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住MCN机构非法流量冲动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3 12:36 1

摘要:在诸多网络乱象背后,大多都有MCN机构(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在背后推波助澜:他们手握大量账号,为了流量变现肆意炒作、制造话题,有的甚至具备网络议题设置和带偏舆论走向的能力。受访人士认为,当前对MCN机构的监管滞后于行业发展速度,放任其“野蛮生长”将

半月谈评论员 范帆

在诸多网络乱象背后,大多都有MCN机构(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在背后推波助澜:他们手握大量账号,为了流量变现肆意炒作、制造话题,有的甚至具备网络议题设置和带偏舆论走向的能力。受访人士认为,当前对MCN机构的监管滞后于行业发展速度,放任其“野蛮生长”将扰乱网络舆论秩序,应尽快对其行为作出明确规范,并压实平台责任,营造安全清朗的网络空间。

充当“流量推手” 带偏舆论走向

MCN机构是为网络主播和内容创作者提供策划制作、推广营销等相关服务的公司,本应是互联网领域的“经纪人”,是内容创作者与商业品牌之间重要的桥梁。然而当前诸多网络乱象背后,往往都有MCN机构充当流量“操盘手”:遇到流量一拥而上,蹭炒热点、煽动对立、发布庸俗媚俗信息、流量“两头吃”……暗中操纵吸粉引流,以此实现非法牟利。

去年初,一则关于某地爆炸的消息在网络平台传播,内容不仅包含确切的时间和地点,文字下方还配发爆炸图片,引发群众恐慌情绪。江西南昌警方迅速开展调查后发现,这条消息从文本到图片,全部都是王某某通过AI生成的网络谣言。

据南昌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网安大队大队长李毅介绍,王某某一共控制5家MCN机构,在各大网络平台先后运营800多个账号。通过AI软件,每天可生成上千篇文章。平台则以文章的阅读量、评论量、点赞量和转发量等指标,作为计算收益的依据。只要有个别几篇成为“爆款”,就能获得不菲的平台分成。最高峰时,王某某一天收入在万元以上。

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取流量,有的MCN机构恶意炒作性别对立、地域歧视、仇官仇富等议题,加剧不同群体间的价值观对立。

有的MCN机构和旗下主播通过剧本演绎,放大社会矛盾制造噱头。近来,一则“外地女摊主西安摆摊被欺负”的视频广为流传。博主通过“外地人不配在本地打拼吗”“外地人怎么了就要低人一等吗”等表述,挑动观众情绪,制造地域矛盾。西安警方查明,视频中的女摊主为一家MCN机构主播,拍摄视频目的在于推广公司代理售卖的熟食品。

捏造事实、制造谣言也并不鲜见。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网信办主任刘献登表示,有的MCN机构会通过小号编造谣言,再让粉丝量更多的大号转发,让谣言看上去并非无中生有。

MCN机构监管存漏洞

近年来,MCN机构成为短视频电商、直播等新兴业态崛起的重要参与和推动力量。然而,行业迅速发展背后隐藏的问题亟待整治。

——“挂羊头卖狗肉”,MCN机构底数不清。江西省信丰县公安局网安大队大队长徐志红表示,很多MCN机构都是以文化公司或者广告公司的名义登记注册,办公地点也不固定,监管部门很难掌握其开展业务的具体情况。在信丰县公安局去年查处的一起涉及MCN机构的案件中,违法行为人将办公地点设在出租屋内,连房东都不知道他们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往往是发生案件后才知道这些机构的存在,很难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提前监管。”徐志红说。

——频频换“马甲”,投诉举报“追不上”谣言发酵。多位受访人士表示,为了绕开“实名制”监管,一些MCN机构会大量收购网络平台账号,一旦某个账号违反相关规定被平台封号,便迅速启用“新马甲”。信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际云表示,很多账号都是利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哪怕网信部门监测到某个账号在散布谣言,也难以找到实际控制者,只能通过平台投诉举报,“但是这种方式效率慢,完全跟不上谣言传播的速度”。

——“属地管理”难治“异地造谣”,公安办案难度大。李毅表示,网络发帖不受地域空间限制,但是公安机关办案要遵循属地原则,如果违法行为人不在辖区范围内,公安机关不能异地直接传唤,无论是办案成本还是协商难度都相对较大。

规范治理 谨防“野蛮生长”

今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相关业务活动管理规定(草案稿)》(下称《管理规定》)并公开征求意见,明确禁止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直接或组织、教唆、委托、协助签约的网络账号实施发布网络谣言、煽动网民情绪等行为。受访人士认为,新规实施有利于规范MCN机构行为,净化网络环境,期待更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出台,防止“毒流量”带偏网络舆论走向。

建立MCN机构备案制度,帮助监管部门摸清机构底数。《管理规定》指出,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在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在本平台入驻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平台所在地省级网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徐志红表示,网络平台应该履行主体责任,这样监管部门就能掌握辖区内MCN机构的基本情况,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其定期开展走访和排查。

完善法律法规,为MCN机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支撑。李毅等人认为,目前各部门相继出台规定和办法加强对MCN机构的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后续出台的管理办法中应对其业务活动的标准和责任予以明确,并加大惩处力度,提高MCN机构违法成本,确保法律法规具有可操性和威慑力。

筑牢个人信息保护“防火墙”,加大对账号交易黑色产业链的打击力度。受访人士建议,一方面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恶意注册网络账号的违法犯罪行为,斩断账号交易的黑色产业链,加强对网络账号违法活动的识别、阻断和清理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公众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来源:十二师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