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在临沂”客户端品牌栏目“在临沂网评”全方位集纳、展示全市优秀网络评论作品,剖析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奋进力量,努力在全市范围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生态圈,传播临沂好声
编者按:在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在临沂”客户端品牌栏目“在临沂网评”全方位集纳、展示全市优秀网络评论作品,剖析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奋进力量,努力在全市范围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生态圈,传播临沂好声音,汇聚临沂正能量。
在经济活动日益多元的当下,非法金融活动如同隐藏在暗处的“陷阱”,稍有不慎就会让群众的血汗钱打了水漂。在沂蒙大地,防范非法金融风险、守护百姓“钱袋子”,早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务实行动。临沂正通过“精准宣传、源头管控、多方联动”的组合拳,为群众财产安全织起一张细密的“防护网”。
走街串巷的“土味宣传”,是临沂防范非法金融的第一道防线。社区网格员带着自编的顺口溜走进小区,用“高息理财莫轻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养老投资要当心,亲情关怀胜黄金”等接地气的话语,把非法集资、网络诈骗的常见套路讲得明明白白。在农村大集上,工作人员摆起展板,用身边真实案例提醒大爷大妈:“那些说‘稳赚不赔’的投资,十有八九是骗局。” 这些贴着“沂蒙标签”的宣传方式,让防范意识像春风化雨般渗入群众心里,不少老人回家后主动跟子女说:“以后接到陌生投资电话,可得多留个心眼。”
除了“嘴上功夫”,临沂更在“源头管控”上动真格。针对打着“消费返利”“区块链投资”“养老服务”等旗号的可疑机构,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扫楼清街”行动,对写字楼、商业街区里的投资咨询公司、理财机构逐一“体检”。一旦发现企业名称与经营范围“不对劲”、频繁变更注册地址、宣传语充满“诱惑性”,立即介入调查。这种“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较真态度,让非法金融活动在萌芽阶段就无处遁形。
防范非法金融,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在临沂,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区、媒体等拧成一股绳,构建起“全民防非”的立体网络:银行柜员发现老年客户向陌生账户大额转账,会主动询问是否了解对方信息;社区网格员在走访中留意到居民频繁讨论“高收益投资”,会第一时间上报线索;短视频平台上,“防非小卫士”系列动画用生动剧情揭露诈骗手段……各方力量就像一张大网的“经纬线”,每一个节点都在发挥作用,让非法金融活动无论怎么变换“马甲”,都难逃群众的“火眼金睛”。
当然,非法金融活动并不会轻易退场,甚至会披着更隐蔽的“外衣”卷土重来。这就需要持续把功夫下在日常:宣传教育要更贴近不同群体的需求,比如针对年轻人关注的“虚拟货币”“刷单返利”,用他们喜欢的网络语言讲清风险;监管手段要跟上技术发展,利用大数据监测异常金融活动;基层治理要更精细,让每个社区、每个村庄都成为防范非法金融的“前沿哨所”。
守护“钱袋子”,就是守护群众的幸福感。当“天上不会掉馅饼”成为共识,当“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成为习惯,当每一道防线都坚实可靠,沂蒙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才能更有保障。这张防范非法金融的“安全网”,织的是责任,守的是民心,更是临沂对“人民至上”的生动诠释。
为切实推动临沂市网络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联合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以“在临沂网评”栏目为依托,启动“好评临沂”网络评论大赛。“在临沂网评”栏目现长期向社会各界广泛征稿,欢迎全社会评论创作爱好者踊跃投稿!
来源:在临沂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