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妈妈你看,我在纸里藏了小花瓣,就像你每天给我泡的玫瑰花茶一样香。”日前,滨海新区泰达御海社区活动室里,7岁的骆文赫举着刚做好的手工纸,奔向正在一旁记录的妈妈。这场由天津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滨海新区团委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团团活力圈”举办的“以纸传情,
本报讯(记者 彭未风 通讯员 王严)“妈妈你看,我在纸里藏了小花瓣,就像你每天给我泡的玫瑰花茶一样香。”日前,滨海新区泰达御海社区活动室里,7岁的骆文赫举着刚做好的手工纸,奔向正在一旁记录的妈妈。这场由天津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滨海新区团委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团团活力圈”举办的“以纸传情,以漆绘爱”非遗手作体验活动,让30多个萌娃用千年古法技艺,为妈妈定制了独一无二的礼物。
活动伊始,天津科大的志愿者化身“文化小讲师”,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带孩子们回溯中国造纸术的千年历程。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传奇,到“荡料入帘”“覆帘压纸”等古法工序的精妙,孩子们惊叹于一张纸诞生的“前世今生”。当非遗漆扇的温润光泽映入眼帘时,志愿者娓娓道来漆艺“如胶似漆”的传承故事,让传统工艺的美学价值在孩子们心中萌芽。
在抄纸体验区,木框、纸浆、滤布组成的“古法套装”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手腕要像画圈一样轻轻摆动,让纸浆均匀躺在木框里……”志愿者手把手示范“荡料入帘”的秘诀,孩子们屏住呼吸、专注操作,看着纤维在水中交织成网,再经过“覆帘脱模”“压纸定型”,一张张带着草木清香的手工纸逐渐成形。“原来我们用的纸是这样做出来的!”捧着自己制作的纸张,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
如果说抄纸是“给妈妈的一封无字信”,那么漆艺书签制作就是“画给妈妈的彩虹日记”。志愿者调配好环保大漆颜料,孩子们戴上手套,化身“小小漆艺师”。他们有的用书签蘸取颜料绘制星空,有的让漆液自然流淌形成独特纹路,还有的将抄纸环节制作的纸张碎片嵌入书签,创造独一无二的“古法拼贴”。当温润的大漆遇上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素白的书签瞬间披上了五彩霓裳,传统工艺在创意中焕发新的生机。
“我们以母亲节为契机设计‘纸韵传家’系列体验,不仅希望孩子们在古法抄纸、漆艺创作中感受手工温度,让每张承载着非遗技艺的纸,成为记录节日记忆、传递家庭温情的文化载体,更希望通过‘节日有纸艺、纸艺有故事’的沉浸式体验,让千年纸文化从史书中的‘活化石’,变成孩子们手中可触摸、可传承的‘文化信物’,让文化自信随着传统节日的年轮,在少年心中悄然扎根。”活动负责人表示。
据悉,此次活动作为滨海新区团委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团团活力圈”的重点内容,依托天津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在造纸、包装等学科领域的专业优势,将“纸文化传承”与“社区文化服务”创新结合,通过开设“非遗纸艺课堂”“节日文化实验室”等特色板块,已累计服务社区青少年200余人次。未来,天津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将进一步整合学科专业资源,打造“传统节日+纸艺创新”系列文化体验课程,让剪纸、灯彩等纸文化技艺走进更多社区,在青少年心中搭建起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桥梁,让青春力量在文化传承的实践中持续绽放创新光芒。
来源:天津教育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