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个流量至上、娱乐至死的互联网,我们见过太多滑稽,却越来越少见人性。
hi,我是胖胖。
“凡践踏人道的娱乐,都是野蛮的标记。”
在这个流量至上、娱乐至死的互联网,我们见过太多滑稽,却越来越少见人性。
不得不说,像某些创作者为了博取关注,不惜以他人的尊严为代价,制造所谓的“幽默”与“搞笑”。
他们将他人的窘态作为娱乐的素材,将他人的难堪作为自己的快感,这种行为不仅无耻,更是对人道的践踏。
最近呢,胖胖就极目新闻爆出一则由短视频引起恶作剧事件:
某些博主拍摄“拧瓶盖索费”视频博流量。
引发网友怒斥——这不是幽默,你这是在拿穷人、老人寻开心。
相信大家也刷过这类视频,大概这样一个套路:
博主拿着一个瓶子,故意拧紧,然后随便找个路人,尤其是老人,请求帮忙“拧开瓶盖”。
老人好心相助后,他却突然板起脸说:“十块钱。”然后拍下对方愕然、窘迫、尴尬的表情,一条“火爆搞笑视频”就完成了。
这就是这些博主所谓的“创意”?这就是“幽默”?
不,这不是幽默,这是嘲讽;不是创意,这是践踏。
是拿别人的善良和尊严,换你的视频播放量,是用别人的困窘当砖石,把自己垒成一个“搞笑博主”的样子。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真实的老人在镜头前被羞辱,被摆拍,被当成流量工具。
像这类视频的目标,常常是老人,是那些在街头不设防的普通人,是那些没法迅速辨别恶意、也不擅长网络反击的人。
你不会去找一个西装革履的中产上班族开玩笑,你也不会去捉弄一个年轻的博主同行——你盯上的是那些无法反击的普通人。
这是在人性最软的部分上撒盐,看似搞笑,实则无耻。
不得不说,短视频,原本是个记录生活、分享快乐的工具,但这几年,它早就变了味。
为了博眼球、博点击率、博流量,一些博主越来越没有底线。
从前,“恶作剧”可能是普通的反转桥段,是无伤大雅的角色扮演;
现在,恶作剧变成“路人帮你拧瓶盖你就讹钱”的陷阱、碰瓷。
这就不是幽默,是无耻。
而且欺负谁?欺负的永远是那些社会边缘人群——老人、开着三轮车拉客的群体等等。
这些人不上网、事后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说到底,这种“玩笑”,真的开不得。
这就不是玩笑,这是踩在底层人身上的“人血馒头”。
背后是自以为“聪明”的人的优越感,是“我骗你你还要被全网笑”的反人性操作。
这是在“消费底层”,拿他们当小丑使唤。
但问题是,他们不是小丑,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是有尊严的人。
这其实是一种“社会病态”。这些创作者不是真的在关心社会问题,他们只是在拿弱势群体做实验对象,用他们的窘迫与反应来刺激观众的情绪——更直接点说,他们在拿别人的尊严换自己的广告费、直播打赏和视频流量分成。
某种程度上,这是“互联网版的吃人”。
你说说,什么样的笑话,需要以别人尴尬为代价?什么样的幽默,需要牺牲别人的尊严?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这样的内容也配叫“娱乐”?
而且,这些所谓的“搞笑”视频,对社会带来了更大的负面示范。
年轻人看了觉得:“原来只要敢拍敢演,哪怕伤害别人,也能红。”
平台看了觉得:“用户爱看,推荐量高,就继续推。”
商家看了觉得:“绑定这类博主合作带货,ROI真高。”
最后变成一个扭曲的闭环。
这就变成不是一个良性的互联网生态,一些人明知道这是耍无赖、欺负人,却照样模仿,甚至变本加厉。
当然,平台对此的态度也非常微妙。
根据极目新闻记者调查,记者致电相关短视频平台客服后,对方回应:“如果网友刷到相关视频可以举报,平台会审核,确认违规将进行处理。”
听起来很负责,对吧?
但仔细想,这算什么?一个需要网友不断举报的平台,说明平台本身就存在漏洞。
你敢说你不推荐这些内容吗?你敢说你没有靠这些“擦边整蛊”视频养了一堆账号吗?
而从更深一层讲,这件事其实折射出的是当下互联网内容生产的一种病态模式:
弱者呢,成为他人赚钱的工具;
而观众在这种养蛊下变得麻木,缺乏共情能力,逐渐失去“看到人”的能力;
平台逐利,哪怕知道内容低俗,只要不“违规”,就不下架;
结果就造成了我们眼前这种奇景:
每一个路人都可能是被摆拍的对象;每一个好心人,都可能被羞辱成笑料。
但是,按理说,就不能把“幽默”当成借口,来纵容冷漠和羞辱;就不能把“搞笑”当成遮羞布,来掩盖对弱者的欺辱;更不能把“流量”当作一切,来祭奠良知和道德。
文明,是懂得什么可以笑,什么不能笑。
娱乐,是建立在尊重之上的释放,而不是建立在别人尊严之上的狂欢。
如果一个社会开始习惯于“拿穷人取乐”,习惯于“拿老人寻开心”,那它正在滑向一个令人战栗的深渊。
胖胖呢,不是反对所有的“恶作剧”,胖胖反对的是那种挑软柿子捏的取乐方式,反对的是利用他人困境造梗的冷血心态,反对的是那种把伤害当笑料的残酷流量逻辑。
不是不能笑,但至少应该学会不踩着别人笑。
不是不能拍视频,但至少应该懂得用内容,而不是套路吸引人。
来源:胖胖说他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