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云南的非遗 来讲云南的大象”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09:58 1

摘要:2021年5月下旬,云南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受领了一个特殊任务——野生亚洲象群监测。17个月、1300公里,中国守象护象举措一时成为网络热点,受到各国网友的关注和盛赞。监测任务留存了“几个T的视频、几万张图片”。如何更好保存、持续传播这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故事?

云南森林消防总队内,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白族扎染、傣族织锦、乌铜走银、剑川木雕,多样文化汇聚于此,但主题只有一个:野象北上南归。

2021年5月下旬,云南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受领了一个特殊任务——野生亚洲象群监测。17个月、1300公里,中国守象护象举措一时成为网络热点,受到各国网友的关注和盛赞。监测任务留存了“几个T的视频、几万张图片”。如何更好保存、持续传播这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故事?

云南作为非遗大省,有着国家级非遗127项,省级非遗近700项。“咱们就用云南的非遗,来讲云南的大象!”消防总队历时两年,与诸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道,“用文化多样性讲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

如今的展馆里,有非遗作品50余件。搜集它们,实非易事。从网络搜索、列出目标项目表格,到联系代表性传承人、洽谈作品策划,消防总队教育宣传处三级指挥员茹龙俊和同事到昆明、丽江、普洱等地,几乎拜访了表格里每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面对面地向他们讲述故事、表达构想。“一听到我们的创意,他们都欣然答应,有些甚至拒收工本费。”茹龙俊说,“他们还自发牵线搭桥,帮助我们找到了更多代表性传承人,来丰富作品类型。”

展馆落成,以“金木土石布”为媒,把民族文化创意与追象护象故事相融合,大小不一、工艺各异的作品齐聚,多半是可以承载故事的雕刻、刺绣等作品。展馆里最大的作品是长6.85米、宽1.85米的《北游时光》彝绣。楚雄彝族刺绣是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代表性传承人罗珺一接到邀请,便欣然答应。10名绣娘,绣针不停,一连绣了3个月,终于完成了这幅彝绣,如今被小心翼翼地布置在展馆中央。

展馆开馆以来,预约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大理白族扎染《母爱情深》、掐丝珐琅彩画《吾心安处是故乡》、建水紫陶《短鼻家族》……让游客们目不暇接。不少游客来时只为了追象,回去时,还爱上了云南的非遗。

来的不仅是游客,还有很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为“一路向北”的石影雕,是云南省石影雕工艺大师钱三毛主动送来的。看到石影雕被稳稳摆放好,钱三毛才安心离开。展馆开放后,已有10余名代表性传承人慕名送来自己的作品,展馆里的藏品数量还在增长。

当中国传统文化与大象跨时空牵手,当大象可亲可爱的形象跃然于纸笔之间、器物之上,文化多样性成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催化剂”。(本报记者 杨文明)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