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上桌的背后是普通人的新机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3 08:55 1

摘要:当马云等一众大佬上桌的那一刻,就已经说明所有人已经到了要做最后抉择的时候了。因为新一轮的经济周期离我们越来越近,而未来几年的时间大概率会遇到三个事情,分别是停止扩城、人才迁徙和消费转型,所有人的生活也将因此而改变。下一个十年确认了如何把握,这就是今天的话题。

当马云等一众大佬上桌的那一刻,就已经说明所有人已经到了要做最后抉择的时候了。因为新一轮的经济周期离我们越来越近,而未来几年的时间大概率会遇到三个事情,分别是停止扩城、人才迁徙和消费转型,所有人的生活也将因此而改变。下一个十年确认了如何把握,这就是今天的话题。

大家好,我是一班财经。都知道在任何一个社会里想要赚的足够多,就要尽可能的让自己在初次分配中吃得饱,而决定性因素则在于在哪个城市、哪个行业以及哪个位置,至于能力如何反而并不重要。

举个例子,无论是当前正值壮年的80、90后,还是老一辈的50、60后,本质上都是上一轮经济周期的产物。其实所有人的命运早在三四十年前的某一个夜晚就已经悄然注定了,那天有人选择进城务工,有人选择留村种地。

如果选择了后者,即便能力再强,最多能收获一个种地小能手的美名,而孩子可能会因为一念之差需要从农村重新起步,去追赶一代人所拉开的差距。而这个差距一旦被拉开就会贯穿一整个经济周期,对应的其实就是三代人不停的追赶,环顾周围的经济环境。

其实很多人应该已经意识到了,从80年代延续至今的经济周期已经走到了尾声,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大爆发将会加速这个收尾过程。每个人都要在新周期来临前再做一次选择,而这个选择并不会像考试做题一样给出明确的ABC选项,它会以无声的形式到来,但也会给你很多暗示,比如最开始说的停止扩城、人才迁徙和消费转型。

·先说停止扩城,从宏观层面,其实早在23年扩大内需的纲要里就明确强调要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而非简单扩张规模。此前的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更是明确指出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要防止摊大饼式发展导致资源超载,说白了就是以后不搞新区,拓展三四五六七八环了。

其实在微观层面也不支持,就连成都、西安等中心城市的人口增量最近几年也都是在下滑的,更何况三四线城市了。

本轮经济周期本就是城镇化的周期,当城镇化的速度放缓下来也就意味着所有人的脚步也应该慢下来,跑快了反而容易崴到脚。但这就是说不发展了吗?当然不是,而是要集中发展。

根据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现在大大小小的城市加起来有将近700个,大的有重庆这样人口超千万的巨无霸,小的也有七台河这样几十万人口的小不点。但城镇小不代表运营成本低,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等一样都不少,摊薄到每个人头上的公共支出相比于大型城市反而高出很多。

说的简单点,小城镇赚钱不怎么样,但运营起来却很费钱,不但造成了资金和资源上的浪费,最重要的是人才被分散了。细心的人可以发现,最近几年一直在推动一件事,那就是人口流动。最明显的就是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社保缴纳与户籍脱钩,人才跨区域流动的障碍就被打破了。

而这也只是一个开始,以前是人多力量大,以后则是拳头握紧了才有力量。当人口迁徙不断发展,消费也会发生一次大转型,因为城市的人口结构再次发生了变化,四线去三线,三线去二线,二线去一线。随着人口的流动,现在消费需求会被逐渐的释放出来。

从中晚期来看可能还不够明显,因为这段时间所消化的都是过去几年所累积的库存,而当前消费补贴的本质就是在加速这一进程。当库存消化殆尽,整个社会将迎来一次被动性的消费升级。因为库存已经没有了,更好更漂亮的商品会充斥市场,当然也就会更贵。而对于晚到的人来说也就意味着要花费更高的成本才能在大城市安稳下来。

其实整套逻辑并不复杂,很多人都能轻松理解,因为这就是过去40年走过的路。只不过那个时候是从农村走向城市,而这次是从小城市走向大城市罢了。上次驱动的因素是外贸与房地产所带来的产业整体升级,而这次则换成了人工智能。同样的配方,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人而已,所有人又被拉回到了那条十字路口。

来源:不要不要牙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