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价值百亿的独角兽,也准备套现离场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8 00:06 1

摘要:喜马拉雅近年来发展波折不断。它共经历12轮融资,募集资金近百亿,多次冲击上市却均折戟而归。2021 - 2024年间,它先后向美国SEC和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目前招股书均已失效。其发展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近期,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腾讯音乐集团(TME)计划作价24亿美元买下喜马拉雅,协议最快可能在未来几星期内达成。

《科创板日报》也报道该项交易于两个月前启动,且喜马拉雅管理层已经签字。不过,腾讯音乐方面未作回应,喜马拉雅则不予置评。

同时,有投资人士对这一消息的可靠性存疑,一方面收购可能涉及反垄断审查,另一方面市场对喜马拉雅的估值逻辑已更关注盈利的可持续性。

喜马拉雅近年来发展波折不断。它共经历12轮融资,募集资金近百亿,多次冲击上市却均折戟而归。2021 - 2024年间,它先后向美国SEC和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目前招股书均已失效。其发展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2022年字节系番茄小说与番茄畅听崛起,分食了喜马拉雅的市场份额。2021 - 2023年,喜马拉雅广告收入及营收占比连续下跌。番茄在算法能力、流量势能、产品场景等方面具有优势,不仅能争夺喜马拉雅的用户,还能吸收增量用户,并且通过更精细化的定向投放抢夺其客户。

为应对竞争,喜马拉雅管理层开始关注获客成本。通过主播推广获客增速明显,今年还缩减了信息流类APP的投放预算,将更多预算投向抖音,因为抖音单一渠道获客ROI最高。

同时,喜马拉雅凭借多年经营的会员生态防止番茄后来居上。其会员付费心智已形成,会员收入是广告的两倍,且若被TME收购可无缝衔接打通会员体系。此外,喜马拉雅是综合性平台,商业化空间大于专注小说领域的番茄。

回顾历史,2021年腾讯收购喜马拉雅已谈判到最后一轮,但因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反悔而告吹,当时的CFO李东也因此离职。

此后,TME推出“酷我畅听”,收购懒人听书,形成合围矩阵与喜马拉雅竞争。这对喜马拉雅的业务营收产生了影响,2018 - 2022年公司累计亏损31.66亿元,虽在2023年实现盈利,但营收增速一路下滑,市场认为其盈利“含金量不高”,可能是通过裁员、降薪等“节流”措施实现的。

在业务模式上,喜马拉雅的收入主要由会员服务、增长中心和直播三个中心负责。会员服务面向不同人群提供有声内容;增长中心负责广告业务;直播部门与增长部门同系,为软硬广及ToB权益提供支持,且播客与直播付费率逐年攀升。

2024年播客为音频赛道带来新机遇,喜马拉雅在播客方向布局虽早但发展较晚。目前其播客听众数达2.2亿,近两年通过流量激励和收益分成吸引创作者,加大优质主播推荐、为头部播客定制商业策划、引入会员模式等举措来推动播客业务发展。

然而,喜马拉雅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在业务竞争上,它的竞争对手众多,番茄和TME对其威胁最大。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或有战略防御的考虑,且三者在存量市场展开激烈博弈。

同时,喜马拉雅自身也陷入了“越折腾越难”的怪圈。它针对垂直人群开发不同版本APP,但极速版被边缘化,儿童版受政策影响发展受限;频繁进行产品改版,如虚拟人业务、积分功能等,却因各种问题效果不佳;频繁进行组织变阵,导致组织效能内耗,业务负责人难以管理。

这些都使得其MAU同比增长率放缓,移动端月活付费用户/会员付费率与DAU收听时长双双下降。

如今,喜马拉雅又将战略调整为大力发展AI,试图借助AI与大模型叙事为自己续上一口气,但声音AI在商业化探索及版权问题上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喜马拉雅的未来发展仍充满挑战。

来源:比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