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看联播 | “一条链”如何串联京津冀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20:41 1

摘要:在京津冀的一个个汽车智能工厂里,造车看起来就像“拼乐高”。然而制造一辆汽车,并不像看起来那么轻松,涉及上万个零部件。如何提高供应效率,成为造车成功的关键,因此汽车产地大多是以集群的方式发展。

你知道吗,小米最新款的SU7汽车,在京津冀内零部件的采购占比达到22%,北京奔驰在京津冀内零部件采购占比更是超过一半。

在京津冀的一个个汽车智能工厂里,造车看起来就像“拼乐高”。然而制造一辆汽车,并不像看起来那么轻松,涉及上万个零部件。如何提高供应效率,成为造车成功的关键,因此汽车产地大多是以集群的方式发展。

京津冀是全国汽车产业的重要集聚区,拥有完整的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设计、研发、验证体系,在生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上有着显著优势。

车灯、座椅、车身、变速箱来自天津,蓄电池、行李架来自河北,玻璃升降器、空气滤清器来自北京……在京津冀地区,三地合力共造“一辆车”已成为现实。

共造“一辆车”,串起一条产业链,河北220余家企业“入链”。2024年,京津冀地区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67.6万辆,同比增长154%。如今,三地汽车产业产值超过8400亿元,成为京津冀制造业的“首位产业”。

不光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京津冀以链为媒、链上发力,打造协同新高地。2023年,“六链五群”产业协同发展布局按下启动键,三地分工协同,各展所长。其中,河北牵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机器人产业。

机器人产业链也正在合力“卷”出新高度。唐山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成立、唐山机器人共享工厂2.0版上线、校企合作持续展开……“北京研发+河北转化”让产业链规模越做越大。今年一季度,河北403家机器人企业营收40亿元,同比增长17.7%,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64.5%。

六条产业链如同强劲纽带,将三地经济拧成一股绳。数据显示,三地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13年的1.7万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2.66万亿元。三地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产业协同跑出“加速度”。

文 案:许艳艳

配 音:康紫祎

后 期:筵 怡

海 报:筵 怡

来源:长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