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的阳光洒在和平区岳阳道小学的鎏金校名上,校长褚新红已早早来到学校。表彰大会结束后,她便急匆匆地赶了回来。从1990年至今,35年相守相伴,岳阳道小学早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她不论身在何方,最惦记的一片热土。
创新赋能 助百年老校焕新生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褚新红
褚新红与孩子们互动交流。 沈岳 摄
清晨的阳光洒在和平区岳阳道小学的鎏金校名上,校长褚新红已早早来到学校。表彰大会结束后,她便急匆匆地赶了回来。从1990年至今,35年相守相伴,岳阳道小学早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她不论身在何方,最惦记的一片热土。
这般匆忙往返的奔波,对褚新红而言,不过是她教育生涯中习以为常的片段。2022年党的二十大在北京召开,作为代表的她肩负使命,奔赴京城。会议刚刚结束她便赶回了学校,带着参会的热乎劲儿扎进了思政课堂。“到2035年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候,你们是最年轻的新生力量。要想为祖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现在应该做哪些准备呢?”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我要多学习知识,长大以后报效祖国!”不仅如此,会议期间她结识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得知杨院士有一节主题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宇宙”的航天思政课,她当即决定要将这节课带给岳阳道小学的孩子们。精彩的课程结束后,热爱科学、立志报国的种子深深种进了同学们心中。
这样精彩的课堂只是众多思政课程中的一个缩影。为了更好地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褚新红一直在探索思政教育的落地形式。在她的引领下,岳阳道小学积极推进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建了“大思政”教学实践基地,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多年来,已经涌现出多名“新时代好少年”,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志愿者。
“创新”是褚新红自2013年“接棒”岳阳道小学校长以来矢志不渝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思政课程设计上,更在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岳阳道小学始建于1911年,要想让老校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创新”是她认准的唯一道路。“在和平这片教育资源优渥的热土上,我不仅要传承好前辈的优良传统,更要播撒教育创新的种子。”褚新红坚定地说,“共产党员要勇于创造、敢于担当!不但要做,还要做好、做实、做成。”于是,她泡课堂、访名师、请专家,将学校传统“三结合”教育的精髓与“互联网+”时代以及优秀教育理念和先进技术手段相融合,提出了“融慧”办学思想。
“这些就是同学们在素拓课程上完成的,是我们‘融慧’办学思想的实际成果。”褚新红指着墙上生动灵巧的绘画、手工作品说,“我们在全市率先尝试‘走班制’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穿梭于不同的课堂之间。那份兴奋和好奇,正是驱动他们探索未知的动力。”校园里的菜圃旁,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解物联网种植技术;操场上体操、篮球、足球等各类运动正如火如荼开展;不同的教室里,茶艺、民乐、科技等课程百花齐放……如今,学校的自选课程体系已经扩展到了100多门,还将在未来继续发展完善。
“融天下大慧,育未来栋才”,“育”的不仅是学生,还有青年教师。“兴国必先强师,教师队伍是决定办学水平的重要环节。”褚新红合上手中厚厚的笔记本,又结束了一次课程旁听的她,眼神中透露着对教师成长的殷切期望。“我希望根据每名青年教师的特长,为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在工作中收获自信、感受幸福。”正是凭借深入教学一线的实践与探索,她构建起“四格六层”融慧教师研训体系,探索教师成长路径,实现分级培养。几年来,各层级优秀教师层出不穷,在天津市“双优课”评比活动中,获15个市级一等奖,在全国创新课堂教学大赛中获20余个全国一等奖,培养出5名正高级教师,150名教师成为各级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们正在褚新红的带领下,为百年老校续写新的辉煌。(记者 秦帆 见习记者 郭文佳)
来源:天津市总工会官方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