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乳腺癌不幸离世,中晚期已存活8年,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18:29 1

摘要:在医院肿瘤科的病房里,医生们曾多次遇到这样的案例:一位确诊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本该治愈率极高,却在短短两三年内病情恶化,遗憾离世;而另一位确诊时已是中晚期乳腺癌,甚至伴有转移,却在规范治疗后健康地生活了八年之久。

在医院肿瘤科的病房里,医生们曾多次遇到这样的案例:一位确诊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本该治愈率极高,却在短短两三年内病情恶化,遗憾离世;而另一位确诊时已是中晚期乳腺癌,甚至伴有转移,却在规范治疗后健康地生活了八年之久。

这让不少人感到疑惑:不是说癌症早发现早治疗生存率更高吗?为什么结果会反过来?难道早期发现也没用?背后的原因并不简单。这并非医疗的“黑洞”,而是乳腺癌本身的“个性”使然。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据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发布的《中国癌症统计年报》显示,乳腺癌在城市女性中占所有癌症的近17%。

乳腺癌并不是一种“统一面孔”的疾病,它就像一个“伪装高手”,有着多种亚型。根据免疫组化标志物的不同,临床上将乳腺癌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常见亚型:

激素受体阳性型(ER/PR阳性):对激素敏感,生长较慢,治疗手段多,预后相对较好;

HER2阳性型:有一种叫HER2的蛋白表达过多,生长迅速,但可用靶向药物控制;

三阴性乳腺癌(TNBC):不表达以上三种受体,生长快、易复发、治疗难度大。

这些亚型决定了乳腺癌的“性格”,也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和生存期。

癌症的“生物学特性”远比“分期”更重要

很多人以为肿瘤越小、发现越早,治愈率越高。但癌症的生物学特性才是真正的“决定性因素”。

一位早期乳腺癌患者如果患上的是三阴性乳腺癌,即使肿瘤很小、没有转移,这种类型的癌细胞也极具侵袭性,容易通过血液扩散,很快转移到肺、骨甚至脑部。

而另一位中晚期患者可能患的是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乳腺癌,即便肿瘤较大,只要规范治疗,病情可以稳定控制多年

202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Meta分析指出,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与其分子分型密切相关,其中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型的10年生存率高达84%,而三阴性乳腺癌的10年生存率则不到60%。这说明:类型比大小更关键

治疗决策与依从性大不相同

有些早期患者因为“癌症还小”,便轻视治疗,甚至拒绝化疗或激素治疗,只做了手术便以为万事大吉,结果癌细胞残留或复发。而中晚期患者往往因病情严重,更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如长期服药、定期复查、严格控制饮食和生活方式,从而获得更好的预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张捷教授曾指出,患者对治疗的理解和配合程度,是影响乳腺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否进入“精准治疗”也非常关键

近年来,乳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精准医疗时代。不再是“一刀切”的化疗或手术,而是根据患者的分子分型、基因突变情况来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和帕妥珠单抗已成为标准治疗,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2023年《柳叶刀·肿瘤学》发布的一项全球多中心研究显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使用双靶向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可达56个月,远高于传统治疗。

但问题是,一些早期患者未能进行全面的分子检测,错过了精准治疗的窗口期。不是技术不到,而是意识不到

坚持长期治疗,不轻言放弃

乳腺癌治疗往往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像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术后往往需要服用5至10年的内分泌药物,如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虽然这些药物可能带来潮热、关节疼等副作用,但坚持服药是延长生存的关键。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明确指出,内分泌治疗是降低乳腺癌复发率和死亡率的核心手段。不少中晚期患者正是因为“听医生的、不间断地吃药”,才实现了长期稳定。

重建生活节奏,积极面对癌症

中晚期乳腺癌并不等于“判死刑”。不少患者在治疗后,恢复了正常生活,工作、运动、旅游样样不落。

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张晓艳教授曾谈到:“我们有很多HER2阳性晚期患者,在靶向治疗后生活质量很好,甚至还能长期出差上班。”这说明,癌症治疗不只是技术问题,也是心理和生活方式的综合战役。

活下去靠药,更靠态度和习惯。

很多人听到“早期癌症”就松了一口气,误以为可以“轻轻放过”。但乳腺癌的故事告诉我们:早,未必意味着易;小,未必意味着弱。

关键是要了解自己的肿瘤类型,配合医生进行规范而精准的治疗,并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规律。

如果你身边有人确诊乳腺癌,请提醒她:不是“早期就能躺赢”,也不是“晚期就没有希望”。

真正决定命运的,是对疾病的认知、治疗的科学性以及对生活的坚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张捷.乳腺癌的精准诊疗策略与展望[J].中国肿瘤临床,2022,49(1):5-10.

[2]张晓艳,王雅静.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进展[J].中华肿瘤杂志,2023,45(3):217-221.

来源:谭医生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