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月的午后,暖阳笼罩下的邯郸道,晕染出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街道上人来人往,一位满头银发手持相机的老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老师傅,您今年高寿啊?”“八十五了!”老人笑着回答, 那脸上满是慈爱,又透着岁月留下的沧桑痕迹。当知晓记者的身份后,眼中瞬间闪过惊喜,他说:
邂逅:街头的“快门诗人”
五月的午后,暖阳笼罩下的邯郸道,晕染出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街道上人来人往,一位满头银发手持相机的老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老师傅,您今年高寿啊?”“八十五了!”老人笑着回答, 那脸上满是慈爱,又透着岁月留下的沧桑痕迹。当知晓记者的身份后,眼中瞬间闪过惊喜,他说:“邯郸的每一条砖缝里,都藏着值得按下快门的理由。”一段愉快的对话也由此定格下郝雅莎老人充满热爱与专注的画面。
共鸣:影像串起城市记忆
“邯郸道上偶遇85岁摄影大爷”经邯郸晚报视频号发布后,播放量迅速攀升至31.4万。众多网友被触动心弦,纷纷在留言区倾吐与郝老师的难忘记忆。有人回忆起高中军训时,郝老师背着相机,为青涩的他们记录下充满汗水与欢笑的青春模样;也有人提到在大学校园里,郝老师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各个角落,用镜头捕捉大家追逐梦想的点滴。这些影像串联起了邯郸的城市记忆,也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与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纽带。大家为老人如今依然硬朗的身体、对摄影的热爱以及积极的生活状态而感动,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平安快乐。
结缘:偶然开启光影之旅
郝雅莎老人退休前在原国棉四厂学校工作,教过语文、数学、美术,他自学英语,不断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采访中时不时穿插“I like take photo very much”“Yes,I like HanDan”……思维敏捷且谈吐风趣。
而郝爷爷与摄影结缘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他的中年时期。一次偶然契机,像命运投下的一颗石子,在他平静的生活里激起层层涟漪,让他一头扎进了摄影的奇妙世界。当时,学生们听闻郝爷爷对摄影萌生兴趣,便四处奔走为他找来了制作相机的配件。说来也巧,郝爷爷当时的邻居,手头有不少专业的相机器材,听闻郝爷爷的心愿后,便热心地帮忙制作起相机。
在邻居的协助下,郝爷爷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机。尽管这台相机的质量不算上乘,拍摄时常常会浪费不少胶片,而那时的胶片价格昂贵,顶得上郝爷爷一天的饭钱。之后,在与家人慎重商量之后,郝爷爷咬咬牙入手了海鸥203。在当时,这台相机的价格可谓相当昂贵,郝爷爷把它当作稀世珍宝,每次出门拍摄,都会把相机擦拭得锃亮,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着自己的梦想。
郝雅莎老人是邯郸晚报的忠实读者。
精神导师:思想星辰照亮学子心
在老人眼中,邯郸的每条砖缝里都藏着值得按下快门的理由。热闹的邯郸道,有市井百态的鲜活;宁静的校园小径,有青春梦想的萌芽。无论是农民质朴的笑容,还是工人勤恳的身影,都被他一一收入镜头。然而,最令他倾心的,始终是学生们那纯粹如赤子、充满理想的模样,那些笑容如同清晨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郝雅莎也深受学生们的喜欢,大学生们为他建立了个人摄影网站。刘晓伟就是当年参与其中的学生,他和同学们组建了“郝爷爷帮帮团”,帮助开设了个人QQ空间和新浪微博等账号,郝爷爷的摄影作品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回忆起2017年郝雅莎杯“印象大学”摄影大赛,那是一段老人与学生们共同谱写的温馨乐章。在同学们的精心组织下,邯郸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程大学三大高校摄影协会及五大校园媒体组织,以郝爷爷之名发起了这场活动,鼓励大家用镜头记录“你的大学”。那些被定格的瞬间,成为学子们青春岁月里最珍贵的宝藏,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与梦想。
在众多学子心中,郝雅莎老人早已超越了摄影爱好者的身份,成为一位当之无愧的精神导师。刘晓伟在朋友圈留下这样一段话:“郝雅莎爷爷被邯郸晚报在街头偶遇并采访。如今85岁的他,依然手持相机漫步在邯郸街头,记录属于他的时代,记录这座三千多年未曾更名的城市。他是我们大学城鲜活的名片,他的思想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心灵。郝爷爷给予我无尽的能量,教会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亦师亦友,他的精神如明灯,在浮躁的社会中,指引我保持一颗赤诚之心,热爱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如今,郝雅莎老人已步入耄耋之年,身体不如从前那般硬朗,不能再像往日一样频繁地穿梭在城市街巷进行摄影创作了。但他那颗热爱生活与艺术的心,却从未改变。在家中,他以笔墨为友,挥毫泼墨、作画绘景,用别样的方式延续着对生活的热爱,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
我们满心期待,老人的故事能被更多人知晓,他的精神能在这座城市里代代传承、生生不息。让邯郸的每一个角落,都永远弥漫着这份对生活、对城市的真挚情感,如同郝雅莎老人用半生光阴所做的那样,为邯郸的岁月留下最美的注脚,让这座古老的城市在时光的长河中,因这份热爱而熠熠生辉。
记者手记
本以为不过是一次寻常的街采,却意外邂逅一座城的“精神年轮”——当85岁的郝雅莎老人颤巍巍举起相机,将邯郸的晨光、梧桐与少年框入取景器,我忽然顿悟:所谓“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原是有人将半生光阴凝成胶片,为时代镌刻下永恒的注脚。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郝雨
来源:邯郸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