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评引领阅读 打造全民阅读新范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08:49 1

摘要:2025年5月10日上午,首届“名作欣赏杯”全民阅读书评大赛优秀作品发布活动在太原成功举办。作为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重要的拓展延伸活动,本次活动在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编辑学会的指导下,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名作欣赏》杂

2025年5月10日上午,首届“名作欣赏杯”全民阅读书评大赛优秀作品发布活动在太原成功举办。作为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重要的拓展延伸活动,本次活动在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编辑学会的指导下,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名作欣赏》杂志社承办,旨在探讨阅读推广新路径,打造全民阅读新范式,推动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与嘉宾有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詹福瑞,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苏童,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原会长丁帆,中国戏剧出版社社长、中国唱片集团总经理樊国宾,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主编贺仲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何平,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图书评论》主编周志强,《中华读书报》总编辑助理舒晋瑜,中国编辑学会副秘书长朱琳君,《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副主编钟媛,天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韩旭东等十余位评委嘉宾;山西省作家协会原副书记、中国赵树理研究会会长杨占平,山西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段崇轩,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春林,山西大学文学院院长郑伟,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栗永清,太原师范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白杰,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廖高会,太原师范学院原文学院院长、《名作欣赏》资深顾问傅书华,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新闻艺术学院副院长、《名作欣赏》杂志社特邀编辑金春平等多位省内文化界代表,以及本届大赛获奖者代表。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招宇莅临指导。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胡彦威,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所属8家出版社、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等共200余人出席活动。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谢冕发来视频寄语。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编辑孟绍勇主持本次活动。

阅读培植书评,书评引领阅读。书评与阅读相辅相成,共生发展。本场活动特别策划“书评引领与全民阅读空间建设”主题发言环节,13位省内外专家学者次第登台,开启一场兼具思想深度和人文温度的对话。

詹福瑞作主题发言

詹福瑞以“思想书评价值的终极追问”为题,指出“书评的命运和价值并不取决于各种技巧,而是取决于它所蕴含的思想”。书评所具有思想深度是它的灵魂,是其存在的终极理由,构成书评文本的精神骨骼,赋予评论以超越文本的生命力。书评具有生产思想的潜力,现在的书评已经突破“读后感”这种原始的形态,演变为跨学科的思想交流与碰撞。有思想的书评并非重复作品的思想,而是在批评中借助分析作品,重构思想的价值。

苏童作主题发言

苏童从自己印象深刻的书评切入,认为书评人的使命即发现不容易被发现的内容,说出“难以言说”的观点,并提出没有“偏见”的书评或许并非完美之作的见解。所谓带有“偏见”的书评,代表着强烈的个人倾向,它与文本之间的联系,是文学史中很有意义的部分。最后表示,作家是要感谢书评的。

樊国宾作主题发言

樊国宾表示,阅读是一种自由赋格行为,一个人通过阅读,可以实现对生命自由进行有效的意义探索和路径探索;出版是一种选择行为,只有通过出版传播的中介方式,才可以让作者创造的知识思想和审美感受完成意义闭环;书评是一种再选择行为,引领读者识别“秋草”和“乔木”的区别,而优秀的书评通过选择之选择,为读者扩大了生命自由的可能性。

贺仲明作主题发言

贺仲明认为,书评最基本的功能是面对读者,作为作家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书评相较于其他文体,应该具有更鲜明的文体特性:需要充分立足于文本、需要具有文学性、需要在形式上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书评同时也面对作家,要公正客观,不溢美、不隐恶,保持批评者的独立性,真正客观介绍、评论作品。

何平作主题发言

何平发出“新传媒时代,我们需要怎么的书评”之问,他立足当下,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到场且技术迭代,影响图书的生产和消费的力量转移到网络空间。这不仅影响到图书生产和消费,也对传统意义上书评的功能和有效性带来新的挑战。基于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的阅读空间和国民阅读生活,再造新的“书评”,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优质的书评越来越被需要。它应该足够真诚,去除芜杂的考虑,聚焦书内,直面内容本身的好与坏;它也应该足够清晰,连通知识的网络,跳出书外,展现它在人类整体知识图谱中的位置。

周志强作主题发言

周志强教授从《中国读书评论》期刊出发,指出当下书评的几重难处,以及好书评应有以下三种功能:其一要告诉读者书籍的内容;其二要告诉读者如何读这本书;其三要明确这本书应该不应该读,值不值得读,经典的书评应该是能够“借题发挥”的。倡导大家带着闲心去写书评,提出“人无闲心莫写书评,不到中年不写书评”的经典锐评。

舒晋瑜作主题发言

舒晋瑜表示,在当前庞大的图书生产规模之下,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及《名作欣赏》杂志社着眼于对经典作品和当代有价值作品的推广引导,首届“名作欣赏杯”全民阅读书评大赛促进更多优质书评产生的同时,将更好好书及时、准确、有效地推荐给读者。大赛优秀的书评作品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批评者和作者是平等对话的关系,二是书评作品既有理性的深度,又有感性的温度。她认为,阅读和评论不是消极被动的文字消费行为,读者和评论家都是参与者,甚至是创造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充分认识、发掘当代作品,共同培育民族的阅读风尚,让读者从阅读中获取多样的人生体验,汲取力量。

朱琳君作主题发言

朱琳君从编辑的角度谈到书评的引领作用,好编辑不仅要善于发现优秀作品,发掘优质内容,还应具备借助大数据发现读者写的书评,并对此进行广泛传播的能力。书评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挖掘作品背后的思想内涵,进而激发读者对人生、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同时书评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帮助读者选择书籍。我们要重视书评的创作和传播,加大对全民阅读的投入和支持,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为建设书香社会贡献力量。

接下来,省内专家学者进行发言。杨占平认为,书评要有独创性,要有真情实感,要立足现实,要不断进行自身的知识积累,以平和的心态,真正写出自己想写的文章来。段崇轩阐述高长虹、李健吾、常风三位山西书评家的批评标准、注重印象、书话风格,三位优秀书评家贯穿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时间中,对促进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并对今天的批评写作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郑伟认为,书评人不仅展示知识储备,还需将学术语言转化为有温度的表达。王春林认为,书评人千万注意不要陷入雷同套话和泛泛褒贬,要真正提出建设性的观点。傅书华认为书评的公众性,是通过对阅读者与阅读对象的有效沟通,推进全民阅读的有力抓手之一。书评的公众性,首要表现是内容上应该具有“问题意识”,其次表现为具有鲜活生动的语言。

以书评叩问经典,以对话擘画未来。在本场以“书评引领与全民阅读空间建设”为主题的发言活动中,省内外专家学者发言角度丰富多样、立意高远深邃。他们从书评在阅读引领方面的作用出发,全方位、多维度地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富有洞察力和启发性的见解,为全民阅读空间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字:田思佳、张彤媚

图片:张军、张佳颀

摘自 “晋书房”

来源:老友导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