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师”新22师师长罗英,辽沈战役后下落究竟如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20:20 1

摘要:辽沈战役中,国军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在回忆辽西战役的时候,数次提到过时任新22师师长的罗英,也数次提到过新22师副师长周璞(原新22师65团团长)。

以下为正文:

上图:新六军抗战胜利后由上海海运东北照片

辽沈战役中,国军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在回忆辽西战役的时候,数次提到过时任新22师师长的罗英,也数次提到过新22师副师长周璞(原新22师65团团长)。

廖耀湘回忆自己下决心经老达房向沈阳突围之前,在新30师师部和新22师师长罗英联系过。罗英并派卡车和警卫部队到廖耀湘这里,要廖耀湘和李涛都到新22师师部那里。当时他说新22师受到攻击,但是不激烈,顶得住。还说,卫立煌让他随49军一起回沈阳。他因为不清楚廖耀湘和李涛的情况,所以没有听卫立煌的命令。

上图:沙岭战斗时的指挥官新22师66团团长罗英(辽沈战役中新22师师长)

廖耀湘的这个回忆中可以看到,罗英对廖耀湘和李涛是非常忠诚的廖耀湘对罗英也是非常信赖和倚重的。

在当时,第九兵团被东野大军穿插围猎的危急情况下,既然有卫立煌的明令要其撤回沈阳,那么如果他只求自保和逃命的话,是能早就早走,完全不用管廖耀湘和李涛的。

因为一是联系不上廖耀湘和李涛,二是卫立煌有明令。即便扔下廖耀湘致使其被俘,自己也有命令可以交差,绝对不会有问题,不会被追究责任。

上图:国民政府颁给新22师的虎旗

但是罗英并没有选择立即撒丫子就跑,冲向沈阳,而是选择等待,寻找廖耀湘。并最终成功联系上,服从了廖耀湘的命令(虽然和卫立煌的命令没有什么两样,也是退回沈阳,时间上还晚了差不多一个白天),向沈阳突围。

这里面显示了新六军和新22师非常牢固的团体向心力。罗英眼里只知有自己的老军长和兵团司令廖耀湘,根本不理会沈阳的卫立煌剿总。

周璞是最后跟随廖耀湘、李涛,一起突围回沈阳的人。但是,同样是廖耀湘抓新六军所依赖的最骨干嫡系的罗英并不在廖耀湘身边。

按廖耀湘当时自己的回忆,罗英应该是亲自率领新22师主力,跟随廖耀湘亲自指挥的新22师64团(第一团)之后,一起作为先头师,经大虎山,老达房,向沈阳突围。只是后来,廖耀湘自己被东野大军冲散,李涛都已经失散不在身边。新22师主力那边的情形,廖耀湘的回忆文章已经不能触及了。

不过廖耀湘这篇回忆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身处万难,却自始至终都不忘记依赖、靠近、抓紧甚至等待新22师。在他亲自指挥的新22师先头团64团被冲散后,廖耀湘竟然还幻想原地潜伏,等待新22师主力来到,再和东野大军拼个死活,杀出血路回沈阳。(见下图)

廖耀湘回忆,自己最后被俘的时候,身边就剩一个周璞。周璞被误认为是一个普通的勤务兵,被释放了。

那么作为廖耀湘最嫡系的部队新六军的最基干师新22师师长的罗英,后来去向究竟如何?

多年来一直未有公开资料披露这一谜题。

罗英,湖南华容人,黄埔8期。据说曾任王耀武74军58师补充团长,还参加过上高会战。后来到的新六军,成为廖耀湘嫡系中的嫡系。

上2图:抗战时罗英在新22师与被俘日军合影(手握武士刀)

1947年9月1日出版的《新六军三周年纪念册》中,当时罗英是新22师副师长,师长还是李涛。

罗英在廖耀湘跟前从嫡系成为嫡系中的嫡系,主要因为1946年2月10日发生的沙岭一战。

新六军自己在《纪念特刊》中说,沙岭战役,66团(团长罗英,副团长刘梓皋)守军只有团直属部队和5个连步兵,总计1000余人,配75山炮2门和42重迫击炮2门,面对东北民主联军“先以2个旅,最后多至5个旅又2个团”,以高达1:50的兵力劣势,打了4昼夜。

最终取得“终获战胜之惊人成绩”。造成东北民主联军伤亡“14000人”

上图:沙岭战役中,新六军81迫击炮发射烧夷弹,把树枝都烧光,可见当时战况惨烈

新六军并同时提到,当时在台安,东北民主联军一个旅于新开河东的六间房,对战65团的唐沅连,“激战2晚1天,唐连死守4座家屋,屹未为动,开一个连对抗一个旅的先河”。

罗英后来回忆沙岭战斗时说,当时66团基本弹尽粮绝,除了82迫击炮还有少数弹药,山炮重炮基本打光了。重机枪子弹,点放都不够。步枪子弹每枪还有顶多还有5发子弹,冲锋枪最多10发。而整个战役,东北民主联军用了17个团。在最后关头,66团等来了邱钟岳营的增援,得以解围。

沙岭战役后,东北民主联军与新6军结下了血海深仇。4纵编了一首歌谣:

“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军;菜心味甜营养好,消灭新六军建功勋。同志们大家来竞赛,看看谁是大功臣。”

王玉峰(时任29团战士)在1954年填写的《第41军干部履历表》“自传部分”里写道:“沙岭战斗是我入伍以来实感最难过,也是我思想上变化最大的的一次战斗,我和其他同志一样听从指挥完成任务。战后回忆起战场上敌人的炮火是那样厉害,战友们一片的倒下的悲惨,想战前一百六、七十人的连队,现在只有三十多人的情况,真使我难过和失望。

江海(时任12旅司令部参谋主任):12旅当时在大孤山,没有参加沙岭战斗,但知道部队伤亡很大,我曾经担任过营长的那个威海独立营 (32团3营)一些战士在沙岭战斗后跑回了胶东老家,有的还是排长,可见沙岭战斗失利对这支经历了抗日战争烽火洗礼部队的打击程度。

曾国华(时任3纵7旅旅长):沙岭子失利后部队士气低落,7旅20团3营9连指导员开小差了,四平一撤退,连长又不辞而别,当撒到东丰时,一个晚上就跑了22个。七旅21团半个月跑了138个。

可以说,东北民主联军编创的这句广为传播,并在今日战史爱好者范围也广为人知的“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军”,很大程度上就是罗英带新22师66团在沙岭一战导致的。

那么这么凶悍嫡系死忠的罗英,最后结局究竟如何?

所有正式的资料都没有公开披露过。

据说,留在大陆的罗英妻子刘志松回忆说,丈夫被俘后下落不明,其子改姓刘,名湘春,后来成为画家,现住南京。

上图:罗英妻子刘志松

上图:罗英在驻印军时期

本号自发表相关战史文章以来,也有一些读者主动后台私信联系,提供一些非常稀见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身边的第二第三当事人关于历史细节的转述。

新22师师长罗英在辽沈战役中最后的结局,据一位读者朋友提供的说法,是被俘后被东野士兵就地“镇压”了。

至于具体的镇压方式,本文因未与此历史细节的第一目击当事人当面求证,且顾虑到罗英身在大陆的后人感受,暂不详细“披露”。

据这位朋友所讲,罗英被俘后,所遭遇的镇压方式反正是要比枪弹击中要原始得多,骇人得多。

当然这个说法也只是一家之言,仅供战史爱好者参考,不作为标准答案。愿相关档案能早日披露,或者事件目击者、当事人,能在有生之年,现身说法就好了。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