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位古代科学家参与编制了《授时历》|蚂蚁庄园问题答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00:01 1

摘要:《授时历》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历法,由元朝郭守敬、王恂、许衡等人在1280年左右编制完成。这部历法的名字意为“教授时间的历法”,体现了其准确性和权威性。它是在宋金时期的历法基础上改进而来,并且采用了更加精确的天文观测数据。

以下哪位古代科学家参与编制了《授时历》

A、郭守敬

B、张衡

这是蚂蚁庄园2025年5月13日庄园小课堂的问题之一,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2025年5月13日今天庄园小课堂的问题及知识答案解析

答案:

郭守敬

解析:

《授时历》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历法,由元朝郭守敬、王恂、许衡等人在1280年左右编制完成。这部历法的名字意为“教授时间的历法”,体现了其准确性和权威性。它是在宋金时期的历法基础上改进而来,并且采用了更加精确的天文观测数据。

《授时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对回归年的长度计算非常精确,定为365.2425日,这与现代科学测定的结果极为接近。此外,《授时历》还引入了更先进的计算方法来确定节气和月相,从而提高了农历的准确性。这部历法在中国被广泛应用,直到明朝末期被《崇祯历书》取代。

扩展阅读:

授时历》作为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高峰,自元代至明清时期持续发挥影响力,并辐射至东亚邻国。该历法由郭守敬等人于1280年编制完成,次年元朝正式颁行,凭借其精准的日月食推算和节气测定,迅速取代前朝旧历。元代政府通过官学系统、地方机构及民间天文组织推广《授时历》,使其在农业生产、节庆安排等社会活动中广泛应用,显示出科学性与实用性的高度统一。

明代虽改朝换代,仍延续《授时历》的主体框架。1368年颁行的《大统历》本质上是对《授时历》的继承与微调,仅修正部分数据误差并补充日食推算方法。这种历法延续性表明,《授时历》的体系经过实践检验,已形成成熟的技术范式。直至清代遭遇西方历法冲击,《授时历》仍保持生命力。康熙时期编撰的《数理精蕴》既吸收西洋历算,也收录《授时历》核心算法,形成中西合璧的历算体系,民间更长期沿用其节气推算方法。

在东亚文化圈,《授时历》产生深远影响。朝鲜高丽王朝末期即引进该历法,李氏朝鲜天文学家编撰《授时历经捷法》,结合半岛地理特征改良算法,建立起本土历法体系。日本虽未直接采用,但通过《贞享历》吸收其回归年计算等先进理念,江户时代历学家安井算哲更借鉴其天文观测方法。这种跨文化传播推动东亚形成以中国历法为核心的知识网络。

作为持续使用达364年的历法典范,《授时历》不仅见证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更通过制度化传承与区域性传播,深刻影响着前现代东亚社会的时空认知体系。其兴衰轨迹折射出传统科学在政权更迭与文化碰撞中的适应性与生命力。

来源:话多的黑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