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者 冯泰:“现在是缅甸当地时间上午9点半,我们再次来到江边这处最大的受灾民众安置点,今天我们的队员将在这里与缅方人员联合开展环境卫生的消杀工作 。”
热带季风气候使得夏季的缅甸
高温持续、雨量丰沛,
小小的蚊虫让受灾民众安置点内
传染病传播风险也随之增加。
一场地毯式环境卫生消杀,
在40度的高温下开始了。
记者 冯泰:“现在是缅甸当地时间上午9点半,我们再次来到江边这处最大的受灾民众安置点,今天我们的队员将在这里与缅方人员联合开展环境卫生的消杀工作 。”
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队员 许翔:“这两种是滞留用的机动喷雾器,其他两种是空间用的热烟喷雾器,空间喷洒主要是针对蚊虫、苍蝇、蟑螂。”
机动喷雾器、热烟喷雾机是中国消杀蚊虫主力使用的两种专业设备。为了降低缅甸震后受灾民众安置点内病媒传染病传播风险,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特地从中国带来了这两种设备。
记者 冯泰:“这个机器还是挺重的,在使用中是不是有很多注意事项,需要跟他们一点一点沟通?”
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队员 许翔:“是的,在使用之前要教他们怎么做,然后在用的过程中也要跟着。”
教会当地工作人员、志愿者掌握消杀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控制安置点及周边区域病媒传染病传播风险的关键。消杀开始前,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从操作流程到药剂配比,再到注意事项,都对当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做了细致指导。
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队员 许翔:“我们先把他们教会,后面就靠他们自己在安置点进行病媒生物杀灭,像蚊子、蟑螂等。”
40多度的高温下,阴凉处闷热感都是扑面而来,但身着防护衣,背着沉重设备的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队员和当地工作人员志愿者一步一个脚印,消杀不放过任何一处死角。
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队员 林祖锐:“床底下可以喷一下。”
记者 冯泰:“现在是要全覆盖是吗?”
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队员 林祖锐:“对,帐篷里也要喷洒。”
记者 冯泰:“我看您现在穿的衣服很厚,都已经流了很多汗了。”
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队员 林祖锐:“这个防护衣还是比较热的。”
目前,共459个家庭2100名受灾民众暂时居住在昌妙达奇镇区安置点。抵达曼德勒后的持续监测,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发现这里的蚊虫密度远超其他安置点。比如5月4日,昌妙达奇镇区安置点的监测数据显示,评估蚊虫密度的重要指标布雷图指数高达50,远超高风险阈值,登革热等病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极高。
所以,对安置点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消杀成了当务之急。消杀过程中,一组人对帐篷内外、墙面、垃圾堆等区域使用机动喷雾器进行滞留喷洒,形成持久防蚊防蝇屏障;另一组人则用热烟雾机配合,实施空间喷洒,清除蚊蝇。
缅方公共卫生部门志愿者 苟苟坎:“之前有喷洒过药剂,但不是经常进行,以后会经常操作,像今天你们教的这个过程。”
当天的消杀持续了近一个小时,任务结束时,队员们的衣裤已经湿透。
记者 冯泰:“太热了,我看大家头上捂着,都出了很多汗。”
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队员 许翔:“天气比较热。”
记者 冯泰:“我看衣服是不是都湿了?”
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队员 许翔:“还好。”
当地公共卫生部门志愿者 实坎滴:“为人民做出了贡献,觉得很开心。”
记者 冯泰:“在学习喷洒药剂过程中,会不会又有一些新的体会?”
当地公共卫生部门志愿者 实坎滴:“会的,所以在努力地学。”
接下来,降低蚊虫密度仍是防疫的关键,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还将继续在安置点展开环境消杀及综合治理工作。
记者:冯泰
编辑:尹双喜
责编:施凌清 王锐
主编:林玲
终审:顾斌
来源:都市条形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