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十七届安徽茶博会将于5月16日—19日举办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21:30 1

摘要:5月12日上午,2025第十七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举行,组委会秘书处主任、省供销社理事会副主任汪斌,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潘鑫,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弘强,六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一级巡视员孙学龙,黄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卓琪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

5月12日上午,2025第十七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举行,组委会秘书处主任、省供销社理事会副主任汪斌,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潘鑫,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弘强,六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一级巡视员孙学龙,黄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卓琪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史晓璇主持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许梦宇 摄)

发布人:组委会秘书处主任、省供销社理事会副主任 汪斌(许梦宇 摄)

发布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潘鑫(许梦宇 摄)

发布人:省商务厅副厅长 张弘强(许梦宇 摄)

发布人:六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一级巡视员 孙学龙(许梦宇 摄)

发布人:黄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江卓琪(许梦宇 摄)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

●组委会秘书处主任、省供销社理事会副主任 汪斌

在这茶香四溢、万物欣荣之际,欢迎各位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是经商务部门批准的、允许保留的党政机关举办的展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6届,是全国茶叶行业的重要展会活动。由省供销社、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和合肥、六安、宣城、池州、安庆、黄山市政府等9家单位共同主办的2025第十七届安徽茶博会,定于5月16日-19日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下面我就本届茶博会总体安排及主要特点,向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作简要介绍。

视频制作 | 虞结志

一、总体安排

本届茶博会以“中国徽茶,迎客天下”为主题,重点开展展示展销、茶事活动、交易对接、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等重点工作,打造茶产业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精品化、国际化的产销对接和交流合作平台,为徽茶高质量发展赋能。

(一)展示展销。展会总面积3万平方米,主要设置乡村振兴、皖美徽茶、供销合作社、品牌茶企、茶文化和茶科技、云上茶博会、外贸优选及国际展区等7大展区,集中展示徽茶产业蓬勃发展成就、创新成果和文化魅力。

(二)茶事活动。集“展、赛、演、品”为一体,组织开展采购商专场、斗茶会、茶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案例分享会、徽茶文化市集、品牌推介会、消费帮扶等丰富多样的活动,通过产销对接、科技赋能、文化体验、品牌推广和公益助农等多维度联动,全面激发产业活力。

(三)交易对接。现场将开展茶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活动,设置采购洽谈专区,邀请重点地区采购商现场参观洽谈,精准对接。搭建茶博会直播专区,打造“展洽结合、双线融合”的“云上茶博会”,切实强化展会交易功能。

(四)文化传播。将打造首个“徽茶文化市集”,涵盖徽茶茶艺、新式茶饮、汉服国风等多个版块,创新“茶+”场景,融合非遗展演、文化互动、全民饮茶等体验功能,推动茶文化活态传承。

(五)国际交流。设置外贸优选和国际展区,增加高质量外贸优品供给,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邀请巴基斯坦、阿联酋等驻沪总领事(领事)和马来西亚、尼泊尔、蒙古等国家合作社参展参会,增强徽茶影响力,助推徽茶走向世界。

二、主要特点

相比往届,本届茶博会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聚焦全产业链产品。本届茶博会共有省内9个产茶市政府组团参展,另有广德黄金芽、舒城小兰花、霍山黄芽、金寨翠眉等区域公用品牌设立专馆。首次设置“供销社的茶”展区,促进供销合作社系统横向合作。此外茶器具、茶食品、茶机械等全产业链的超万款展品也将集中展示。

(二)聚焦助农增收。设置乡村振兴展区,优选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省级中心村及省直单位定点帮扶村等40多个茶村参展,展示“一片叶子”赋能乡村振兴的成果。联合省直机关工委发起“品购徽茶·暖心助农”活动,促进徽茶消费,谱写“绿叶生金”的乡村振兴徽茶篇章。

(三)聚焦产业升级。本届茶博会还将展示茶树生物施肥、病虫害监测、茶叶智选解决方案等应用案例,为茶企数字化升级提供实践参考。分享茶业科创成果转化应用优秀案例,链接重点茶企、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多方合作,汇聚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新式茶饮品牌,推动茶业全链条升级与跨界融合。

(四)聚焦年轻业态推出徽茶剧场、跨界调饮、后备箱茶馆等多种年轻业态茶体验场景,用“茶+模式”拉近年轻人与传统茶的距离。同时为专注轻量化包装、风味茶饮等创新赛道的青年茶企提供茶创空间,展示青年茶创意。同步推出点赞送茶礼、集章打卡等活动,增强青年茶人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我们衷心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宣传报道安徽茶博会,挖掘活动亮点,展示大会成果。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热心关注和鼎力支持下,本届茶博会将会是一场实效性强、影响力突出的茶行业盛会。

答记者问

人民网记者

茶博会对促进安徽茶产业走出去、拓市场、树品牌有重要意义,也是茶企茶农关注的大事,请问今年茶博会具体筹备工作进展如何?

汪斌

自茶博会筹备工作启动以来,我们高度重视、高位推动,重点做好招展邀商、交易对接、活动保障等筹备工作。

一是招展邀商量质提升。在组展方面,谢裕大、王光熙、徽茶集团、六百里、猴坑、新安源、祁红等省内品牌茶企竞相亮相,大益、中茶等全国知名茶企同台展出,捷迅、美亚等茶机械、茶配套关联企业也将同步展销;在邀商方面,与北京、吉林、四川、陕西、湖北等20多个省市相关商协会组织建立对接,定向邀约京东、永辉、盒马、胖东来等行业头部采购企业参与,赴北京马连道茶城、济南茶叶市场、六安市茶叶市场等省内外知名茶叶交易市场,以及通过线上精准营销等形式扩大触达范围。届时,预计有来自省内外800余家茶叶及茶产业链企业、1200余家采购商现场参展、采购。

二是交易对接精准高效。在项目签约方面,切实利用茶博会平台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签约和落地,共遴选6个主产茶市33个项目在现场进行集中签约,项目总投资20.63亿元,涉及茶饮料生产、茶叶智能加工、茶品牌营销、茶旅游康养、茶仓储物流等覆盖“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全领域;在精准对接方面,通过云上茶博会及线下展会,拟开展直播销售、消费帮扶、采购商对接等活动,精准链接茶企、茶商、茶人,通过“线上线下互联互动、场内场外优势互补、产区销区双向联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三是活动保障精心护航。成立专项工作组,建立“发现问题-即时响应-快速解决”的闭环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对安保、消防、食品安全等各部门承担的协同任务均对口部署到位,明确具体事项、责任主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重要工作全程跟踪督办。保障供电、交通、消防、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运行,配强场馆安全服务保障力量,为茶博会顺利举办筑牢坚实后盾。

市场星报记者

六安是我国著名的古老茶区,盛产好茶,品种众多。请问市长今天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六安的好茶?

孙学龙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本来自故宫的书——《故宫贡茶图典》,这本书用12个章节介绍了清代宫廷各省贡茶,第1章是安徽茶,安徽茶选了3款,而且这3款茶全部都是六安茶,分别为:梅片贡茶、银针茶和珠兰茶。有些朋友可能对这3款茶比较陌生,这里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梅片贡茶就是现在的六安瓜片。早在唐代,陆羽《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的记载。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盛赞“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官员陈霆在他的《两山墨谈》一书中提到“六安茶为天下第一”,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千百年来,六安茶人不断传承创新,才让六安茶在历朝历代备受推崇。在六安茶的千年传承中,六安瓜片以其独特的工艺和文化底蕴脱颖而出,可以说是咱们六安的“祖宗严选”。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六安瓜片首次斩获国际金奖。新中国成立后,六安瓜片多次作为国礼茶馈赠国际友人,两次获评“中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度荣登“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百强榜。

视频制作 | 虞结志

六安瓜片能赢得四海茶客的倾心与厚爱,皆源于其独有的四大特质:一是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六安瓜片产区位于大别山北麓黄金茶带,海拔500-800米,气候温润,云雾缭绕,优质的生态环境孕育出形如瓜子、色泽宝绿、白霜隐现的独特茶韵,冲泡后兰香鲜爽,回甘悠长。二是非遗传承的匠心工艺。作为世界上唯一无芽无梗的单片叶茶,采摘时求壮不求嫩,经九道古法精制,成就“板栗香、兰花韵”和“七分绿、三分黄”的独特品质,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三是极为严苛的品质管理。全面推行绿色防控技术,建设全域“无农残”茶区和绿色生态茶园。全市累计认证茶叶类绿色食品86个、有机农产品27个。标准化加工确保每片茶叶“色如翡翠、香似幽兰、味若甘霖”,从茶园到茶杯,品质始终如一。四是天然健康的保健功效。六安瓜片采用单片生叶制作,生长周期长,光合作用足,积累养分多,含有20多种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含量超普通绿茶2倍,兼具抗氧化、降脂之效,是兼具口感与健康的天然佳饮。

金杯银杯不如大家的口碑。六安瓜片这么好,如何让大家都能买到正宗的六安瓜片呢?近年来,我们建立大数据管理平台,严格划分六安瓜片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对一级、二级保护区茶园测绘上图、赋码溯源。大家可以扫一扫二维码,了解六安瓜片的产地产区、采摘时间、生产厂家等基本信息,并能随时查看茶园实况,您完全可以借助数字化平台,买到绝对正宗的六安瓜片。

七碗清风自六安,每随佳兴入诗坛。六安的好茶,何止六安瓜片,我们还有始于唐代的历史名茶霍山黄芽,以“兰草色、兰花形、兰花香”为特征的舒城小兰花,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功效的网红黄大茶,还有远销东南亚、被誉为“圣茶”的六安篮茶,在本届茶博会上均有展示,欢迎大家前来品鉴。

央视网记者

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请问安徽茶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潘鑫

“十四五”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出台茶产业政策意见,实施茶产业振兴行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融合,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统筹发展。全省茶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五化”特点。

视频制作 | 虞结志

一是生产规模化。聚焦打造千亿级茶叶绿色食品产业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要素配置,提升产业规模化水平。据农情调度,2024年,我省茶园面积稳定在320万亩,干毛茶产量18.1万吨、产值239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第六、第八、第七位。全产业链产值突破900亿元。

二是茶园生态化。深入实施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开展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茶园改造(以下简称“‘三化’茶园”),累计提升茶园10万余亩,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模式。全省累计认证茶叶绿色食品522个,有机农产品27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6个,生态优质已成为徽茶“金字招牌”。

三是产业现代化。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安徽农业大学建成全国唯一的茶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茶叶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开展“双招双引”,招引涉茶项目148个,吸引投资额近270亿元。培育涉茶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省级龙头企业增长至67家,年营收超亿元企业达到19家。

四是经营品牌化。加大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力度,打造“皖美农品”茶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聚焦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国内海外两个市场,参展办展,宣传推介。黄山毛峰等安徽“四大名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均超45亿元。

五是茶文旅融合化。充分挖掘徽茶历史,融合茶文化茶产业,推进非遗传承和产业振兴,开发特色旅游路线,打造茶旅品牌,实现产业升级。打造“云上茶乡·清凉富溪”“亲山茶路·云上之旅”等国家级茶旅精品线路29条、省级茶旅精品线路20条。以“茶文旅”为代表的三产产值超过380亿元,成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安徽日报记者

视频制作 | 虞结志

近年来,黄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茶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聚力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和新时代中国名茶之都,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不断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茶园面积80万亩、干毛茶产量4.85万吨、一产产值51.1亿元、茶业综合产值达283.5亿元,40万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超1.2万元。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制定出台了全省首部茶叶保护地方性法规。即《黄山市传统名茶保护条例》。《条例》共26条,包含了传统名茶的定义、部门职责、茶文化发展、种质资源保护、茶园管理和茶叶标准化建设、品牌保护、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使黄山传统名茶保护有法可依,该《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二是上线运行了全省首个市级茶叶数字化管理平台。我们按照“以园定产、以产定标、以标定销”的思路,依托中国联通黄山市分公司技术支撑,开发搭建了黄山市茶产业大脑。2024年开始,在徽州区富溪乡上线试运行;今年将拓展到徽州区全域及其他区县的重点产茶乡镇。我们通过平台发放专用标识达200余万枚,使每一杯茶都有专属“身份证”,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鲜叶收购价增长15%以上。

三是组织开展了全域茶园绿色防控。全面推广“诱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模式,每年插放黄板2800万张,禁止化学农药进入茶园。创设全省首个绿色防控专项责任险,引导茶农参加茶园政策性保险。全市茶叶农药残留下降态势明显,连续三年鲜叶抽样欧盟达标率90%以上。我们争取通过努力,成为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

安徽交通广播记者

请问围绕安徽茶叶出口,商务部门开展了哪些工作?

张弘强

视频制作 | 虞结志

近年来,省商务厅高度重视茶叶出口工作,紧紧依托茶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充分发挥外贸政策效应,积极推动茶叶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全省茶叶出口提质增效、稳步发展。2024年安徽省茶叶出口2.4亿美元,在中国内地绿茶出口额省区市排名中位列第2。今年1-3月,全省出口茶叶1.8万吨,同比增长10.9%。全省茶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东欧、非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今年1-3月对上述区域出口分别增长42%、14.9%、6.3%和5.9%,其中对德国、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尔及利亚出口分别增长41.6%、46.4%和14.9%。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基地建设,提升徽茶出口竞争力。休宁和歙县茶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快建设,带动一季度黄山茶叶出口5200万美元,增长12.7%,黄山茶叶出口占全省八成以上。支持茶叶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推进10余家茶叶企业开展境外产品认证、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推动企业开展品牌茶叶出口业务,着力提升茶叶出口质量、档次和竞争力。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助力茶企开拓市场。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对茶叶企业出口信用险保费、资信调查费给予支持。每年支持20余家茶叶企业通过参加境内外展会等方式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对参加重点境外展企业给予展位费等支持约150万元。在外贸政策助力下,黄山王光熙松罗茶叶和安徽新安源茶叶等一批企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畅通茶叶出海通道。支持黄山市开行“黄山—合肥—塔什干”、“黄山一金华一塔什干”茶叶专列、“黄山—宣城一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打通茶叶出口新通道。自开行以来,中欧中亚班列、海铁联运共计发送出口茶叶超3000标箱,为茶企节约物流成本超20%,越来越多的安徽茶实现了直通海外。

同时,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外贸产品拓内销,开展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决策部署,本届茶博会专门设置了外贸优品展区,旨在进一步拓宽外贸产品流通渠道,增加高质量外贸优品供给,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来源:安徽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