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景颇山寨的农机使者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19:17 1

摘要:清晨的露水还未散去,陇川县城子镇原农机站的铁门吱呀一声推开。60岁的郑春华站在台阶上,望着院子里那台斑驳的手扶拖拉机发怔。这台1987年从昆明农机厂运来的铁疙瘩,曾载着他翻过三十八道山梁,碾碎过无数个雨季的泥泞。

清晨的露水还未散去,陇川县城子镇原农机站的铁门吱呀一声推开。60岁的郑春华站在台阶上,望着院子里那台斑驳的手扶拖拉机发怔。这台1987年从昆明农机厂运来的铁疙瘩,曾载着他翻过三十八道山梁,碾碎过无数个雨季的泥泞。

1986年的夏天,这个景颇族青年背着绣有犀鸟图腾的筒帕走出德宏州农机学校。当同学们纷纷选择留在县城时,他却攥着泛黄的地图册,沿着南宛河溯流而上。彼时的清平乡景颇山寨,春播时节仍见老牛破车,妇女们弯腰插秧的身影在梯田里缩成小小的黑点。

“要让铁牛替下耕牛。”在简陋的竹楼会议室,年轻的郑春华举起油印的图纸。台下的老人们摸着拖拉机锃亮的犁铧直摇头,直到他用景颇山歌唱出机械插秧的调子。第一台微耕机落户郑家寨那天,全寨人围着这个会喘气的铁家伙跳了三天的目瑙纵歌。

近四十年间,他亲手调试过上千台农机,调教出上百名拖拉机驾驶员,在田埂上写就的笔记摞起来比甘蔗还高。雨季抢修时被蚂蟥咬肿的小腿,旱季调试时晒脱皮的鼻梁,都化作山民们仓库里金黄的稻谷。去年秋收,城子村的年轻人用无人机喷洒农药,银翼掠过之处,正是他当年教老岩开拖拉机的稻田。

知道他要退休,寨子上的老人送来缀满银泡的景颇包。70岁的芒作递上自家酿的米酒:“勒堵啊,你教我们开铁牛,现在娃娃们都会玩电脑种田了。”远处青山如黛,新一批大学生技术员正在调试智能灌溉系统,无人机的蜂鸣声惊起一树白鹭。

暮色漫过南宛河时,郑春华最后一次擦拭办公室的标牌。玻璃映出蜿蜒的山路,那里又将走来新的追梦人,带着图纸与希望,把科技的种子播进更深的山坳。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