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江苏省书香全民阅读基金会理事长汪维宏携其著作《千载浩然苏东坡》与《年少早识苏东坡》来到海南三沙市,为当地读者带来了一场题为“文韬武略苏东坡”的讲座。讲座前,译林出版社向三沙市捐赠中国好书、经典世界文学名著等百余套图书,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张遇与三沙市委宣传部
近日,江苏省书香全民阅读基金会理事长汪维宏携其著作《千载浩然苏东坡》与《年少早识苏东坡》来到海南三沙市,为当地读者带来了一场题为“文韬武略苏东坡”的讲座。讲座前,译林出版社向三沙市捐赠中国好书、经典世界文学名著等百余套图书,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张遇与三沙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洪亮、三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冯海华共同举行了赠书仪式。
张遇表示,希望这批种类丰富、题材多样的精选图书能够丰富三沙军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洪亮谈到,三沙市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地级市,是祖国的“南大门”,译林出版社的赠书将进一步丰富驻岛军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也是对驻岛军民扎根祖国最南端的鼓励。他强调:“苏东坡对海南的文化发展很重要,汪维宏先生在海南岛举办这场讲座,是对苏东坡文化精神的追溯,更是对东坡在海南所展现的伟大人格与不屈精神的致敬。”
文韬武略,解读文豪之外的苏东坡
苏东坡与海南岛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绍圣四年(1097年),苏东坡被贬至海南儋州。在这片土地上,他度过了极为艰难却又熠熠生辉的岁月。尽管面临着艰苦的生活环境与巨大的心理压力,但他凭借坚韧与豁达,在此宣传医学知识,传播中原文化,倡导农业生产,提倡民族平等。
讲座中,汪维宏巧妙地将史料与诗词相结合,细腻勾勒出一个鲜为人知的苏东坡形象。他从北宋“崇文抑武”的国策切入,深入剖析苏东坡虽为文臣却兼具军事家的韬略与血性的史实。汪维宏指出,苏东坡在少年时期便怀有“少年带刀剑,但识从军乐”的投笔从戎志向,为他日后报国埋下伏笔;在密州任上,他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抒发沙场豪情,尽显雄心壮志;徐州抗洪时,他亲自率禁军筑堤,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定州任上,他整肃军纪,积极备战,其军事实践中的担当与才能令人动容。
汪维宏还着重分析了苏东坡的军事思想。苏东坡提出“居安思危、全民皆兵”的战备理念,在《教战守策》中主张普及军事训练以增强国力;在《孙武论》中,他提出“廉、静、信”的军事伦理观,彰显儒家道德与兵家谋略的深度融合。汪维宏以东坡在定州阅兵时拟弹劾跋扈骄横副将王光的轶事为例,生动揭示了东坡“以文驭武、法纪严明”的治军智慧。
在讲座现场,汪维宏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发了在场读者对北宋“文人论兵”现象的讨论与思考。他强调,东坡的文武兼备并非偶然,而是北宋士大夫“以文为本、以武为用”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这种“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兵韬志未穷”的精神,对当代人极具启示意义。汪维宏引用东坡“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名句,对官兵在海防一线锤炼意志、建功立业表示由衷的敬意。
《千载浩然苏东坡》是一部聚焦苏东坡从政生涯的作品,这本书不仅弥补了以往苏东坡研究过于偏重文学和艺术的不足,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让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苏东坡的政声政绩。《年少早识苏东坡》是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传记读物,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苏东坡的成长经历,穿插了苏东坡的诗词名句、历史典故等,旨在激发青少年对苏东坡的研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与家国情怀。
汪维宏说:“东坡先生贬谪海南时,曾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精神传播文化火种。今日将这两套书带到三沙,正是希望延续这份文脉,让东坡的浩然正气在南海生生不息。”
东坡先生虽已远去,但他的文韬武略与家国情怀,早已化作民族精神的底色。无论是在南海守礁的战士,还是在都市奋斗的青年,都能从东坡故事中汲取力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浩然之士”。东坡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更是当代家庭教育应传承的宝贵财富。这场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不仅让东坡文化在南海绽放新光彩,更为当代社会提供了“文以载道、武以安邦”的文化自信密码,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浩然与深情,苏东坡与海南的千载缘
回溯到九百多年前,那个改变海南文化命运的历史时刻,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东坡被贬谪至海南儋州。然而,苏东坡在海南的三年(1097—1100年)却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面对艰苦的环境、恶劣的气候,他不仅没有消沉,反而以豁达的胸怀和坚韧的意志,在这片曾经的文化荒漠上播撒文明的种子。他办学堂、倡教育,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姜唐佐;他与当地黎族百姓友好相处,尊重并学习本土文化;他写下了大量诗词文章,记录海南的风土人情,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苏东坡在海南的作品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试笔自书》(《在儋尔书》)、《汲江煎茶》等诗篇,展现了他在逆境中的乐观与智慧。“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诗句,道出了他对海南的特殊感情。这种在困境中依然豁达乐观、积极造福一方的品格,使得苏东坡成为海南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的文化象征。
《千载浩然苏东坡》一书全面解读了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书中不仅详细记述了苏东坡在海南的生活和贡献,更深入剖析了他面对逆境时的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这些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书中对苏东坡海南经历的着重描写,让更多人了解到苏东坡被贬后的海南再不是文化荒漠,而是有着深厚人文积淀的热土。苏东坡在海南的文化活动,实际上开创了海南儒学教育的先河,为海南日后的人才培养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苏东坡客居海南那段历史的解读,也是对海南历史文化的重要解读。
此次赠书及讲座活动是对苏东坡与海南深厚历史文化渊源的当代致敬,选择在三沙市举行赠书仪式,背后蕴含着对苏东坡与海南特殊情缘的深刻理解,也寄托了希望东坡精神在新时代、新海南继续发扬光大的美好愿景。在碧海蓝天的见证下,千年文豪的精神再次与海南这片热土共鸣,为新时代的文化传承留下一个温暖的注脚。多年前,苏东坡在海南写下了“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的诗句,预言了海南文化的发展。今天,苏东坡的豪情与期许正在成为现实。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姜斯佳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