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质疑是“智商税” 的燕窝,为何还能跑出上市公司?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20:28 1

摘要:一个饱受质疑的行业,却跑出了一家上市公司——燕之屋。那么,燕窝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这个常被质疑的行业,缘何能孕育出上市公司?如今,燕窝行业发展状况究竟如何?

一提起燕窝,很多人免不了会想:这是不是智商税?毕竟它的主要成分就是蛋白质和氨基酸,而这些从鸡蛋、牛奶等普通食物中同样能够摄取。

一个饱受质疑的行业,却跑出了一家上市公司——燕之屋。那么,燕窝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这个常被质疑的行业,缘何能孕育出上市公司?如今,燕窝行业发展状况究竟如何?

在不少人的记忆里,早些年燕窝似乎主要出现在年节赠礼中。但近两年,市面上涌现出众多燕窝专卖店。不仅如此,燕之屋之前的成功上市,更是引发广泛关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燕窝属于食品,而非药品。常见的即食燕窝、鲜炖燕窝,并未获得药品、保健食品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批号,其经营类别归属于罐头饮料。

不过,燕窝富含蛋白质与氨基酸,按照当下消费趋势,通常被视作一种滋补品。

近年来,燕窝市场发展迅速。据报道,自2015年以来,中国燕窝市场规模以及燕窝生产商和经销商数量,近乎增长了6倍。

有业内人士认为,燕窝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滋补品,前些年市场增长不明显,主要是因为传统企业多以销售燕窝原材料为主,未能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品牌形象。

商家服务公司有赞也指出,燕窝处理和烹饪过程繁琐,给当代消费者设置了障碍,这使得燕窝难以在年轻人日常消费中普及。

以燕之屋和小仙炖为代表的新兴燕窝品牌,打破了这一局面。它们先后推出即食燕窝和鲜炖燕窝,既省去消费者炖煮燕窝的麻烦,又成功让18-26岁的年轻人成为燕窝消费主力。

然而,据多家媒体报道,精加工大幅拉高了燕窝售价,使其逐渐沦为一门暴利生意。海

关总署公告文件显示,中国绝大多数燕窝原材料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进口,进口燕窝原材料价格约每克11元,制成即食燕窝后,售价往往翻十倍左右。

燕之屋招股说明书表明,公司平均毛利水平超50%,即食燕窝毛利率更是高达61%,且该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上涨。

不断攀升的售价和毛利,推动燕之屋营收和利润水平一路走高,凭借市场第一的占有率,燕之屋成为全球最大的燕窝产品公司。

那么,被称为燕窝第一股的燕之屋,为何不受资本市场青睐?以燕之屋为代表的暴利燕窝行业,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增长隐忧?

燕之屋靠燕窝产品起家,超94%的收入源于纯燕窝产品。而在纯燕窝产品中,只有即食燕窝“碗燕”这一个品类,连续多年为公司贡献近四成营收。

但近年来,这一核心产品遭遇营收增速和销量下滑。数据显示,2021年碗燕收入同比增长约18%,到2022年骤降至1.8%,缩水近10倍。这使得高度依赖碗燕的燕之屋,整体营收增速也有所放缓。

商家服务公司有赞指出,燕窝在中式滋补品中是较为成熟的品类,产品创新空间受限。不过,行业内各企业已开始围绕燕窝衍生品做文章。

例如,燕之屋利用燕窝肽这一胶原蛋白成分,推出子品牌跨界护肤赛道,还尝试将燕窝添加到饮食中,推出燕窝粥和燕窝粽子等产品。

另一家头部燕窝企业小仙炖,也推出了燕窝面膜等产品。但目前,燕窝衍生品在燕之屋营收中占比仍停留在个位数,小仙炖的面膜在官方渠道也只是作为购买鲜炖燕窝的赠品,尚未真正实现该品类的变现。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燕窝企业都在积极探寻新的增长曲线。

报道显示,近一年来,燕窝市场规模出现一定程度下降。燕之屋在招股说明书中也坦言,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便是市场饱和。

此外,燕窝高度依赖进口,主要原产地东南亚地区,因消费能力有限,难以消化稀有昂贵、制作精良的燕窝。欧美国家由于宗教和饮食习惯差异,对燕窝制品接受度低,所以燕窝开拓海外增量市场的前景不容乐观。

一方面,燕窝行业缺乏充足客户需求支撑企业持续扩张;另一方面,燕窝产地集中,原材料差异化小,技术壁垒低,且利润丰厚,吸引了众多其他行业企业入局。

东阿阿胶、片仔癀、同仁堂等纷纷涉足,就连盒马这样的生鲜零售企业也跨界进入燕窝市场分一杯羹。激烈的市场竞争,让燕窝企业难以构建品牌心智护城河,只能不断加大营销投入。

燕之屋招股说明书显示,三年间,燕之屋广告营销费用超8亿元,远超同期净利润总和。而在研发方面,其开支仅7000万,尚不足广告费用的8%。

燕窝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可从常见食物获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市场接受度。而且燕窝行业乱象丛生,许多产品连基本的燕窝含量都难以保证。

主播辛巴就因带货糖水燕窝饱受质疑,燕之屋也曾在10多年前,因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致使公司乃至整个行业遭受重创。

有赞认为,成分含量和功效的不透明,使得消费者在保健养生消费时,更倾向于国际保健品品牌。长期科研支撑不足,也让中式传统滋补品饱受质疑。不过,随着监管和规范日益完善,越来越多中式滋补品牌开始求变,尝试重建消费者信任。

部分燕窝企业坚持成分透明,在配料表中明确标注燕窝及其他原料含量。有赞指出,随着消费趋势变化,人们对滋补产品需求不再局限于药用保健功能,而是将其融入日常饮食,逐渐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燕窝行业虽有燕之屋这样的上市公司,但在营收结构、市场竞争、消费者信任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燕窝企业需在产品创新、合理营销、提升品质等方面发力,方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汉源健康大讲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