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抖音上,芜湖起飞变装挑战赛播放量破10亿,地方政府账号跟风玩梗获赞超500万,购物平台甚至出现了主题文创。
“芜湖起飞”——这个原本出自电竞主播口头禅的梗,如今成了这座安徽第二城的发展标签。
抖音上,芜湖起飞变装挑战赛播放量破10亿,地方政府账号跟风玩梗获赞超500万,购物平台甚至出现了主题文创。
但热闹背后,一组数据却让芜湖人五味杂陈:2024年,芜湖GDP增速领跑长三角,人均可支配收入却仅4.8万元,不到无锡的一半。
当“网红城市”光环加身,芜湖的“增速神话”与无锡的差距到底在哪?
2024年,芜湖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成绩单:GDP突破5120亿元,增速9.2%,在长三角41个城市中排名前三;
工业产值增长18%,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32.7%,奇瑞汽车更是首次跻身世界500强,每天为这座城市创造16亿元产值。
但另一组数据却显得刺眼——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53%降至41%,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仅为GDP增速的三分之二。
这种“高增长、低分配”的悖论,与芜湖的产业结构密不可分。
汽车产业作为全市经济“顶梁柱”,贡献了28%的税收,但产业链上的普通工人月薪普遍在5000元上下,远低于蔚来合肥基地的8000元水平。
一位奇瑞生产线员工坦言:“厂里订单多到加班,但工资条上的数字和五年前差不多。”
从1997年“卖水泥厂造奇瑞”的孤注一掷,到如今汽车产业规模超5800亿元,芜湖用三十年时间赌赢了整车制造,却也陷入“成也奇瑞,困也奇瑞”的怪圈。
2024年,奇瑞一家企业贡献了全市48.3%的整车销量,但与之配套的2000余家零部件企业中,90%仍停留在传统制造环节,利润率不足5%。
人才结构是制约发展的大问题。
芜湖机器人产业虽已跃居全国第七,但高端伺服电机、智能控制器等核心技术岗位常年空缺,企业不得不从上海、杭州高薪挖人。
一位猎头透露:“芜湖本土工程师的平均薪资只有长三角同类岗位的60%,留人全靠‘家乡情怀’。”
芜湖镜湖区,有一座斜杠广场。
这里是直播电商产业园,也是芜湖拥抱新经济的缩影。
在这栋不起眼的写字楼里,近70家直播企业每天创造着数千万交易额,2024年全区电商销售额突破35亿元。
在这里,头部主播一场带货佣金可达百万,而打包发货的临时工日薪不足150元。
鸠兹古镇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但二次消费占比不足10%,景区周边餐饮店主抱怨:“游客拍完照就走,连瓶水都懒得买。”
这种“流量狂欢”并未真正转化为居民财富。
2024年,芜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落后于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1.70:1)虽为全省最优,但仍高于长三角平均水平。
一位本地自媒体人吐槽:“我们在短视频里‘起飞’,现实中却连杯奶茶都要比价半天。”
过去五年,芜湖小学生数量下降12%,这里面既有人口增长的自然趋势,也有人才流失带来的无奈。
尽管2024年新招引大学生超10万人,但芜湖的人才吸引力指数在长三角仍排第12位,落后于南通、嘉兴。
一位在杭州工作的芜湖人算了一笔账:“老家程序员月薪8000元,租房只要1500元;但杭州月薪2万,跳槽涨薪空间更大。”
城市功能方面,也存在短板。
芜湖虽有“半城山水”的美誉,但三甲医院数量不及常州一半,优质学区房价格却直逼南京郊区。
一位家长无奈道:“为了孩子上学,宁愿每天高铁通勤去合肥。”
面对困局,芜湖并非无牌可打。
低空经济领域的十年布局已经开始收获红利:2024年,无人机配送、通航救援等新业态贡献产值463.8亿元,国产通航飞机核心部件自主配套率达100%。
在“东数西算”战略下,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落地芜湖,未来算力规模将达45000P,为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注入新动能。
芜湖从上到下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发展意愿。
每周六的“畅聊早餐会”已坚持四年,市委书记与企业家、教师、外卖员同桌吃饭,解决难题585件。
通过“1%工作法”,政府帮企业抠出额外利润,规模工业营收利润率从全省第11位跃升至第3位。
当“芜湖起飞”从网络热梗变为发展考题,这座城市正在经历一场痛苦的转型。
奇瑞第1500万辆汽车下线时,车间电子屏上滚动着一句话:“真正的起飞,是让每个零件都找到价值。”
或许,当汽车工人的工资追上合肥,当无人机配送员也能轻松买房,当直播间里的流量变成街边小店的客流,“网红城市”的光环才能真正照进普通人的生活。
来源:李砍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