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赋新词强说愁」符合哪位古代名人?苏轼王维李白?文化观察60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1 04:47 1

摘要:优秀的诗词作品都要求作者能够走进生活,尤其是走进广大民众的生活去汲取艺术养分,创作出让多数人都能充分共情的作品。

诗词作品是否易于传播,能否与大众充分共情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标准!

优秀的诗词作品都要求作者能够走进生活,尤其是走进广大民众的生活去汲取艺术养分,创作出让多数人都能充分共情的作品。

有鉴于此,很多衣食无忧的文人为了创作出符合大众口味的作品就难免【勉强】自己。

尽管他们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但不妨碍他们将虚伪的自己投射到作品中,去欺骗读者的认知。这种文学作品通常缺少真情实感,并非生活情景的真实再现,而是一种虚拟情感的投射,主打一个【虚伪】!

这类擅长以假乱真的文人不能说没有文学感染力,但和同类的顶级作品,却是很容易就能看出彼此之间的鸿沟。

那么,大家认为,历史上的哪一个古代名人符合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格调呢?

苏轼?王维?李白?陶渊明?屈原?

接下来,我们来简单分析一番。

屈原的格调

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屈原被君主和小人排斥,心里苦闷的很。

对于郁郁不得志的屈原而言,生活中本就充满了苦与愁,哪怕他每日殚精竭虑想要为国家付出更多,也仍旧得不到重用。以至于最终只能跳江了此残生。

对于屈原而言,愁苦无需【强说】!因为这一切都是他生活中的真实。

陶渊明的格调

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被文学史认证过的极有风骨的一位诗人。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都是描写辞官归隐,躬耕田园时的生活状态。

陶渊明的作品中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散淡味,很平和,如同一盏清茶,越品越有味道。

这很符合他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读者很容易就感受到作品中的那份真诚。

王维的格调

和陶渊明身心都复归田园不同,王维是身在官场,心系山水的一类人。

王维在辋川有自己家的别业,也可以看作是当代的山间别墅吧。

王维经常和朋友们一起欣赏山水之间的景致。

在王维的诗文中,我们感受不到官场上的腌臜之气,反而充溢着山水间的灵气。

甚至王维本人的诗歌中,我们还能看到底层人的身影。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就是王维的格调,身在官场,却有着一颗淡然的心,甚至和普通百姓也能聊上半天,完全没有官场人的架子,这很难得。

李白的格调

李白是个真性情的人,除了求人办事时要多说几句客套话,其他时候,他总是活得很洒脱。

李白一辈子想当官。唐玄宗召他入宫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毫不掩饰自己欢喜的心情。

李白的自信是有目共睹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表达的多么从容而自信,甚至不屑于伪装。

李白在放逐途中被赦免,立刻就开心地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千舟已过万重山】,将当时的快意心情付诸笔端,即便是当代读者也能感受得到。

李白的诗歌为什么特别容易打动人心?因为他太真诚了,他的作品里透出满满的真诚味,而这一点,读者是能够感受得到的。

苏轼的格调

宋朝堪称当代的翻版。

但凡当官的文人都享受【高薪养廉】的豪华待遇。

据传,包拯担任开封府知府时,其年收入约为21878贯铜钱,折合人民币约1052万元。当然了,以上数据都是当代人的推算,不能完全当真。但即使如此,宋代官员的超高收入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基于这个事实,苏轼尽管一路被贬责,却仍旧有条件养着一群妻妾丫鬟。

实事求是的说,苏轼既没受过穷,也没吃过苦。苏轼感受到的所谓苦和穷只不过是从高位落下来的各种物质待遇降低的落差而已!真和普通人相比,苏轼一辈子都算得上是有钱人。

那么,为什么苏轼还特别喜欢一边抱怨,一边写鸡汤开解自己呢?虚伪而已!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经常在诗词里辞官归隐,结果鬼扯了一辈子也不敢辞官!

毕竟他没有陶渊明的气节,可过不了陶渊明那种苦日子!嘴上吹吹牛皮尚可,真让他辞官,大小老婆谁帮他养着?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看看苏轼的这句词多么潇洒!让他真正辞官去过这种日子,他过得下去吗?

到哪儿旅游都得坐轿子的贵物,偶尔走几步路,搞点小资情调,粉丝们立刻跪拜苏教主!

真实的苏教主可做不到【一蓑烟雨任平生】,连辞官都做不到。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看看苏轼的这段文字,不知道的还以为苏轼这是准备上战场了,一副不怕死的主战派样子!

再看看下面这段文字:

【武帝踞厕见卫青,汉武帝无道,无足观者,惟踞厕见卫青,不冠不见汲长孺,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厕见之,正其宜也。】

这是苏轼在《东坡志林》中留下的一段文字。

作为一个典型的投降派文人,如同泼妇骂街一般在辱骂爱国名将卫青,这就是苏轼的真实嘴脸!

虚伪!无耻!小人形象!

对比以上的诸位先贤,苏轼明显是一副两面派的嘴脸。

作为一个享受着民脂民膏的文官,即使不断被贬责,苏轼也是个从来没穷过的吸血鬼。

可笑的是,这个从来没穷过也没上过战场的家伙最喜欢在作品中高调作秀,一边劝人随性洒脱,一边劝人建功立业,结果自己做啥了?

衣食无忧,也不用参加重体力劳动,这能不洒脱吗!

辱骂卫青,苟在后方当投降派,还不忘记在诗词里伪装主战派大英雄!

反正就是装呗!

再加上这货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拯救宋朝民生,可见是个铁杆地主派,见不得底层人好。

总之,读到这里,大家应该也清楚了,苏轼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坛小人。

来源:小林说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