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生匆匆忙忙,犹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在死亡面前,社会给予人的任何标签毫无作用,无论是谁,我们每个人都将赤条条来赤条条去。
这一生匆匆忙忙,犹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在死亡面前,社会给予人的任何标签毫无作用,无论是谁,我们每个人都将赤条条来赤条条去。
然而,虽然一切归于永恒寂静,但人身难得,好不容易来世上体验一遭,我们依然要珍惜能够呼吸的每一天。
近日,微博热搜报道了受到很多年轻人喜爱的知名游戏主播“Dota牛蛙”因尿毒症去世,年仅38岁!
这位年轻的小伙子,长期患有高血压,后发展为尿毒症、中风,开始每周三次血液透析,维持了4年。
一个还不到40岁的人骤然离去,让人惋惜。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疑惑:怎么感觉肾病和尿毒症的人群越来越年轻了呢?
其实这不是你的感觉,而是事实!
根据最新的第六次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约有8200万人,患病率约为8.2%,在这之中,18-39岁的年轻肾病患者占比高达45%。
虽然目前透析人群还是以老年人为主,但年轻透析患者已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尿毒症不是单一某一个因素的结果,而是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结果!如果大家对个人健康的管理能力超过赚钱、赚名利的能力,那么下面这些引发尿毒症年轻化的很多危险因素,其实能及早掐灭!
01
·没有早期重视·
慢性肾病早期不痛不痒,一些人即使发现了异常指标,也没有放在心上,等出现明显症状再就诊时,已经是肾病终末期。
“Dota牛蛙”这位年轻小伙子高血压很多年了。而肾科专家都很清楚的是:40岁之前的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排查是否存在肾病。因为很多患者其实并不是单纯的原发性高血压,而是由某种肾病继发的高血压,源头在肾!
这种继发性高血压不仅仅是降压,还要去肾内科定期检查和处理肾病的问题。如果不重视,误以为“我只是血压高点,不痛不痒,关系不大”就很可能被耽误。
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数据,强调了我国肾病早期诊治和延迟诊断的现象令人担忧:我国CKD3期的慢性肾病患者中,超过70%没有及时确诊!
即使是确诊的患者,其中大部分也没有去过肾内科就诊,10008例确诊的患者中,只有2405例患者(24%)进行了≥1次肾内科就诊。
一方面是由于初级医院或社区卫生中心的基层医生对慢性肾病了解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众健康教育的缺乏,以及慢性肾病的隐匿性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些小伙伴纷纷在肾上线留言表示后悔,要是早点知道这些常识就好了。
扎心了,老铁… 我也是高血压出现了以后没重视,还经常熬夜喝酒,现在肌酐过200了
我每年都体检,但肌酐超标后体检报告都是一句建议复查,一直没重视。直到5年后尿尿有泡沫,尿蛋白一个+,肌酐192才去看医生,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后面用了2年走弯路,肌酐才稳定在250,持续了3年
高血压和肾病互为恶性循环。
即使一开始没有肾病只是单纯血压高,不好好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一部分人会逐步出现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夜尿多、血压高、血肌酐升高;已有肾病的患者,如果不好好管理血压,也会促进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02
·没有规范治疗·
发现了,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规范诊治。随着我国医保的改革,治疗肾病的主要常用药大部分已经不贵了,普通人也能负担得起。
但让真正需要被治疗的那部分肾病患者普遍能得到规范治疗和管理,这中间还存在巨大的鸿沟,该治的人没治,不该治的过度治疗;该用的药没用,不该用的可能用了一堆。
了解关乎肾脏寿命的关键指标
达标很重要!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控制在0.3g以内;
全天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内(年轻人建议120/70以内);
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速度<1mL/min/1.73㎡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内(年轻人6.5%以内);
甘油三酯、胆固醇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以内;
纠正贫血、酸中毒、钾钙磷紊乱等并发症;
03
·部分肾病缺乏有效治疗·
大部分肾病早期诊治可显著延缓病情进展,但也有一些目前缺乏有效控制手段,比如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遗传性肾病。
这类肾病是遗传物质出了问题,部分遗传性肾病进展非常迅速,年纪轻轻就可能进展为尿毒症。
比如Alport综合征,X染色体显性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患者通常在16-35岁就会发生肾衰竭,目前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缺乏特效药。
Fabry病(法布雷病),可能在30-40岁就发生肾衰竭。虽然法布雷病目前是有药可治的(酶替代疗法:法布赞和瑞普佳),但价格高昂。
04
·不注意定期复查·
肾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控制。除了遵医嘱吃药,定期复查也非常重要。
因为肾病的“隐匿性”,大部分肾友其实没什么特殊的表现,如果不复查的话,可能指标悄悄恶化都不知道。
病情控制稳定,需3-6个月复查一次,检查尿常规、尿蛋白肌酐比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等指标;
病情不稳定,还在调整药物的肾友,需要缩短复查间隔,1-3个月复查一次。
05
·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熬夜、久坐不动、高盐高糖高蛋白饮食,这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都会影响肾脏,甚至加速肾功能下降。
由于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很大,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很普遍。一些“幸运儿”可能因为基因特别好身体还能熬得住,但别拿这些幸运儿的例子安慰自己没关系,容易被反噬。
要想最大程度保护好肾脏,吸烟者要坚决戒烟,酗酒者减少酒精摄入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减小工作压力,保持规律运动锻炼,低盐饮食,不要高蛋白饮食,肾功能不全的肾友需要低蛋白饮食(0.6-0.8g/kg标准体重/天)。
06
·肥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肥胖率开始飙升,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2018年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
注:BMI≥28kg/m2就是肥胖。
肥胖对肾脏伤害很大,一方面,肥胖本身可以使得肾脏结构发生改变,肾小球变大、硬化,直接伤肾;另一方面,肥胖可导致高血糖、高血压、痛风、睡眠呼吸暂停等代谢性相关疾病的发生,间接伤肾。
而最好的预防方式,就是——减肥!管住嘴,迈开腿!
肥胖减重已经成为了国家号召的健康行动,2025年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健委宣布,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07
·滥用肾毒性药物·
头疼、腿疼了,吃片止痛药;
胃疼了,吃片胃药;
不明成分的中药偏方,哐哐喝;
千万别!
很多药物,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是可能损伤肾脏的,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千万不要自己滥用。
常见的肾毒性药物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代表药物: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
一代头孢,包括:头孢噻啶、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等。
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酮洛芬、双氯芬酸、萘普生、吲哚美辛、依托考昔、塞来昔布、尼美舒利、阿司匹林等。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
部分中成药,如马兜铃、青木香、广防己、细辛等。
08
·环境污染·
某些肾病的发生可能和环境污染有关系,环境污染可能也助长了尿毒症的发生风险。
比如著名肾脏病杂志JASN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在PM2.5大于70ug/m3的地区,PM2.5每升高10ug/m3,膜性肾病发病率升高14%。
以上这些因素你都了解了吗?
尿毒症“年轻化”的现象,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发现疾病积极正规治疗,定期体检/复查,才能帮助我们远离尿毒症!
来源:肾上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