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片来源:路透社当地时间5月3日,美国正式对进口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除了产自墨西哥和加拿大两国、符合《美墨加协定》的零部件可得到豁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汽车零部件都将被加征关税。这一措施从今年3月26日对外宣布以来,一直遭到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以
当地时间5月3日,美国正式对进口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除了产自墨西哥和加拿大两国、符合《美墨加协定》的零部件可得到豁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汽车零部件都将被加征关税。这一措施从今年3月26日对外宣布以来,一直遭到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经销商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警告称,发动机、变速器等进口零部件被加征关税,可能导致汽车售价上涨、销量下降、维修和保养费用增加,同时还将扰乱相关产业链和供应链,使美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面临一系列冲击。
01调整供应链并非易事
就在今年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公告,宣布对进口汽车以及发动机、变速器、动力总成零部件、电子元件等关键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其中,针对整车的加税政策于4月3日生效,针对零部件的加税政策则于5月3日生效。新关税采用叠加征收方式,在原有关税基础上额外征收,所有适用的反倾销税、反补贴税或其他关税和费用仍继续征收。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论道,美国汽车零部件关税可能会颠覆整个行业,甚至比之前对进口车加征关税影响更严重。美国白宫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美国进口了约800万辆汽车,占全年汽车销量的一半;剩下一半在美国组装的汽车中,本土零部件价值占比仅为40%至50%。
对于车企来说,调整供应链的现实难度不容忽视。无论是工厂迁移还是零部件替换,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任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劳拉·维尔德坎普指出,迫使车企在短时间内实现在美国国内生产,只会付出更多代价。“这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的复杂过程,不仅要改变生产设施,还要在几个月内改变供应商和经营方式。相对于生产过程本身,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才是最昂贵的。”她说。
图片来源:Fingerlakes1网站
02符合《美墨加协定》继续免税
考虑到现实难题,以在美生产的汽车为对象,美国政府设置了2年的减税期,同意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并在美国组装汽车的车企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根据行政令,从今年 4月30日起的第一年内,补偿金额最高可达汽车零售价的 3.75%;第二年补偿上限降至汽车零售价的2.5%,直至2027年4月30日取消。这项政策给了车企一些喘息的空间,使得他们有时间将零部件生产转移到美国。不过,CNN对美国贸易数据分析后得出预测,即便有这项补偿,每辆汽车的平均额外关税仍可能达到4000美元,通用汽车、福特等车企预计将需要承担数十亿美元的额外成本。
另外,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CBP)近日发布公告称,符合《美墨加协定》自由贸易条款的汽车零部件将继续适用零关税,但汽车散件和部件组合产品除外。即便如此,现实情况也并不乐观。根据2020年生效的《美墨加协定》相关规定,在美国销售的汽车须有40%~45%的零部件,由时薪16美元以上的工人生产才能免关税。而今,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零部件想要享受关税豁免,也需满足上述条件。对此,CNN指出,在加拿大生产的零部件大多符合免税的劳工工资门槛,但大多数来自墨西哥的零部件却达不到这一标准,墨西哥是美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国,去年向美国出口的价值825亿美元的零部件中,大部分都不满足免税条件。
图片来源:Julesburgadvocate网站
03日韩汽车产业“很受伤”
与墨西哥和加拿大相比,均以美国为汽车零部件重要出口国的韩国和日本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首先看韩国,韩国汽车业对美国依赖程度极高。一直以来,美国不仅是韩国汽车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韩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韩国贸易协会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对美汽车零部件出口额达到约135亿美元,占这一品类出口总额的36.5%,高于2020年的29.5%。汽车及零部件合计出口额占到韩国对美商品出口总额近4成。在美国组装整车的现代、起亚,零部件本土采购占比不到20%,剩下的均须从韩国进口,部分畅销车型韩国产零部件比重甚至高达9成。
美国加征关税后,韩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成本将大幅增加,从而导致韩国车企在美生产的整车成本上升,这很可能会影响到韩国汽车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即使美国政府设定了2年的关税缓冲期,并考虑提供补偿,但零部件涨价、供应周期延长等问题依然无法避免。事实上,受整车关税等影响,今年4月,韩国对美汽车出口同比骤减逾16%。这次对零部件加征关税,势必会令韩国整个汽车产业链进一步受到冲击。
日本也是一样。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显示,去年日本汽车零部件对美出口额约为85亿美元,占到对美出口总额的5.8%,是仅次于整车的对美出口商品第二大品类。
为了应对美国汽车关税的冲击,日韩政府都出台了针对汽车行业的扶持措施。就在今年4月,韩国推出一系列产业与金融政策,以保护以汽车为代表的关键出口行业,其中包括扩大面向汽车行业的低成本融资规模、下调汽车购置税以刺激国内消费、提高电动汽车购买补贴、支持车企加大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开拓力度等。日本经济产业省则设置了“美国关税对策本部”,为受关税影响的出口企业,提供包括贷款在内的一系列支持政策。
另据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对美零部件出口额达171.5亿美元,占我国零部件出口总额的15.6%。此外,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额达153.2亿美元,占中国锂电池出口总额的25.1%。在美国进口汽车零部件关税生效之后,预计短期内我国汽车零部件对美出口会出现下降。目前,我国零部件企业正通过全球化布局、本土化生产以及调整供应链等多项措施,沉着应对相关风险。
零部件关税影响更广泛
多家外媒指出,相较于4月3日生效的进口车关税,本轮汽车零部件关税的影响将更加广泛。
生产层面,跨国车企普遍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零部件关税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冲击。而且,在美国销售汽车的主流车企大部分均在当地建有工厂,但其在美国本土组装的整车,零部件可能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般而言,汽车零部件在最终组装前需要经过6次跨境运输,高额关税将使汽车供应链变得极其脆弱。
消费层面,此前由于美国消费者在汽车关税生效前的恐慌性抢购,今年3月全美范围内的进口新车销量飙升。美国咨询公司安德森经济集团创始人帕特里克·安德森近日指出,随着美国汽车关税全面生效,未来进口车在美销量可能将逐渐下降。该机构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零部件关税政策将导致每辆在美国国内生产的汽车成本增加2000~12000美元,最终通过车价上涨转嫁给消费者。
J.D.Power与美国考克斯汽车咨询公司发现,随着库存收紧和价格回升,4月下旬美国新车市场需求已现疲软。考克斯汽车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斯莫克指出,对零部件加征关税不仅影响新车和二手车,还将导致维修、保养和保险费用上涨,每个美国人都会受到影响。
企业层面,无论是主机厂还是零部件供应商,无论是美国企业还是海外厂商,都在密切关注关税可能带来的影响。美国和欧洲多家主流车企近日表示,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不得不下调盈利预期,并采取措施应对成本上涨。
以福特汽车为例,其预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导致该公司今年的利润损失15亿美元。福特还以关税带来不确定性为由,撤回了年初发布的2025年业绩预期。通用汽车称关税可能导致该公司利润减少40亿至50亿美元,并将2025年净利润预期下调至82亿至101亿美元,而原本预期是112亿至125亿美元。另外,为了应对关税,通用汽车前不久在加拿大皮卡工厂削减了生产班次。
零部件供应商更是忧心忡忡。丰田自动织机社长伊藤浩一在近日举行的财报发布会上表示:“如果美国的关税政策持续,我们会考虑将关税成本反映到产品价格中,并根据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爱信精机大幅下调了年度业绩预期。电装正在与包括丰田在内的客户,就关税成本分摊展开协商。轴承生产商斯凯孚也表示,为应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公司已采取多项措施,包括上调产品价格、调整部分供应链布局,同时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裁员。
文:张冬梅 编辑:万莹 版式:王琨
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