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救护车私用警笛插队:退伍军人涉事,交警拆设备罚200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12:32 2

摘要:5月13日,一段“救护车在墨脱公路鸣笛开道插队,乘客下车拍照打卡”的视频引发全网热议。视频中,一辆悬挂海南牌照的救护车闪烁警灯、拉响警笛穿行拥堵路段,却在抵达景点后停车,车上两男一女下车悠闲拍照,其非急救用途的行为与救护车的公益属性形成强烈反差。

5月13日,一段“救护车在墨脱公路鸣笛开道插队,乘客下车拍照打卡”的视频引发全网热议。视频中,一辆悬挂海南牌照的救护车闪烁警灯、拉响警笛穿行拥堵路段,却在抵达景点后停车,车上两男一女下车悠闲拍照,其非急救用途的行为与救护车的公益属性形成强烈反差。

墨脱公路因狭窄多弯实行单双号限行,5月12日中午,排队车辆正缓慢通行时,一辆标有“经纬航空医疗”字样的救护车突然鸣笛驶来。据目击者称,该车频繁闪烁警灯并长鸣警笛,沿途车辆出于对急救任务的配合纷纷避让。然而当车辆行至大瀑布景点时,令人错愕的一幕发生了:车门打开后,一名穿短裙的女性和两名男子下车,在景点前拍照留念,举止轻松,全无急救任务的紧迫感。

更令人不解的是,三人返回车上后继续使用警笛前行,试图迫使前方车辆让行。部分车主发现其非急救用途后拒绝避让,双方发生言语冲突。目击者透露,车主质问时,车内男子态度强硬:“拉警报是我的自由,违法自有部门管,轮不到你们操心。”并自称“退伍军人,参与过抗震救灾”,其言论与行为的反差引发众怒。

经调查,涉事救护车隶属于海南经纬航空医疗公司,从车辆外观及标识来看,具备正规医疗转运资质。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救护车仅在执行紧急任务时可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非执行任务时不得使用,否则将面临行政处罚。

现场视频显示,三人未着任何制服,女性乘客身着休闲装,行为举止与急救人员身份严重不符。有网友质疑:“跨省去西藏旅游,为何要驾驶医疗专用车辆?企业对特种车辆的管理是否存在漏洞?”更有退役军人网友表示愤慨:“曾为军人更应遵守规则,此举抹黑职业荣誉。”

事件曝光后,当地交警迅速介入。经核查,该车当日未执行任何急救任务,确属擅自使用警报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7条,交警依法对驾驶员处以200元罚款,并强制拆除车载警报设备。警方明确表示:“特种车辆的特权是为了保障公共安全,绝不是个人或团体谋取便利的工具。”

涉事企业“经纬航空医疗”也被推上风口浪尖。据公开信息,该公司主营航空医疗转运,此次涉事车辆为何出现在数千公里外的西藏自驾游,其使用性质是否合规?截至发稿,企业尚未对此作出正式回应,但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医疗转运公司存在车辆管理松散问题,需警惕特种车辆被私人滥用。

事件发酵后,网友围绕“特种车辆监管”“个人规则意识”展开讨论。有法律专家强调:“滥用警笛不仅违反交规,更可能在紧急情况下消耗社会信任,导致真正的急救车辆无法及时通行。”也有网友反思:“追求便利不应突破法律底线,任何身份都不能成为特权的‘遮羞布’。”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首例特种车辆私用事件。2023年曾有救护车被曝用于景区接送游客,2024年某地区公务用车被发现私用警灯办私事。此类事件频发,暴露出部分群体对特种车辆专用权的认知偏差,以及企业监管的缺位。

救护车的警笛声,本应是生命的“护航曲”,却在此次事件中沦为旅游插队的“开道符”。200元的罚款或许数额不大,但拆除的警笛设备,拆掉的是少数人心中的“特权幻想”。

当两男一女在警笛声中拍照打卡时,他们遗忘的不仅是法律红线,更是对公共规则的敬畏。特种车辆的每一次鸣笛,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任何试图滥用这份“特殊”的行为,终将在社会监督与法律制裁前无所遁形。

正如网友所言:“真正的特权,是对规则的坚守,而非对规则的践踏。”希望这起事件能成为一记警钟,让所有手握“特殊权限”的人明白:没有什么身份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没有任何车辆能超越公共利益之外。

大家对于这件事情是怎么看待的呢?

来源:璞玉看文章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