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饿肚子降糖了!这种「糖尿病」越饿越危险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18:36 1

摘要:在2025年世界糖尿病大会上,国际糖尿病联盟正式宣布了一种新的糖尿病类型:5型糖尿病。

大家是不是听了几十年这句话——糖尿病是“富贵病”,治疗只要“管住嘴”就行?

但您听说过“饿出来”的糖尿病吗?

在2025年世界糖尿病大会上,国际糖尿病联盟正式宣布了一种新的糖尿病类型:5型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新发现的疾病,而是被误诊长达半个世纪的糖尿病类型。

与常见类型相比,这类患者确诊后通常预后极差

01 什么是5型糖尿病?

5型糖尿病大多见于中低收入国家,BMI低于19Kg/m2,男性更为多见

患者常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缺陷、血糖波动大,常反复低血糖,消化吸收障碍,但胰岛素敏感性接近正常,不会出现尿酮

由于此病易发生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全球对此病的认识不够深入,受当地治疗方案、医疗水平及的患者的经济条件等影响,患者确诊后生存时间往往预后不好[1-2]。

具体与我们常见的糖尿病有以下5类区别

1

易发人群不同

5型糖尿病多见于消瘦的年轻人(BMI

1型糖尿病多由于自身免疫引起的疾病,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

2型糖尿病则多发生在40岁以后,且往往更“偏爱”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等人群[1-2]。

2

病因不同

5型糖尿病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足损伤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

1型糖尿病则主要由于自身免疫导致的β细胞完全破坏,胰岛素“停产”

2型糖尿病是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伴随β细胞代偿性衰竭,胰岛细胞“累垮”了[1-2]。

3

身体代谢差异

5型糖尿病内脏脂肪少;2型糖尿病则“大肚腩”、脂肪肝常见[1-2]。

4

餐后C肽水平不同

餐后C肽水平介于1型(C肽极低)与2型(早期C肽正常或升高)之间,且外周胰岛素敏感性接近正常(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1-2]。

5

酮症倾向不同

5型糖尿病不会出现酮症酸中毒

1型、2型糖尿病都可以发酮症酸中毒[1-2]。

相较于1型糖尿病的绝对胰岛素缺乏,5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仍能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这些胰岛素虽不足以完全调控餐后血糖波动,但可有效抑制脂肪分解及酮体生成,从而避免酮症的发生[3]。

02 这类糖尿病患者多吗?

目前,我国尚未将5型糖尿病列为独立分型,官方流行病学数据缺失。

但就临床观察来看,国外报道的5型糖尿病主要存在于长期的营养不足的人群。

我国南方地区报道过营养不良相关型糖尿病,其发生明显与营养不良及食用木薯有关[4]。

我国确诊糖尿病的人群,大多不存在长时间营养不良的特点,因此糖友无需过度担忧。

但以下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筛查:BMI

03 对糖友有哪些启示?

1.拒绝“饥饿疗法”

由于5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童年或成年期营养不良史导致胰岛受损,糖友长期盲目节食可能加重胰岛损害。

避免“走极端”,做到营养上的“刚刚好”。每日热量摄入不低于基础代谢需求;维持胰岛细胞修复能力。同时也不可因“营养不良导致糖尿病”为借口而放松体重和血糖管理。

2.糖友定期监测核心指标:

定期检测血糖、血压、血脂,做好控糖、降压,定期复查,防止并发症即可,无需过度担忧或自行误判。

参考文献:

[1]Wadivkar P, Thomas N, Jebasingh F,et al.Undernutrition-Associated Diabetes Mellitus: Pathophysiology of a Global Problem. Physiology (Bethesda). 2025 Mar 6.

[2]Lontchi-Yimagou E, Dasgupta R, Anoop S, et al. An Atypical Form of Diabetes Among Individuals With Low BMI. Diabetes Care. 2022 Jun 2;45(6):1428-1437.

[3]Tripathy BB, Kar BC. Observations on clinical patterns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India. Diabetes 1965;14:404–412

[4]黎英荣. 营养不良相关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研究[D]. 广西:广西医科大学,1996. DOI:10.7666/d.Y357554.

来源:糖尿病之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