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历史文献与传记记载,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本文资料来源:《弘一法师年谱》、《弘一法师书信集》、《李叔同传》、《民国高僧传记》、《近代佛教史料汇编》。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历史文献与传记记载,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本文资料来源:《弘一法师年谱》、《弘一法师书信集》、《李叔同传》、《民国高僧传记》、《近代佛教史料汇编》。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世上万般皆非容易,出家更是。弘一法师这样一个红尘中的才子,携妻带子,家业兴旺,却在三十九岁那年,忽然剃度出家。不仅孤负了妻子杨碧霞(亦名杨翠喜)的苦苦等待,也让无数人为之困惑。他留下的那封信,到底说了什么?
那是民国七年的春天,虎跑定慧寺内,新剃度的出家人李叔同正在磨墨。窗外桃花正艳,他却无心观赏。几经思虑,他终于提笔写下了那封信。
“我得到马上托弘伞和尚送到李叔同家里去。”弘一法师对身旁的小沙弥说道。
“师父,我看你写得很慢啊,是在想什么吗?”小沙弥好奇地问。
“出家人也有情债要还啊。”弘一轻叹一声,继续书写。
信笺上,字迹缓慢而坚定:
“做夫妻怪缘分,常思君子偕老,岂料半途而分。”
写到这里,他停笔片刻,眼前浮现出妻子杨碧霞的容颜。那个东瀛才女,为了他学习中文,抛弃故土,随他而来,如今却落得如此境地。
“书信后不再有书信,感情事就此封存。”
他们的婚姻,是一段异国情缘。当初在日本求学时,李叔同遇见了这个温柔贤惠的女子。两人一见钟情,很快结为夫妻。杨碧霞为他放弃了在日本的优越生活,只为与他共同回到中国。
“出家前的李叔同,是个怎样的人呢?”寺院里的老和尚问道。
“那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人啊。”弘一回答,“能写词填曲,画黄山松柏,钢琴弹奏更是一绝。他还是上海滩有名的才子,与苏曼殊齐名。”
然而,这样一个在世俗世界如鱼得水的人,为何要舍弃红尘,遁入空门?
“每个人都有他的因缘。”弘一淡淡地说,“有些缘分,注定要在某个时刻斩断。”
杨碧霞日日守在家中,等待着丈夫的归来。她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温柔体贴的丈夫,会突然做出如此决定。她曾到寺院门外徘徊,希望能见他一面,却被告知出家人不能见俗家人。
“我在做夫妻时,是李叔同。现在我是弘一法师,已经不是你的丈夫了。”这是弘一托人转告给她的话。
这样的决绝,让杨碧霞心如刀绞。她把丈夫的照片放在枕边,每晚对着照片说话,仿佛他还在身边。
弘一继续写信:
“如今我一心向佛,每念佛法无边,利益一切众生,此时还想什么儿女情长。”
他停下笔,想到了那个决定出家的晚上。当时他正在研究《华严经》,突然感悟到人生的虚妄和无常。世间的荣华富贵,妻子儿女,不过是虚幻泡影。他看到了更广大的世界,看到了普度众生的责任。
但是,这样的觉悟,是否太过残酷?他抛下的不仅是杨碧霞,还有她的整个人生。
那封信里,还写了什么?他是如何向妻子解释这个决定的?
弘一继续写道:
“我知此举未免过于残忍,然修行人必须舍却情缘,才能证得大道。你我相遇本是缘分,相守十年亦是缘分,今日分别亦是缘分。缘尽则散,缘起则合,此乃天理。”
他在信中详细解释了出家的原因:
“昔年我研习绘画,临摹古人山水,竟在一日间顿悟人生如画,一切皆虚幻。继而研习佛法,越读越觉人生无常,轮回流转中皆是苦海。我非贪恋寺院清净,而是心中已发大愿,要普度众生。”
他还写道:
“碧霞,你正值青春年华,不应困在无情的等待中。若能另择良人,我亦心安。李叔同已死,弘一方生,前世的恩怨情仇,皆在此刻了断。”
信的最后,他写道:
“若问相思几许,千山万水阻不住。但问修道何时成,众生未度我不归。”
这封信写完后,弘一双目含泪,久久不能释怀。他并非铁石心肠,他深知这样的决定对杨碧霞的伤害。
“情为何物?”弘一问老和尚。
“情亦是法,法无定法。”老和尚答道,“你舍弃小情,成就大悲,此亦是修行之道。”
杨碧霞收到这封信后,泪如雨下。她一字一句地反复阅读,试图从中找到一丝挽回的希望。
“他真的变了吗?”她问来传信的人。
“法师说,若你有心向佛,可以皈依,做个在家居士。若无此意,便早日寻一个真心待你的人。”
杨碧霞最终选择了皈依,成为了一名在家居士。虽然不能再与弘一相见,但她理解了丈夫的选择。她开始研习佛法,在经文中寻找安慰。
许多年后,有人问弘一,是否后悔过这个决定。
“修行之路本无回头可走。”弘一答道,“我已将一切都供养给了佛法,包括那份愧疚。”
弘一后来在佛法上成就很高,被尊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他书写了大量佛教经文,其书法刚柔并济,自成一派。在临终前,他写下“悲欣交集”四字,既有对红尘的悲悯,也有对解脱的欣喜。
这封信成为了后世许多人讨论的话题。有人认为弘一太过无情,有人说这是真正的解脱。
“情与法,有时难以两全。”一位老法师评论道,“弘一法师选择了大法,这是他的道路。但每个人修行的方式不同,不可强求。”
杨碧霞后来独身终老,临终前留言:“我这一生,爱过一个李叔同,也敬仰一位弘一法师。虽然最终没能陪他走完红尘路,但他带我进入了佛门,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若有来世,我还愿意是他的妻子。”
这封信之所以让世人潸然泪下,不仅因为其中的深情,更因为它展现了修行者面对情法两难时的挣扎与选择。弘一法师以最大的诚意向妻子解释,又以最大的决心践行自己的信仰。这种矛盾与和解,正是人生修行中最真实的写照。
来源:茅台九哥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