏子的皮囊在漩涡中发出呜咽。

返程时我们选择了快艇,我看见驾驶舱里戴着蓝牙耳机的年轻人,指尖在屏幕上滑动的姿态,与老李握篙的手势在时空里重叠又错开。“十分钟就能到黄河母亲渡口,”他得意地喊道,“比那些老古董快多啦!”引擎的嘶吼劈开浊浪碾碎了黄河的沉吟,而两岸景物也是飞也似地向后退去,高楼、广告牌、观光缆车,都成了模糊的色块。风挟着水沫扑面而来,竟有几分凌厉的快意。

变故来得猝不及防。银灰色的快艇轰鸣着掠过,尾流掀起的巨浪让我剧烈颠簸。当那艘快艇无情闪擦过那躲避的羊皮筏子时,我抓紧扶手,同时我也看见筏子客们正默然地围坐在岸边,老水车仍在吱呀转动,与摩天楼的 LED 光带共舞。我忽然觉得,黄河见证过太多这样的相遇,就像 “黄河远上白云间” 的苍茫,终会遇见霓虹闪烁的现代文明。

正当我沉浸在“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意境里时,手机忽然收到好友消息:“在黄河观景台拍到你坐快艇啦!”配图里,我的身影正与背景中缓缓转动的古老水车同框。原来有些碰撞从来不是对立:当羊皮筏子的影子倒映在快艇的舷窗上,当号子声混着引擎的嗡鸣掠过耳际,黄河水早已把千年的风沙与此刻的霓虹,都酿成了属于这座城市的血脉。

人们总说在兰州要坐羊皮筏子,是为着“体验传统”。然而传统何尝不是一只日渐漏气的皮囊,终要被马达的轰鸣替代。倒是那筏子客们的眼神,浑浊如河水,却又分明映着铁桥的倒影——大约这便是所谓的“古今交融”吧。现代的快艇与古老的皮筏,究竟哪个更贴近这河流的灵魂?我想,大约都不是吧。黄河只是流着,载着所有的死与生,从不肯为谁停留片刻。

暮色中的牛肉面蒸腾着热气,我的影子仍在河面上起伏。“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羊皮筏子百年如是,它承载着无数人的故事,在黄河上见证历史变迁;黄河水千年如是,她载着羊皮筏子的故事,也载着快艇的轰鸣。或许真正的答案,早已写在 “逝者如斯夫”的奔流里,所有的碰撞与更迭,不过是大河血脉里奔涌的诗篇。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腾不息,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而在黄河穿城而过的兰州,乘坐羊皮筏子和快艇漂流黄河的经历,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在心中久久回荡,成了这次旅行中珍贵的回忆。

文章中的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作者简介

祝锐,网名竹子(竹子祝)“竹子小屋"创刊人,出版诗集《追光所遇》,散文集《沐光而行》。中国作家网在线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演讲与口才学会会员,河南省群星朗诵艺术团艺术指导,中爱文化形象大使。多家网络平台金牌主播、在线作者。原创诗歌、散文和朗诵作品散见国家级媒体和各网络平台 。

来源:作家世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