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一”期间,在这片日均超20万人次流量的城市“会客厅”里,一抹抹流动的“藏蓝”——南昌市公安局红谷滩分局(以下简称红谷滩公安分局)民(辅)警穿梭在人潮中,用“空中无人机巡航、地面智能设备协同、民警动态补位”的立体巡防模式,绘就假期平安画卷。
机器狗引群众围观
五月的赣江畔,微风轻拂过秋水广场的音乐喷泉,128米高的水柱在暮色中与滕王阁的飞檐遥相辉映,广场上游人如织,欢笑声此起彼伏……
“五一”期间,在这片日均超20万人次流量的城市“会客厅”里,一抹抹流动的“藏蓝”——南昌市公安局红谷滩分局(以下简称红谷滩公安分局)民(辅)警穿梭在人潮中,用“空中无人机巡航、地面智能设备协同、民警动态补位”的立体巡防模式,绘就假期平安画卷。
“空中劝导员”全天候值守
“你已进入危险区域,请立即返回。”5月1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赣江水面,红谷滩公安分局警航中队民警吴春森已带着队员开始在江岸巡查。在他手中的操控屏上,6.8公里滨江岸线尽收眼底:无人机掠过浅滩,精准锁定2名翻越护栏的游客;盘旋在亲水平台上空,提醒带孩子的家长注意脚下青苔;遇到游泳爱好者时,立即降低飞行高度,播放定制警示语音……
“以前,徒步巡逻要2小时才能覆盖的区域,现在半个小时就能完成动态监测。”吴春森说。
该分局将传统的水域安防升级为“预警-响应-处置-反馈”全链条模式,6台全天候值守的无人机化身“空中劝导员”,与沿岸执勤点位形成联动,通过智能感知设备与群防群治力量互补,实现风险隐患动态清零。
机器狗强化地面守护
“妈妈快看!警察叔叔带着机器狗来巡逻啦!”5月2日晚,南昌之星摩天轮的璀璨灯光下,一只机器狗引起孩子们欢呼。它时而驻足播放安全提醒,时而为问路游客指引方向,胸前的电子屏滚动着“赣江风光美如画 安全游览靠大家”的标语。
这是红谷滩公安分局深化“警企协作”的创新成果,通过定制开发5类场景化指令,让机器狗在人流疏导、应急救助、服务群众等环节发挥“移动前哨”作用。
5月1日晚,7岁女孩萌萌(化名)在南昌万象城与家人走散,执勤民警郭尚志获悉后,立即启动机器狗的语音播报功能,并让孩子坐在机器狗背上缓行。不到10分钟,循声而来的女孩父亲一把抱住孩子,摸着机器狗的金属外壳感慨:“这铁家伙的心是暖的!”
这样的温情时刻在红谷滩比比皆是。在融创茂,机器狗协助民警疏导人流;在灯光昏暗的沿江步道,它化身移动警示灯,提醒游客注意台阶;对于身体不适的游客,它能及时运送急救包。来自湖南长沙的游客张阿姨用手机拍下机器狗为老人指路的画面发朋友圈,点赞红谷滩公安分局的现代化警务模式。
“藏蓝”使命薪火相传
夜幕降临,“夜南昌”闪亮登场,民警的红蓝肩章与街头霓虹灯交相辉映,扎根红谷滩12年的社区民警陈国才正通过无人机的夜巡画面查看沿江人流量等情况。“年轻时靠脚力巡,现在有空中帮手,但该走的巷道一米也不能少。”他指着远处闪烁的警用浮标说,今年新增的智能感应装置已预警多起安全隐患。
这种“科技+脚板”的传承理念,在“00后”民警付文轩的笔记本里得到印证。密密麻麻的“岸线工作九要诀”中,“观察江面反光判断水流”“辨别特殊口音重点关照”等经验与无人机操作手册格外显眼。5月2日晚,当她帮助走失的川籍老人找到家人时,师傅陈国才的叮嘱犹在耳边:“机器读得出数据,却读不懂人间冷暖。”年轻民警或许还不熟悉无人机的复杂参数,但早已学会从江风的节奏里辨听安全“脉搏”。
“平安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我们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战斗力的核心引擎,让人工智能成为守护群众安全的‘智慧盾牌’。”南昌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红谷滩区副区长、红谷滩公安分局局长熊锋站在深夜的指挥大厅里,大屏幕上跳动的警情数据已全部归零。
当最后一拨游客离开时,民警们仍在进行收尾巡查——无人机低空掠过恢复平静的江岸,机器狗缓缓走过深夜的商业街,而那一双双坚定的目光,始终注视着这座城市“安睡”的轮廓。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程乘玉
来源:新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