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0日至11日,瑞士日内瓦中美外交会谈,一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2025年5月10日至11日,瑞士日内瓦中美外交会谈,一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那里,中方高层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进行了超过10小时的闭门会谈。
会谈结束后,一个微小但极具象征意义的细节引发了国际观察家的广泛关注:
美国代表在公开声明中将中国称为“合作伙伴”,那一称谓与半年前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高喊“中国偷走了我们的工作”形成鲜明对比。
也与拜登政府将中国定义为“最大系统性挑战”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立场大相径庭。
那么,这一称呼的改变,意味着什么?
很明显,意味着认输了,服软了。
之所以这么说,众所周知,看似台面上的谈判,不过是一场博弈,一场涉及到经济、贸易、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博弈。
20世纪以来,美国向来以世界老大自居,一直不将包括东大在内的国家放在眼里。
正因如此,其所有的外交都表现的很傲慢,所有的军事都表现的很蛮横,所有的言论都带有挑衅和针对性。
即便如此,经过几十年的忍辱负重与创新向上,东大终于在多个领域占据了上风,手里的牌越来越多。
远的不说,就拿今年发生的几件事来看看,就可看出端倪。
1、美债市场的“惊涛骇浪”
2025年4月1日,中方宣布暂停增持美债。
那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投入平静的水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市场反应之激烈,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37%,创下两年来的最高纪录,使整个美国金融体系紧张不安。
与此同时,在接下来的两周内,原本计划加息的美联储一直不敢贸然行动。
原因很简单:中方暂停增持美债,意味着美国金融市场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
如果此时再加息,将进一步推高美债收益率,引发市场的恐慌性抛售,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
可以说,中方没有喊口号,只一招就让美方有些招架不住。
2、稀土管制的“蝴蝶效应”
4月份以来,中美贸易战升级,特朗普为了彰显其“美国优先”的政策,贸然对全世界增加关税。
作为应对,4月4日,中方宣布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稀土,作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军工、新能源等多个高科技领域。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其政策调整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不言而喻。
中方刚一反制,美国半导体协会、军工协会、新能源协会三大行业迅速发布风险警告,称“库存最多撑45天”。
稀土供应的减少,意味着美国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高科技产业的生产将受到严重限制,进而影响到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3、西海岸港口的“寂静”
5月9日,美国西海岸港口出现了罕见的“零靠岸”现象。
洛杉矶港、奥克兰港无人卸货,可以说这一现象,是美国自疫情以来的首次严峻现象。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中方为应对美国的贸易战而做出的供应链调整,而导致的美国港口的萧条。
为此,洛杉矶港的港口调度主任史蒂夫·兰德尔公开表示:“我们已连续三周看不到来自中国的货轮。”
中国货轮的“零靠岸”,不仅让美国的港口空空如也,也让美国的仓库比车位还空。
洛杉矶华人社群更是惊呼:“我们这代人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这一幕,切实地反映了中美贸易冲突对美方造成的重要影响。
4、中方军工产业的“崛起”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中方军工科技的逆袭和崛起。
这一点,透过印巴冲突可以看出。
在印巴冲突中,我国的歼10C与霹雳15,以创世纪的影响力给全世界好好地上了一课。
此前,全世界最大的两个军火供应商,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俄罗斯。
中方之所以份额比较少,一方面是藏锋,一方面是没有实战验证,购买国犹豫不决,不敢下单。
歼10C和霹雳15的大放异彩,势必为中方未来的军工产品出口奠定了基础。
要知道,歼10C和霹雳15还是中方的三代以下的产品,中方更加优越和优质的产品还有很多,有着无比广阔的挑选机会和市场。
另外,中方军工的崛起,会对美造成两方面影响:其一,抢占其市场份额;其二中方军工实力,打掉了美方最后的幻想,军事霸权的幻想。
正因如此,美方在新一轮的谈判中,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终于认输了。
此前,美方一直将我们视为“对手”“挑战者”“全球威胁”,并在多个场合进行言论抨击和恶意诋毁。
甚至在此前的联合声明中,还经常使用到诸如“挑战”“失衡”“安全威胁”的对抗性的字眼,有着明显的挑衅意味。
如今会谈后,美方明确称中方为“Chinese partners”,那在对华公开措辞中极为罕见,反映出其态度由对抗转向合作的明显转变。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日内瓦会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
其说到,这看似美方认输的背后,或许是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那么,未来中美的走向会如何呢?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读者们,关于“中美会谈,美国认输的背后”,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来源:文史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