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一”期间,一名15岁女孩独自坐高铁从长沙到深圳和母亲团聚,结果不小心坐过站到了香港。女孩由于手机没有开通漫游,与家人失联,女孩母亲报警求助。香港西九龙站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在站台找到女孩并联系返程列车,将女孩送了回来。
“女孩高铁坐过站误入香港变跨境游,两地警方联动送回。”近日,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了这则暖新闻,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据报道,“五一”期间,一名15岁女孩独自坐高铁从长沙到深圳和母亲团聚,结果不小心坐过站到了香港。女孩由于手机没有开通漫游,与家人失联,女孩母亲报警求助。香港西九龙站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在站台找到女孩并联系返程列车,将女孩送了回来。
初读这则报道,不禁让人生出浓浓暖意。不过仔细一看,诸多媒体报道细节存在至少两处“硬伤”——误称“跨境游”和“深圳铁警联动港警”。
实际上,西九龙站分为香港口岸区和内地口岸区,实行“一地两检”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2017年12月批准通过的《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在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设立口岸实施“一地两检”的合作安排》明确,西九龙站内地口岸区视为处于内地。
女孩由于是误乘,坐过站后抵的是西九龙站内地口岸区,不可能过关进入香港口岸区。内地口岸区设有广州铁路公安局西九龙站派出所,根据媒体报道,帮助女孩找到家人的正是该派出所的民警。
观媒查询发现,女孩母亲求助的深圳北站派出所、找到女孩的西九龙站派出所,均是广州铁路公安局深圳公安处下属派出所,“深圳铁警紧急联动港警找回”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帮女孩找到家属的都是广铁深圳公安处的民警,和香港警方没有关系。
从前文不难发现,这名女孩坐过站后并没有入境香港,根本不存在媒体报道中所谓的“跨境游”的说法。
因此,可以明确的基本新闻事实是,首先,女孩没有“跨境”;其次,女孩是被广铁深圳公安处民警联动接回,不涉及香港警方。
那么,这则新闻是如何被大面积传播的呢?
观媒查询发现,深圳广电都市频道《第一现场》栏目于5月2日22:30在抖音号首发了该报道,短视频报道中的标题、内容准确。
不过,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微博账号@江苏新闻 5月6日进行了“二创”,虽然视频内容准确,但标题表述为“女孩高铁坐过站误入香港变跨境游”。“江苏新闻”随即成为#女孩高铁坐过站误入香港变跨境游#微博话题主持人,随着各大媒体的纷纷转发,该话题阅读量近5000万。
很明显,@江苏新闻 的编辑并不清楚上文所述“跨境”与“抵达西九龙站”的区别,因此在拟定标题时出现了失误。但是,在其他媒体转载、“二创”报道过程中,新闻失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有媒体在后续“二创”报道中,将事件错误表述为“深圳铁警联动港警找回”,这是与新闻事实完全不相符的。
不过,观媒也发现,亦有一些媒体在舆论热搜中做出准确报道,如深圳广电“深视新闻”新媒体、“央视新闻”大小屏在5月8日的文字、视频报道中,表述均准确、客观,完全没有引用网络热搜中“跨境游”等关键词,央视新闻还报道了两地警方的准确身份,起到了辟谣作用。
其实,观媒在关注本消息的过程中,并没有花太多力气就找到了相关报道的最初来源并进行求真查证。
反观在这次新闻事件中转载、“二创”的成百上千家媒体,有多少编辑能在发布时进行再次核实?有多少主编能在“三审”时更加冷静和严谨?
撰文/程达堃、周童 编辑/纪晓
来源:媒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