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亿,Meta交出了一份复杂的财报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16:30 1

摘要:2025 年 5 月 1 日,Meta 发布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交出了一份 “超预期但藏隐忧” 的答卷:营收 423.14 亿美元(同比 + 16%),净利润 166.44 亿美元(同比 + 35%),广告收入占比 97.8%(413.92 亿美元),

广告、AI 与元宇宙的三角平衡战

2025 年 5 月 1 日,Meta 发布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交出了一份 “超预期但藏隐忧” 的答卷:营收 423.14 亿美元(同比 + 16%),净利润 166.44 亿美元(同比 + 35%),广告收入占比 97.8%(413.92 亿美元),日活用户 34.3 亿(同比 + 6%)。

这份财报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诞生于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如关税暴涨冲击亚洲电商广告主)、元宇宙硬件增长停滞(Quest 头显销量下滑)、AI 竞争白热化(与微软、谷歌的多线角力)的三重压力下。Meta 的 “韧性”,本质上是一场在 “短期盈利、中期技术壁垒、长期愿景” 间的精密平衡术。

扛住关税冲击的 “现金牛”

广告业务始终是 Meta 的 “命门”,本季度贡献了 97.8% 的营收。尽管以 Temu 为代表的中国电商广告主因关税暴涨大幅削减美国市场投放(Meta 首席财务官 Susan Li 坦言 “亚洲电商广告支出已现减少迹象”).

但 Meta 仍实现了广告收入同比 + 16% 的增长,核心动力来自 “量价齐升”:广告展示量增长 5%(主要由亚太地区用户时长拉动),单条广告价格上涨 10%(广告主需求回暖与 AI 提效双重作用)。

用户生态的 “护城河” 效应

Meta 的用户基本盘依然稳固: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Threads 四大应用的日活用户达 34.3 亿,同比增长 6%,远超市场预期的 33.9 亿。其中,Threads 的月活突破 3.5 亿,且已向 30 多个市场开放广告投放(包括美国)。

尽管 Threads 广告收入暂未成为增长主力,但其 “短视频 + 社交” 的混合形态,正在重构用户的内容消费习惯 —— 财报显示,Facebook 和 Instagram 的视频观看时长同比增长两位数,而视频内容的广告加载率(Ad Load)比图文高 30%,直接推高了广告展示量。

更关键的是,Meta 的 “应用家族” 形成了 “跨平台协同” 的广告优势。品牌可在 Instagram 通过 Reels 短视频触达年轻用户,同步在 Facebook 发起话题讨论,再通过 WhatsApp 完成私域转化,最后在 Threads 进行二次传播。

这种 “全场景覆盖” 能力,让广告主愿意为 “跨平台整合营销” 支付更高溢价,单条广告价格因此上涨 10%。

AI 对广告效率的 “重构式赋能”

AI 技术是 Meta 广告业务抗风险的核心武器。财报显示,Meta AI 的月活跃用户已接近 10 亿,其在广告领域的应用从 “辅助工具” 升级为 “智能代理”

广告主只需输入业务目标和预算,AI 即可自动完成用户画像分析、素材生成(文案 / 图片 / 视频)、投放策略优化及效果复盘。例如,Meta 推出的 “AI 广告生成器” 可将广告制作成本降低 60%,而 “预测转化模型” 通过联邦学习(隐私计算)提升了 25% 的点击率。

这种 “AI 代理” 模式不仅降低了中小广告主的投放门槛(过去需雇佣专业团队),还让 Meta 从 “广告平台” 升级为 “广告解决方案服务商”。

扎克伯格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未来几年,AI 可能使广告在 GDP 中的占比显著提升 —— 因为它让‘精准触达’从‘少数品牌的特权’变为‘所有企业的标配’。”

从 “硬件狂奔” 到 “内容 + 企业” 转型

与广告业务的 “确定性增长” 形成对比的,是元宇宙业务(Reality Labs,RL 部门)的持续阵痛。Q1 RL 营收仅 4.12 亿美元(同比 - 6.4%),运营亏损 42 亿美元(同比扩大 5%),主要拖累来自 Quest 头显销量下滑。但 Meta 的元宇宙战略已悄然转向:从 “押注消费级硬件” 到 “深耕内容生态与企业场景”。

Quest 系列头显的销量下滑并非偶然。第三方数据显示,Quest 3 用户首月留存率仅 45%(iPhone 用户首年留存率超 80%),核心问题在于 “硬件体验与内容生态的双重短板”:Quest 3 重量 515 克(不含电池),续航仅 2-3 小时,长时间佩戴舒适性不足;而 RL 平台仅有约 6000 款应用(70% 为游戏),社交、办公、教育等场景的优质内容稀缺。用户购买头显的主要动机是 “尝鲜” 而非 “日常使用”,导致复购率低迷。

Meta 的元宇宙转型已初见成效。其一,Ray-Ban Meta AI 智能眼镜月活用户同比增长 4 倍,销量三年增长 3 倍。这款 “轻量化 AI 终端” 通过语音交互、实时翻译、AR 导航等功能,切中了 “日常辅助工具” 的用户需求,而非 “沉浸式虚拟世界”,更符合消费者的实际使用场景。其二,企业级 VR/AR 应用开始放量:与微软合作的 “Teams VR” 已覆盖 5000 家企业客户,单客户年订阅费超 1 万美元;与 Live Nation 合作的虚拟演唱会,单场观看人数突破 100 万(Quest 用户),广告分成模式逐渐跑通。

扎克伯格在财报会上强调:“元宇宙的核心不是‘虚拟世界替代现实’,而是‘技术增强现实’。我们正在将资源集中于‘混合现实显示’‘神经接口’等核心技术,以及‘企业培训’‘虚拟会展’等高潜力场景。” 这种从 “消费级硬件” 到 “B 端解决方案” 的转向,或许能为元宇宙业务找到更可持续的变现路径。

未来战略:AI 为矛,广告为盾,元宇宙为锚

Meta 的 2025 年 Q1 财报,本质上是其 “战略再平衡” 的阶段性成果:以广告业务的 “现金牛” 支撑短期盈利,以 AI 技术为 “矛” 拓展中期增长空间,以元宇宙为 “锚” 布局长期愿景。

Meta 对 AI 的投入正从 “模型训练” 转向 “场景落地”。财报显示,2025 年 Q1 AI 研发支出占总研发费用的 70%

重点方向包括,广告领域的 “AI 代理”(自动完成广告全流程),内容生成的 “AI 助手”(用户可通过文字描述生成短视频、虚拟形象),交互体验的 “AI 增强”(如 Quest 头显的 “实时虚拟形象生成” 功能,用户拍摄 10 张照片即可生成高精度 3D 形象)。

扎克伯格透露,“满血版 Llama 4” 即将上线,其代码生成能力已接近中级工程师水平,未来将向开发者开放 API,推动 AI 应用生态的繁荣。

Meta 计划 2025 年资本支出增至 640-720 亿美元(同比 + 20%),主要用于 AI 算力(数据中心建设)和元宇宙核心技术(如神经接口、混合现实显示)。

这种 “聚焦式扩张” 反映了 Meta 对 “技术壁垒” 的重视:AI 算力是广告和内容业务的底层支撑,元宇宙核心技术则是其区别于谷歌、微软的 “差异化标签”。

Meta 的 2025 年 Q1 财报,是科技巨头在 “短期压力与长期愿景” 间平衡的典型样本:广告业务用 “韧性” 证明了其作为 “现金牛” 的不可替代性,AI 技术用 “落地” 验证了其作为 “增长引擎” 的潜力,元宇宙业务则用 “转型” 宣告了 “理想主义” 的务实调整。

对于 Meta 而言,真正的挑战并非某一季度的财报数字,而是如何在 “广告 - AI - 元宇宙” 的三角战略中持续找到平衡点 —— 既不能因过度依赖广告而丧失创新动力,也不能因押注元宇宙而拖垮盈利;既需要 AI 技术快速赋能现有业务,又需要为未来 10 年的技术变革储备 “非共识” 能力。

正如扎克伯格在财报会上所言:“Meta 的使命是连接世界,但连接的方式会随技术进化而改变。今天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连接的未来,在 AI 的效率里,在元宇宙的想象中,更在每一个用户的日常需求里。”

或许,这就是科技巨头的 “生存哲学”—— 既要用现实的 “韧性” 活下来,也要用理想的 “想象力” 走更远。

来源:比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