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9月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新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签约实施全省首个高职托管中职项目,通过“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新动能”。
“我们的学生还没毕业,就已经被企业提前‘锁定’了!”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双百行动”驻新丰县服务队副队长王运莉兴奋地向记者介绍。
2024年9月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新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签约实施全省首个高职托管中职项目,通过“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新动能”。
产教融合破解县城职教发展困局
走进新丰县永强五金制品公司的品质车间测量室,记者看到企业带教师傅正在手把手指导学生进行产品检测。“我们两校现与13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中高企贯通培养,共同开发课程体系、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共建实训基地等,实现‘教、学、研、创’一体化实训,学生学习与岗位实现了无缝对接。”新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潘志明介绍道。
在永强五金制品公司企业带教师傅指导学生进行产品检测。
此前,中职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当地教育发展的难题。“在新丰县,近50%初中毕业生选择就读中职,但长期面临升学渠道窄、就业质量不高的困境。与此同时,本地企业却面临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难题。”王运莉告诉记者,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校服务队经过调研发现这个问题,并决心作出改变。2024年9月,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新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正式签约,开创了省内高职托管中职的先河,探索实施“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驾马车"驱动职教新生态
签约是起点,如何开展工作,双方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广东水电学院通过三大核心举措推进。
首先是对专业设置和建设全面把脉。以主干专业(群)设置与新丰支柱产业匹配度超过 90%为目标,重点打造电子商务、智能制造两个专业群,专业建设精准对接新丰县的产业需求。指导新丰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对标省级重点专业开展专业建设,投入30 万元打造电商直播实训室,参与县域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建设。
新丰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
其次全面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累计开展8场专项培训,覆盖教师600多人次;选派30名骨干教师赴我校跟岗学习;投入76.8万元,组织200名教师赴省内外“国培项目培训”。
最重要的是打通人才培养贯通体系,成功申报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试点班学生在新丰中职就读3年后,可进入广东水电学院对应专业学习2年;拓展中职机电专业“永强班”学生的升学通道,在永强五金制品公司开设省级现代学徒试点专业,有效拓宽了新丰中职学子的升学路径。同时,以此成功经验为基础,两校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将“三二分段”拓展为“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合作,进一步打通中职、高职、企业人才培养主渠道,增强人才培养同企业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为新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我感觉现在非常幸福,入学后,我既是新丰中职的学生,又是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24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叶嘉欢是首批进入“三二”试点班的学生,她告诉记者,“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就设在学校,我们零距离接触企业学习本领,又能为县域农产品和旅游打call,非常有意义。”
“其实总结起来,我们重点推进了两件事:一是打通职教立交桥。构建中职、高职、企业贯通培养体系,开设‘升学就业直通车’。至今将有150名学生通过三二分段、省级现代学徒试点专业可进入我校全日制大专班。二是对接县域产业需求开设专业,把课堂搬进车间,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深度融合,培养本地企业‘留得下、用得上、发展好’的高技能人才。”王运莉说。
打造县城发展人才“蓄水池”
当然,这些成绩还远远不够,王运莉说,未来还要持续“加码”。一方面,扩大企业朋友圈,把无人机、风电、储能这些新丰重点产业,纳进中高企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全力建好技术技能人才库,未来三年计划定向培养450名能扎根当地的年轻人。
永强五金制品公司企业带教师傅指导学生操作机器。
新丰中职校长潘志明也信心满满:“未来我校将深化中高企协同,推动专业群与产业链匹配,希望能有更多企业加入,共同打造技能强国的生态链。”
职教新模式,不仅破解了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瓶颈,更探索出“教育-人才-产业”良好循环路径,为新丰县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来源:韶关民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