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共党员,辽宁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现供职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体育教师。曾获辽宁省十佳中学教师、辽宁省最佳读书人、全国中小学体育树人创新杰出教师、中国好教师、新时代最美大先生等荣誉称号。获第二届李吉林卓越教师支持计划、第三届“明远教育奖”、大国良师(优秀
本文作者:吴俊伟
中共党员,辽宁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现供职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体育教师。曾获辽宁省十佳中学教师、辽宁省最佳读书人、全国中小学体育树人创新杰出教师、中国好教师、新时代最美大先生等荣誉称号。获第二届李吉林卓越教师支持计划、第三届“明远教育奖”、大国良师(优秀奖)、中国教师报“2012年度中国十大爱读人物”、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提名奖等奖项。在国家、省报刊发表学术文章80篇,出版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个中国教师的教育使命》、《阳光下的体育》、《课堂上的教育智慧》、《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校本教材:体育球类》五部教育专著。
在教育的宏大版图中,体育绝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塑造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关键拼图。它不仅是强健体魄的基石,更是启迪智慧、滋养心灵的源泉。正如诸多研究所示,体育对提升学生的智商与情商有着独特功效,活跃健康的身体为活跃的思维提供坚实支撑。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构建清晰的自我认知,掌握情绪管理的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在新课程理念的浪潮下,中学体育教师肩负着前所未有的使命,其角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重塑。身为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的体育教师,吴俊伟在这一变革中积极探索、不断实践,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与热情,书写着中学体育教师角色新定位的生动篇章。
体育教师的核心使命,是遵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全方位地引导和培育学生,助力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且体魄强健的新时代公民。教育的真谛并非机械地灌输知识与技能,德育应是点燃学生内心崇高精神追求的火焰,智育是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理性思维和探索能力的旅程,而体育则是雕琢健康身心与强健体魄的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拥有健康、美好、幸福的生活,使其能在人生道路上彰显尊严与价值。
中学体育教师需深入领会国家体育方针、政策和法规,通过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如体育教师专题研讨会、教育政策解读座谈会等,深刻认识学校体育工作的深远意义,将自身塑造成为教育方针的坚定践行者。这不仅关乎学生当下的成长,更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文件为指引,体育教师积极组织班级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助力构建充满凝聚力、向心力和执行力的班集体。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与实践预期达成的成果蓝图。中学体育教师必须精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精准把握课程目标的精髓。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切实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独特的教育功能。
该课程标准秉持“保证基础、强调选择、关注融合、重在运用”的设计理念。“保证基础”旨在助力学生提升体能、运动技能以及健康教育知识,为其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方式筑牢根基;“强调选择”鼓励学生依据自身兴趣选择运动项目,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实现个性化发展;“关注融合”注重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能与技能、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重在运用”则推动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新学期伊始,体育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将这些理念融入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并借助室内“开学第一课”向学生详细阐释,让课程目标深入人心。
体育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锤炼,是冒险精神的培育摇篮,更是运动习惯养成的催化剂。它蕴含着逆势而上的进取力量、永争第一的拼搏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地将体育精神融入教学环节,以中长距离跑测试为例,当学生在跑步过程中感到疲惫、想要放弃时,体育教师适时给予鼓励:“当你双腿沉重、呼吸困难时,再坚持一圈,你就能深刻体会到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成就感。”
一位毕业生史艳杰同学回忆道:“2400米的体育测试对每个女孩来说都极具挑战,跑步过程中充满艰辛,我多次想要放弃。但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句话,便咬着牙坚持下去。最终我达到了目标,拿到了满分。那一刻,我无比疲惫却又无比自豪。感谢老师,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运动潜能。”
体育,绝非温文尔雅的简单活动,它是力量的释放、规则下的自由竞技,是对胜利的不懈追求,更是融入生活的一种习惯。教师通过体育教学,引导学生领悟体育精神的内涵,激励他们在生活中勇于挑战、永不言弃。
● 深度对话:师生共筑体育文化桥梁
体育教师可借鉴知名访谈节目的形式,模拟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与学生展开深度对话。在访谈过程中,教师以慈爱目光、亲切微笑和真诚态度,引导学生分享内心对体育的理解与感受。通过与32名学生的交流,并整理近4万字的访谈录,教师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沟通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进而主动亲近教师、分享想法。
一位学生多年后在博客:“辽阳一高体育”中回忆道:“老师,我至今还记得操场上的访谈。如今大学快毕业了,我很怀念高中时光,感谢您的用心,您是我见过最负责任的体育老师。”这种深度对话不仅增进了师生情谊,更在交流中共同挖掘和传播了体育文化。
● 教育契机:从迟到事件升华感恩教育
教学是一场充满创意的即时创作,也是不断探索的过程。一次体育课上,一名学生迟到并告知老师当天是自己的生日。老师没有责备,而是送上生日祝福,并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让学生在生日当晚为母亲洗脚,观察母亲的表情,记录自己的内心感受,并撰写一篇文章。这一巧妙的教育方式,将体育课堂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体现了体育教师敏锐的教育洞察力和灵活的教育方法。
● 激励艺术:运用表扬塑造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教师应熟练掌握表扬的艺术,激励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追求卓越。模仿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教师对体质较弱但坚持在每堂课跑2000米的田沃土同学进行公开表扬。通过拍摄其跑步镜头制作相册并在课堂上颁发,同时由学生干部宣读颁奖词:“田沃土同学,在2000米的跑道上,你矫健的身姿和自信的笑容令人印象深刻。你用行动诠释了体育文化的内涵,体育源于乐趣,而乐趣是竞争、是运动、是自信的源泉。你勇往直前、力争上游的品质,必将引领你走向成功。”这种表扬方式,不仅给予学生极大的鼓励,更在班级中营造了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
教学常规是保障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规范准则。每学期开学前,体育教师深入研究教育契约,依据体育教学常规精心设计课堂要求。通过引导课,教师向学生公布体育课堂常规,并发放给每位学生,鼓励他们提出修订意见和补充条款。课后,教师综合学生的合理建议,对课堂常规进行完善,从而形成师生共同遵守的教育契约。
这种由师生共同制定的契约,与传统教师单方面提出的要求不同,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从被动遵守纪律转变为主动参与课堂管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因材施教、灵活多变,教育契约的构建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延伸,体育作业同样应注重有效性和时效性。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引导学生在体育作业中收获乐趣、实现成长,而非将其视为负担。学校结合国家阳光体育活动的要求和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设计了多样化的体育作业。寒暑假期间,男生每天跑2000米,女生每天跑1200米,并要求撰写长跑日记;平时则布置“三个100”和“一个1分钟”作业,即100次纵跳、100次仰卧起坐、100次俯卧撑和1分钟跳绳。
为确保作业质量,邀请家长和班主任走进体育课堂观摩,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科学合理的体育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让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借分制”:激发体育学习动力的创新举措
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借分制”为学生提供了弥补不足、追求进步的机会。若学生对某次体育测试成绩不满意,可模拟银行贷款与还贷的模式申请借分。借分需满足一定条件:上学期体育课全勤、找到有体育基础的同伴担保、承诺按时归还分数且只能借到自己测试成绩的上一个档次。借分过程中,同伴需督促借分者加强锻炼、按时还分,借分者则需诚实守信,履行承诺。
体育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借分制的规则和意义,借分者与担保者需签订保证书。这一制度不仅有效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程和活动,更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诚信品质。
● 差别化评价:因材施教的体育教学评价
差别化评价聚焦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体质状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并确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标准,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申报中长跑测试距离,相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有氧运动测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有比赛经验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指挥小组成员合理分配体力、完成测试任务。这种评价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挑战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 自主选择性评价:赋予学生评价主动权
自主选择性评价强调评价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决策。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体育考试项目、确定考试标准、安排练习和考试时间及地点。学生在选择时需阐述设计理由和依据,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让评价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强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中学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具备“懂、会、乐、练”的专业能力。“懂”,即深入钻研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会”,熟练掌握各项体育技能;“乐”,善于发现并传递运动乐趣;“练”,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体育教师应与班主任紧密协作,共同培育学生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在校园中营造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教育是一场漫长而伟大的旅程,体育教育则是其中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篇章。中学体育教师承载着培育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重塑自身角色,为学生的成长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我们秉持教育初心,以爱为帆,以责为桨,在体育教育的海洋中破浪前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美好未来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他们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 E N D -
作者 | 吴俊伟(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体育教师)
责编 | 聪聪 排版 | 小鸿
初审 | 曹敏 终审 | 邱伟
来源:鸿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