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3 年,印会河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市的一个中医世家,父亲印秉忠作为南方名医,同时也是清代名医、江南孟河学派创始人费伯雄的第三代传人,对印会河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
1923 年,印会河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市的一个中医世家,父亲印秉忠作为南方名医,同时也是清代名医、江南孟河学派创始人费伯雄的第三代传人,对印会河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
自小,印会河便在中医经典的熏陶下成长,5 岁入私塾攻读四书五经,为其日后理解中医典籍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11 岁,他凭借优异成绩考取无锡匡村中学,却在 14 岁时因日寇侵华,家乡沦陷,无奈中断学业,返乡随父学医。
跟随父亲学医期间,印会河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勤奋与毅力。父亲要求他熟背《药性赋》《脉诀》《汤头歌诀》《医学心悟》《温病条辨》等经典医书,每背完一部,便让他跟诊抄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年时光,他记下几十本学习体会,积累 4000 多病例,整理出 500 多个验方。1940 年,年仅 17 岁的印会河通过父亲的严格考验,独立开业行医。凭借扎实的医术和对患者的悉心照料,他很快在江南地区声名鹊起,被人们誉为 “江南小名医”。
曾有堂叔患血吸虫病至晚期,身体严重肿胀,生命垂危,印会河大胆用药,几服药后病情便得到缓解,持续服药后竟奇迹般痊愈,这一案例更是让他名声大噪。
新中国成立后,印会河迎来了医学生涯的新契机。1954 年,他被保送到扬州地区中医进修班学习,1955 年入选南京中医学校首届中医师资学习班,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教学业务组长兼金匮教研室主任。
在此期间,他主编的《中医学概论》成为高等中医院校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改变了中医理论传承不规范的局面,填补了中医教育的重要空白,也奠定了他在中医学界的学术地位。
印会河的学术思想极为开放且前瞻,在那个传统观念盛行的年代,他大胆主张中西医结合,走中医现代化道路,成为中医改革的先驱者。在临床实践中,他将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辨病诊断巧妙结合,尤其擅长 “抓主症”。
他认为,“抓主症” 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能让医者在复杂的症状中迅速抓住核心,精准确立治法与方药。为此,他创立了疗效显著的 “抓主症” 38 方,如清解表热方、除痰降火方等,在临床应用中屡建奇功。
印会河不仅专注于临床与学术研究,还积极投身于中医的传承与推广工作。他多次前往日本、美国、欧洲等 10 多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将中医的智慧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中医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1982 年,他参与筹建中日友好医院,并担任副院长等重要职务,为医院的中医科室建设和人才培养呕心沥血。
印会河一生著作颇丰,除上述教材外,《中医内科新论》《抓主症方论》《医论医话》等著作皆是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结晶。《中医内科新论》以中西医结合为框架,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融会贯通,成为中医从业者和爱好者的重要参考书籍。
《印会河抓主症经验方解读》聚焦印会河 “抓主症” 学术思想,深度剖析其临床创立的 38 方。书中结合经典医案,详解如何在复杂病症中精准锁定主症,以方证对应思路,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揭示经验方组方原理与应用要点,是传承其学术精髓、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的实用宝典。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跟着乔妹做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