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0年、一个19岁的男孩在自己的高考志愿表的全部志愿栏里填写了师范两个字,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后来他成为我国发展心理学研究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2007年7月,已经66岁的林崇德接到我们栏目组的采访电话时,正忙于这一届研究生毕业的工作,对于他
林崇德老师,北师大心理学专业首届学生、有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是公认的我国心理学泰斗、被誉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
1960年、一个19岁的男孩在自己的高考志愿表的全部志愿栏里填写了师范两个字,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后来他成为我国发展心理学研究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2007年7月,已经66岁的林崇德接到我们栏目组的采访电话时,正忙于这一届研究生毕业的工作,对于他来说、之所以放下手头的学术研究工作,是因为这些学生将要离开他,应该上好最后的一节课、而这节课对于他的学生来说,就是人生之课,当时四十多年前、林崇德将要高中毕业,他的班主任孙钟道老师给他们上了一节特殊的物理课,这堂课改变了林崇德的一生。当年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他一口气填写了23个志愿全写的是师范,是,为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原因让他产生那么大的一种冲动、一种欲望,要投入到师范教育这个行业当中来,1960年3月、一次课上,那天我们孙老师他已经接近花甲的老人、可是那天异常的激动,他面向我们、对我们说,同学们,再过几个月、你们将离开上中,离开我,你们将去高校深造,若干年以后、你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当我从四面八方听到你们捷报的时候,这是我当人民教师的最大的荣光、最大的欣慰、最大的幸福;但是如果从哪个方面传来一个你们中间出问题的消息、那这就是我当人民教师的最大的不安,最大的惭愧,说到这个时候、他已经说不下去了,他左手拿起板擦、右手拿起粉笔,他想演示一下,他想左手转过头来 擦黑板,右手想在黑板上擦掉写几个字,可是下课的时候、我们把黑板已经擦得干干净净,他再也掩盖不了他自己激动的心情,转回身来、说了最后一句话,如果学生不争气、就是对我当老师说来是最大的耻辱,我们班里头同学、48个同学,一下震惊了,当时自己想、在我自己成长的过程中,谁给我最大的力量、是老师,当我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是谁扶我一把,最后让我顺利地完成高中学业,是老师,自己决心想当一个像自己班主任孙钟道老师那样的老师、当一个杰出的教育家,于是、自己对孙老师说,我想考师范院校。1960年,19岁的林崇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专业,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第一届心理学系学生,大学五年的学习中、他只回过两次家,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他给自己进行了这样的安排,上午去精神病院实习,下午回学校进行实践。对,那是没有错,因为自己在大学里边就确定了一个自己的理念,自己认为社会经历和社会实践不比学校里头学习知识显得次要,相反的、它一样的重要。他那个时候就认为实践是最重要的,是的,因此自己非常重视我自己的围绕着学术方面的一些实践,自己认为可能对我终身是有用的、毕生有用的,因此、自己上午是的 到精神病院去当见习大夫,下午回到我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当义务辅导员。就是大量的实践也可以说给他的学习生活增添了很多这种实践方面的知识,是。为什么选择是心理学科呢,因为自己当时对心理学毫无认识,但是自己就想、要培养一个人,应该从人的心灵入手,于是自己把第一志愿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专业。我国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始于1919年前后,当时的一些学者不满足于对西方儿童心理学相关著作和理论的引进,他们急于发展心理学、在中国进行了具有先驱性意义的研究,然后在四十多年后的1965年、中国的心理学研究陷入了历史上的低潮期,被称为九分无用、一分歪曲的神学,那一年、林崇德大学毕业。那大学毕业以后去了哪里,严格讲自己大学毕业与当时的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条件有关系,我们学心理学的学生只能够当处理品,哪个单位都不要我们,就那个时候人们对心理学这个学科是不接受的,只有北京市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市长彭真同志他非常重视分不出去那些专业的学生,他说如果有一部分学生分不出去,可以留下来在北京,搞我所要提倡的、刘少奇同志所引导的半工半读,自己是留在北京,准备要去搞刘少奇同志的半工半读,但是大学毕业以后、自己又经历了一年农村的实践锻炼,第二年回来的时候、我们国家主席少奇同志已经被揪出来了,于是、自己就到了一所新建校、一所中学去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严格讲自己在基础教育界待了13年,从1965年开始、一直到1978年自己归队,这可能是自己跟其他心理学家不一样的地方,就在这个中间,我也可能学心理学的贼心不死,偷偷地像小偷似地干活,一边教学的过程中、一边在进行心理学的研究,因此到1978年自己归队的时候、再重新回北京师范大学进行心理学研究的时候,自己带回来五篇学术论文,实际上都是五篇研究报告,四篇是关于认知发展的,一篇是关于一百个小偷流氓、当然不能够叫小偷流氓,应该叫品德不良的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学的研究,自己记得那四篇认知发展的论文它总的一个趋势是要说明少儿童青少年数概念和运算能力的发展。1979年11月26日,第一次中国心理学会上,他以儿童青少年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研究为题,做了一个大会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他第一次公开提出了自己的思维结构模型,在中国的心理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自己在这次学术报告中,自己提出、后来在国际上发表的我的思维结构,当然、自己带回来还有一篇文章,是一百名品德不良的中学生的心理学的研究,是让得自己最终已经走邪路的那些孩子们、他们的一些心理特点,1980年1月、也就是天津学术大会以后,有我们中国心理学会的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所长徐联仓教授推荐给当时的咱们国家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彭真同志,也就是北京市老书记、老市长,于是彭真同志委托了最高法院院长杨秀峰同志,带了教育部的领导、妇联的领导、团中央的领导、北京市委的领导和北京市教育局的领导,来听取自己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看法,那是1980年1月,就这样,由于领导的关心,自己出了名,那篇文章也可以是自己走向心理学、是我成名的敲门砖,也是它成为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的。至今林崇德的《多元智力与思维结构》学术论文在国际上受到很大的关注,这篇论文入选国际权威杂志《理论心理学》,也是唯一一篇由中国心理学家撰写的论文,并成为被阅读次数最多的五十多篇文章之一。如果说引领林崇德走上教育生涯的、是他的中学老师孙钟道,那么他在心理学研究领域获得的成就,则离不开他的恩师、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奠基人朱智贤先生,至今在林崇德的办公室里、还放着恩师的一尊半身铜像。在大学五年中间,自己不太谦虚地说、自己是班里头学得最好的一个学生,没有一位老师敢批评我,也可以讲、除了朱老、朱智贤教授以外,没有一位老师批评过我,朱智贤教授是唯一狠狠地批评自己,使自己一见他、低着头,不敢正视他的一位我所尊重的恩师。到大学四年级、大学五年级,我的四年级的学业论文、五年级的毕业论文,居然朱老钦点我作为他指导的一个学生,自己在他的跟前、大气都不敢出,他对自己批评得可严厉,自己的有些观点、他认为是好高骛远,不踏实,可是自己觉得我是够踏实的了,没有一位老师敢说我不踏实,可是朱老就说我不踏实,因为他说的是非常有依据,因此自己服了,他改了我四年级的学业论文、后来又成为五年级的毕业论文,我居然自己认为写作水平还可以的人、他却给我挑出了三个错别字,让自己五体投地,惭愧呀,自己就这样、我忘不了他,自己记得、当我要离开北师大的时候,自己别的老师都没有去告别,自己在他家的楼下、走了一圈又一圈,也可能缘分吧,朱老刚好是下楼散步,看见自己了,林崇德干嘛呢,自己说、明天就要离开北师大,我只不过来向您来道个别,他说、一个人在他受挫折的时候要有勇气、要打起精神,要正视现实,勇敢地针对现实,好好的去、在教育第一线实践中锻炼吧,我相信你能成才,我相信你终有一天还能够回到我的跟前、当我的学生。自己觉得他是很幸运的,人生当中能够碰到两个能够改变他人生的两个恩师,真的是非常幸福、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是的。那研究生上完之后,然后就直接回北师大,自己不瞒你说、我的研究生总共就上了一年半,朱老说、英语通过了,就是我的业务课可以通过了,至于我的专业课,他一开始的时候他已经给自己打了九十几分了,只有自己的论文 他认可我,从中学所完成的研究、就作为硕士论文,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又作为博士论文。从此,他开始了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他以学生思维品质、进行试验班的培养,在全国26个省、建立3000多个试验点,早在1983年、林崇德就在国内率先提出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他建构了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框架,为一直没有自己的儿童心理学的中国心理学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在紧张的教学科研间隙、他将研究的成果整理,并发表了160多篇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出版了16部专著、主编了近4000万字的工具书和学术丛书。在回到北京师范大学以后,林崇德不仅从事心理学 学术研究,而且还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在他的二十多年的大学执教生涯中、林崇德从带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研究生,他始终是用“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来要求自己。
来源: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