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多数人眼中,警察与书法家似乎是两个鲜有交集的职业身份——前者刚毅果敢,维护社会正义;后者温文尔雅,追求艺术境界。然而,在广东省司法系统,有这样一位特殊的警官,他身着警服时是守护城市安宁的卫士,执笔挥毫时又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使者。胡细平,这位警营中的书法家,
胡细平在作品前留影
在大多数人眼中,警察与书法家似乎是两个鲜有交集的职业身份——前者刚毅果敢,维护社会正义;后者温文尔雅,追求艺术境界。然而,在广东省司法系统,有这样一位特殊的警官,他身着警服时是守护城市安宁的卫士,执笔挥毫时又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使者。胡细平,这位警营中的书法家,用他独特的双重身份诠释了刚柔并济的人生哲学,在警徽与宣纸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桥梁。
胡细平的艺术之路始于童年时期那个充满墨香的小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书法成为他精神世界的奢侈享受。父亲和哥哥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爱好者,家中虽不富裕,却从不缺少宣纸和毛笔。年幼的胡细平常常趴在桌前,看哥哥如何运笔如飞,如何在一撇一捺间展现汉字之美。"记得我第一次握笔时,手抖得像风中的树叶,"胡细平回忆道,"但哥哥说,写字如做人,要稳,要有骨气。"这句朴素的话语,不仅成为他书法练习的座右铭,更在无形中塑造了他日后从警的职业品格。
夫唱妇随,艺道同修
从军后,他来到著名的“塔山英雄部队″,与我结下翰墨之缘。后又从军营转入司法系统,当上一名与教育管理犯人的警官。虽然工作性质改变了,但胡细平并未放弃对书法的热爱。相反,他将从警严格的纪律要求与书法练习的持之以恒完美结合。清晨出操前的一小时,夜深人静后的挑灯夜战,都成为他临摹碑帖的宝贵时光。从警的训练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这种品质恰恰是书法艺术最需要的修养。"站军姿让我学会了沉稳,擒拿格斗教会我力道控制,这些都在我的书法中有所体现。"胡细平的作品中那种独特的力道与气势,正是警营生活赋予他的特殊印记。
胡细平作品
欣赏胡细平的书法作品,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铁画银钩"中蕴含的"剑胆琴心"。他的楷书端庄大气,笔力雄健,结构严谨,每一笔都仿佛经过精密计算,却又自然流畅,毫无刻意之嫌。这得益于他长期临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打下的坚实基础。而他的行书则潇洒飘逸,行云流水,在法度中见性情,在规矩中显灵动,颇有王羲之《兰亭序》的神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胡细平对书法的悟性极高,临摹和读帖能力过人,对于入他法眼的书法,可以做到过目不忘。近年来,他师古不泥古,书法精进,将警察职业的刚毅正气与传统书法的美学规范巧妙融合,形成了潇洒杂流丽,超尘而出俗的艺术风格。
胡细平作品
胡细平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他的作品先后入选全国和广东省司法系统书法展览、并多次获得省级以上书法比赛奖项。其作品被大型画册《艺术里的中国》《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通史》等多部权威辞书和书画册收录入编,被国内多家艺术机构永久收藏。
"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修行。"胡细平常说。对他而言,书法练习与警务工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专注、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处理日常工作时,书法培养的全局观帮助他抽丝剥茧;在监狱中调解犯人纠纷时,书法磨砺的平和心态使他更能设身处地为犯人着想。胡细平将书法中的"中正平和"理念运用到警务工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工作方法,深受大家好评。
胡细平作品
作为广东省司法系统的文艺骨干,胡细平积极推动警营文化建设。他带头在单位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利用业余时间教授同事书法技艺,目前已有近百名民警参与其中。在他的影响下,书法成为当地警营的一种新风尚,不少民警通过练习书法缓解工作压力,提升文化修养。每年春节前夕,胡细平都会组织"送福进警营"活动,带领书法爱好者为一线民警和辖区群众书写春联,这一活动已持续多年,成为当地警民互动的品牌项目。
胡细平作品
胡细平的社会影响力早已超越警营范围。他经常走进社区、学校、企业举办公益书法讲座,传播传统文化精髓。在中小学校的书法课堂上,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纠正孩子们的握笔姿势,讲述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在社区老年大学,他耐心指导退休老人如何通过书法修身养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胡细平长期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多次为偏远乡村学校捐赠书法教材和文具,他说:“看到孩子们用毛笔写下第一个像样的字时眼中的光彩,那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胡细平作品
在艺术商业化大潮中,胡细平始终保持淡泊心态。尽管他的作品在市场上颇受青睐,但他从不以书法牟利。相反,他多次将作品义卖所得全部捐赠给公益事业。"书法给了我太多,我只是在回馈社会。"胡细平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一位艺术工作者的社会担当。
胡细平的妻子笑称家里有两个"胡警官"——一个穿制服上班,一个穿围裙写字。的确,在家人眼中,胡细平既是严肃认真的警察,又是痴迷翰墨的"书呆子"。他的书房里挂着一幅自题对联:"剑胆琴心书正义,忠诚为民写春秋",这或许是对他双重身份最好的诠释。工作之余,胡细平最大的乐趣就是听听音乐,放松心情;与女儿一起临帖习字,在横竖撇捺间传承中华文化,也传递着家风家训。
胡细平作品
从警三十余载,胡细平始终保持着对书法艺术的赤诚之心。在他看来,警察与书法家看似矛盾的身份,实则相辅相成——警察职业赋予书法以筋骨,书法艺术又为警察工作注入灵魂。在维护社会治安的第一线,他是铁面无私的执法者;在宣纸铺就的天地里,他又是传统文化的守望者。这种独特的双重身份,使他的艺术创作具有了与众不同的精神内核。
胡细平的故事告诉我们,职业与爱好并非不可兼得,相反,它们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融合与升华。在警营这片特殊天地里,他用毛笔书写着不一样的警察故事,也用警察的视角诠释着书法艺术的新内涵。正如他常说:"穿警服,我守护的是社会安宁;拿毛笔,我传承的是文化血脉。两者都是我的使命。"
胡细平(左)与道友持作品留影
墨香氤氲中,胡细平继续着他的双重人生——一笔一画,书写忠诚;一字一句,镌刻担当。在这个需要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胡细平这样的警营书法家,正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范例,他们用独特的艺术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正体现在它与当代社会的深度融合之中。
来源:十三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