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跨平台互通?终于等到这一天!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08:26 2

摘要:用华为手机却要开小米App控制扫地机器人,用美的空调得切回格力的小程序调温度,甚至想同时联动电饭煲和烤箱,还得在三个不同的软件里来回切换……这些年被“生态壁垒”折腾得够呛的我们,终于等来了好消息——2024年4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准发布《移动互联网+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崩溃时刻?

用华为手机却要开小米App控制扫地机器人,用美的空调得切回格力的小程序调温度,甚至想同时联动电饭煲和烤箱,还得在三个不同的软件里来回切换……这些年被“生态壁垒”折腾得够呛的我们,终于等来了好消息——2024年4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准发布《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系统 跨平台接入认证技术要求》(YD/T 4657-2024)行业标准,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海尔、美的、TCL等50余家头部企业联合参与制定,这场“打破壁垒”的战役,终于打响了。

过去五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从4000亿飙升到近9000亿,几乎每个家庭都在往“智能”方向升级——但尴尬的是,设备越多,“生态割裂”的痛感越强。有网友调侃:“我家现在是‘智能孤岛博物馆’:小米的台灯连不上华为的音箱,科沃斯的扫地机器人进不了美的的家电群,每个设备都像被装在独立的玻璃罩里,明明都联网了,却谁也不理谁。”更麻烦的是,为了控制这些设备,手机里得装七八个App,内存告急不说,操作逻辑各不相同,老人小孩根本学不会。

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本质是企业的“生态护城河”策略。早期品牌为了抢占用户,通过封闭协议绑定设备,用户买了A家的路由器,就更倾向于买A家的空调、电视,形成“生态依赖”。但随着市场成熟,用户不再满足于“被迫选择”,更希望“按产品力选设备”——比如某款扫地机器人清洁力强,某款空调省电,哪怕它们来自不同品牌,也能无缝联动。这时候,“跨平台互通”就成了行业必须解决的痛点。

YD/T 4657-2024标准的核心,是给所有智能家居设备和平台“划了一条统一的起跑线”。简单来说,它规定了设备发现、配网、接入认证的统一流程和技术要求,就像给不同品牌的设备发了一张“通用通行证”。只要设备符合这个标准,不管是小米的台灯、海尔的冰箱,还是华为的音箱,都能接入任何同样符合标准的平台——用华为的“智慧生活”App控制小米台灯,用小米的“米家”App调节美的空调温度,都不再是梦。

更关键的是,这个标准不是“纸上谈兵”。

它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CHEAA)联合推动,从2021年的团体标准(T/CCSA 328-2021| T/CHEAA 0019-2021)升级而来,经过三年实践验证,2024年7月1日已正式实施。

参与制定的企业涵盖手机、家电、互联网、通信四大领域,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海尔、美的、TCL、中国移动、百度、京东等,几乎覆盖了市场90%以上的主流品牌。

对普通用户来说,最直接的好处是“解放手机内存”和“简化操作”。未来买设备不用再看“生态兼容性”,只需要关注产品本身的功能和价格——比如想买扫地机器人,只需要选清洁力最强的那款,不管它是科沃斯还是追觅;想买空调,只需要挑最省电的,不用纠结是格力还是美的。操作上,所有设备可以集中在一个App里控制,老人小孩也能轻松上手。有网友兴奋地说:“以后再也不用对着手机里的‘米家’‘智慧生活’‘海尔智家’来回切换了,一个App管全家,这才叫真正的‘智能’!”

对行业来说,这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过去靠“生态绑定”维持市场份额的企业,必须把重心放回产品力上——因为用户现在可以自由选择设备,品牌想留住用户,只能靠更优质的功能、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而中小品牌则迎来了“突围”机会:以前因为生态封闭,它们的设备很难进入头部平台的“朋友圈”,现在只要符合标准,就能和大品牌设备平起平坐,甚至可能凭借某一项“黑科技”逆袭。正如一位头部家电企业负责人所说:“从国标层面规范互联互通,对用户是好事,对行业更是好事——它让竞争回归本质,让真正有技术的企业有了更多机会。”

当然,标准落地只是第一步,要实现“所有设备无缝联动”,还有几个坎要过。首先是“适配进度”:虽然标准已实施,但企业需要时间升级现有设备和平台,新设备可能更快符合标准,老设备可能需要通过固件升级支持,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其次是“细节差异”:标准规定了基础流程,但具体到设备功能(比如台灯的色温调节、空调的模式切换),不同品牌可能有不同的参数设置,需要进一步兼容。最后是“云平台互通”:除了设备和App,云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也很关键,2024年7月发布的《智能家居系统 云云互联互通》系列标准(T/CHEAA 0001.4—2024、T/CHEAA 0001.5—2024),就是在解决这一问题。

不过,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从2021年团体标准试水,到2024年行业标准落地,再到后续云平台标准补充,中国智能家居的“互通之路”已经从“有没有”进入“好不好”的阶段。正如技术专家庞帅所说:“这项标准解决了互联互通的核心技术问题,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加入,用户终会迎来‘想连就连’的智能生活。”

站在2025年的今天回望,这场“打破生态壁垒”的战役,或许会成为中国智能家居产业的“转折点”。它不仅让用户从“被迫选择”走向“自由选择”,更让行业从“封闭竞争”转向“开放创新”。当我们不再为“设备能不能联网”发愁,当“智能”真正回归“方便生活”的本质,那些曾经被“生态壁垒”困住的想象力,或许会迸发出更惊人的火花——比如早上起床,华为手机自动唤醒小米音箱播放新闻,海尔冰箱同步推送早餐建议,美的烤箱提前预热,科沃斯扫地机器人默默开始工作……这样的场景,离我们真的不远了。

来源:诗意香瓜Piw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