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记者樊嘉扬:曾公开辱华,母亲在美有难时,转头却向中国求助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1 20:33 1

摘要:就在不久前,樊嘉扬的母亲被确诊患上了新冠,入院进行治疗。可没想到的是,她的母亲却在住院期间被拔掉呼吸机,并被赶出了医院。

“我非常厌恶我这张黄皮肤的面孔,这一直都是我的耻辱,也是我的累赘。”

2018年,《纽约客》的华裔记者樊嘉扬在访问中国科学家刘慈欣时说道。

而在听到樊嘉扬说出的话后,刘慈欣当即变了脸色,台下的读者群众也是一片哗然。

可樊嘉扬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歉意,反而变本加厉地诋毁中国。

就在不久前,樊嘉扬的母亲被确诊患上了新冠,入院进行治疗。可没想到的是,她的母亲却在住院期间被拔掉呼吸机,并被赶出了医院。

对于这样的结果,不少人都认为是樊嘉扬咎由自取,并没有人同情她。

那么,樊嘉扬为何要抹黑自己的祖国?她如今又过得怎样了?

赴美遭遇家庭变故

1984 年,樊嘉扬出生在重庆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是医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母亲丛雅丽曾是军医大学的学生,后来成为军医院的医生。

这样的家庭背景,本应让樊嘉扬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童年。然而,命运的转折却在她年幼时悄然降临。

1986 年,樊嘉扬的父亲赴美进修。5 年后,也就是 1991 年,年仅 7 岁的樊嘉扬跟随母亲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旅程。

当时,出国风潮正盛,母亲为了给樊嘉扬更好的教育,也向往美国所谓的 “自由生活”,不顾娘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带着她远渡重洋。

然而,当她们抵达美国后,等待她们的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 父亲已经在美国组建了新的家庭。

父母之间观念的差异,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离婚,樊嘉扬只能跟随母亲生活。

失去了丈夫的支持,丛雅丽在美国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由于多年没有进行临床操作,她的医术已经生疏,再加上美国医院对华人医生的排斥,丛雅丽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

为了维持母女俩的生活,她不得不从在小诊所工作开始,一步步艰难前行,最终甚至沦为了一名保姆。

而樊嘉扬的学费,也成为了母亲沉重的负担。在那段日子里,母女俩相依为命,生活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

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樊嘉扬开始了她在美国的求学生涯。

她就读于格林威治学院,然而,作为校内唯一的亚洲孩子,她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友好和接纳,反而长期遭受白人同学的霸凌与歧视。

那些白人同学,总是以各种理由嘲笑她、欺负她,让她在学校里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恐惧和痛苦。​

面对女儿遭受的霸凌,母亲丛雅丽并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

她和学校的老师一样,将这一切都归咎于种族问题,告诉樊嘉扬这是因为她是中国人,所以才会被欺负。

在母亲的这种洗脑下,樊嘉扬逐渐扭曲了自己的是非观。

为了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她开始通过贬低中国、赞美美国来迎合他人。

她从心底认为自己是美国人,对自己的中国身份感到无比羞耻。

在她看来,只要自己足够像美国人,就能摆脱被欺负的命运。

于是,她努力学习美国的文化、语言和生活方式,试图将自己彻底融入这个新的国家,却不知,她正在一步步背离自己的祖国和根源。​

凭借着对美国文化的熟悉和所谓的 “中国背景”,樊嘉扬在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记者,并为《纽约客》撰写关于中国的相关报道。

然而,她并没有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而是将自己对中国的偏见和仇恨融入到了每一篇报道中。​

2018 年,刘慈欣凭借《三体》等作品在西方走红,获得了克拉克想象力社会服务奖,其小说《球形闪电》英文版也正式出版。

刘慈欣赴美参加粉丝见面会,樊嘉扬代表《纽约客》对他进行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樊嘉扬完全避开了刘慈欣的作品内容,反而采用 “诱供式” 手段,针对新疆、人权、香港、台湾等敏感政治问题向刘慈欣发难。

她甚至在采访中提及新疆棉花事件等不合时宜的问题,试图引导刘慈欣说出一些对中国不利的言论,并且用词和角度可谓是恶意满满。

“刘老师,大家都知道您是国内著名的科幻作家,关于新疆地区的情况,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面对樊嘉扬的无理提问,刘慈欣并没有被她牵着鼻子走,而是机智地反问,让樊嘉扬的阴谋未能得逞。​

采访结束后,樊嘉扬为了达到抹黑中国的目的,开始撰写文章歪曲事实。

她恶意解读刘慈欣的言论及作品含义,表示《三体》中描述的事是先进的美国以及落后的中国。

在新疆、香港、新冠疫情等议题上,樊嘉扬更是编造谣言,引导舆论攻击中国。

她声称新疆存在“种族灭绝”,却从未去过新疆;她歪曲香港的“一国两制”,试图煽动对立;在新冠疫情中,她故意歪曲事实,将责任推给中国。

她的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形象,也让她在华人社区中备受唾弃。

疫情期间抹黑

2020 年初,疫情初期,樊嘉扬无视事实,恶意诋毁中国抗疫政策。

她毫无根据地污蔑 “新冠病毒是中国散播”,这种荒谬至极的言论,完全违背了科学事实和国际科学界的共识。

不仅如此,樊嘉扬还大放厥词,声称 “中国医疗系统不好、抄袭美国”。

而樊嘉扬的母亲丛雅丽,一位身患渐冻症多年、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的老人,此刻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生命垂危。

没想到,医院以资源不足为由,强行撤掉了丛雅丽的呼吸机,将生的希望无情地从她身边夺走。

不仅如此,医院还粗暴地赶走了樊嘉扬雇佣的陪护人员,让丛雅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只能孤独地面对黑暗。​

看着病床上无助哭泣的母亲,樊嘉扬的内心充满了绝望和愤怒。

她在社交媒体上疯狂发文,痛斥医院的无情,试图为母亲争取一丝生存的机会。

她甚至找到院方,挑明了自己的身份,还称自己一直在为美国做事,希望用这样的办法能让母亲获得好的待遇。

她的“美国梦”彻底破碎了,她终于意识到,自己所依赖的美国并没有给予她期望中的援手。

在绝望之际,她不得不放下过去的成见,向中国人求助。

她在社交媒体上用中文发出求助信息,呼吁华人社区伸出援手。令人惊讶的是,这次她的求助得到了回应。

很多热心的中国人留言,提供各种建议和帮助的途径。

然而,这些帮助来得太晚了,樊嘉扬的母亲在转院过程中因为病情恶化,不幸离世。

樊嘉扬站在医院的窗前,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心中百感交集。

她过去曾经拼命想要融入美国社会,甚至不惜抹黑自己的祖国,以为这样可以赢得尊重和认同。

但现实无情地揭示了一个真相: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所依赖的美国并没有给予她期望中的援手,反而是那些曾被她抹黑和忽视的同胞伸出了援手。

母亲的去世对樊嘉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也是一个残酷的教训。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樊嘉扬并未因此反思自己的行为。

她在母亲病重时向中国求助并获得了同胞的帮助,但事后却仍然坚持崇洋媚外。

她继续造谣攻击中国,对美国的恶劣行径避而不谈,甚至继续美化美国。这种背叛行为,让她遭到了中美两国社会的唾弃。

樊嘉扬最终也是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美国的杂志社辞退了她,也是去了中国的信任。

可又能怪得了谁呢?

来源:亨克的孤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