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中央日报》那张照片一登出来,杨经曲穿着国民党军装,和吴满有站一起,不少人心里咯噔一下:这俩人真叛变了?可要是你真信了,那才叫上了当。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一个当了几十年官的人,临了临了,连“投诚”这俩字都不是他亲口说的。
南京《中央日报》那张照片一登出来,杨经曲穿着国民党军装,和吴满有站一起,不少人心里咯噔一下:这俩人真叛变了?可要是你真信了,那才叫上了当。
这是1948年的事儿。
那会儿南京、重庆的官媒一个劲儿地宣传,说杨经曲和吴满有“弃暗投明”,连广播都安排上了,时间、频道都写得明明白白。
报纸上写得花里胡哨,广播词也是现成的,可谁听出来了?那声音根本就不对。
后来有人说,那些“讲话”都是找人模仿录的,稿子头天晚上就写好了,第二天一播,跟真的似的。
杨经曲被关在集中营里,哪有机会自己上电台说话?
因为国民党急了。
他们手里抓住了杨经曲和吴满有,可这两个人一个是老资格的抗战干部,一个是新四军的骨干,真要拷问出点东西来,那不容易。
两人都不松口,就只能靠“伪造”来凑数,制造舆论战,吓唬解放区的人心。
回过头看,杨经曲这辈子,倒霉事不少。
他是湖北人,早年就参加辛亥革命,当过县长、做过财政厅官儿,可家里穷得叮当响。
他当官当得清清白白,1932年还被土匪绑走了,对方以为他是个肥得流油的县长,结果逼了两个月,啥都没榨出来。
他不怕死,也不怕苦,一句话:“我没钱,你们要绑就绑。”后来靠朋友托关系才被捞出来。
你说这样的人,到头来怎么会去投国民党?这是说不通的。
抗战开始后,他跑到武汉,加入八路军办事处,干的是地下工作,整天跟日伪军打游击。1940年,他带着一千五百多人投奔新四军,李先念亲自接的。
这些人后来成了第五师的骨干,杨经曲也一步步干到了一纵队司令员、豫鄂边行政公署副主席。
中原突围那阵子,他已经六十多岁了。
本来组织上说他年纪大了,别上前线了,可他不听,非得跟部队一起突围。
李先念还专门叮嘱他:“你是抗战老干部,不能出事。”杨经曲咬咬牙,说:“我不能丢下同志。”
1946年,中原突围打响。
蒋介石那边下死命令,说48小时内必须吃掉中原军区的主力。
刘峙指挥的部队从三面夹击,封锁线修得密不透风。
中原局那边马上给中央发电报,毛主席回话很明确:“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突围要快。”
杨经曲当时在左路部队,带着一纵队主力往西南方向突围。
他们破了平汉铁路防线,穿过襄河,最后进了武当山。
可他年纪太大,体力不支,正好碰上国民党哨卡守得严,还是被一个叛徒认出来,给逮住了。
被抓之后的事,就更复杂了。
他先后被关在西安、南京、上饶、息峰、合川这些地方,转来转去,国民党就是想逼他开口。
打是打了,骗也骗了,广播稿、照片、报纸一齐上,可杨经曲就是一个字不吐。
董必武、刘衡这些老同志一直在打听他的消息,还想用战俘换他回来,蒋介石那边死活不松口。
杨经曲在监狱里,一边被折磨,一边读书。
他把《资本论》、《左传》、《墨经》都翻了个遍,连毛主席的文集都找来看。
有人劝他少看点,注意身体,他头也不抬:“时间不等人。”
国民党不敢杀他,也不是出于什么仁慈,只是知道他影响力太大,真杀了,说不准反倒成全了解放区的名声。
于是就搞那套“舆论战”,让人误以为他“投诚”了。
可真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杨经曲是那种宁死不低头的硬骨头。
吴满有的情况也差不多。
他们俩被俘后,国民党搞了个联合记者会,又是拍照,又是写稿,还安排“广播演讲”,想把这事炒成大新闻。
可解放区这边的人听了广播就知道不对劲,声音不对,内容不对,说的话也不像他们俩的口风。
这些伎俩,后来都被揭穿了。
有教授、有抗战老同志站出来作证,还找出了当时的电台操作流程,证明确实是伪造的。
吴满有后来郁郁而终,1959年去世;杨经曲被关了四年,最后是合川解放,才被第二野战军解救出来。
回到武汉后,李先念亲自到招待所去看他,说:“你受苦了。”可杨经曲那时候已经快不行了,身体被折腾垮了,回家不到一年就走了。
湖北军区给他厚葬,中央人民政府发了烈士证,他的夫人和子女都得到了照顾。
这件事说到底,一边是国民党拿着宣传机器,拼命造声势,想把一场失败包装成胜利;另一边,是两个革命老干部,在最难的时候也没松口,靠的是信念,也靠的是骨气。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摸索怎么活得舒服,有些人则是死都不愿意低头。
杨经曲就是后者。
他不是神,也不是圣人,只是一个在关键时候不肯妥协的老兵。
参考资料:
【1】苏振兰, 王子昊.《刘昌毅挥戈中原突围》. 史海钩沉, 2020年10月
【2】杨力仁.《张力雄亲历中原突围》. 铁马金戈, 2024年第2期
【3】白夜, 刘丹.《血雨腥风的中原突围》. 档案记忆, 2020年第10期
【4】李晓灵.《英雄的终结—吴满有“投敌”的历史真相》. 延安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
【5】晓阳.《深切怀念我的爸爸杨经曲》
【6】向虎雏.《祖父向岩与辛亥志士、抗日先锋杨经曲》
来源:写书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