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榜样人物、杭州绿盛集团董事长林东:从“牛肉干大王”到潮流能“破题者”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3 14:31 1

摘要:林东,民革中央委员,正高级工程师,浙江LHD海洋潮流能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总工程师、杭州绿盛集团董事长。曾获第一届“全球浙商金奖”、第二届“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时代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20年“杰出杭商”、2020年度

人物名片

林东,民革中央委员,正高级工程师,浙江LHD海洋潮流能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总工程师、杭州绿盛集团董事长。曾获第一届“全球浙商金奖”、第二届“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时代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20年“杰出杭商”、2020年度民革全省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2023年浙江民革骄傲人物、中国侨界杰出人物等荣誉。

牛肉干大王、最美科技人、侨界杰出人物……荣誉背后,林东不仅是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家,更是我国潮流能科研开发的领军人物,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企业家的担当与科学家精神。

“牛肉干大王”的崛起之路

LHD研发团队仔细研究百兆瓦潮流能项目海域扫海图,分析扫海数据。

林东的创业故事始于1993年。当时年仅19岁的他,怀揣着对创业的无限热情,创办了杭州绿盛食品有限公司。最初,公司推出“绿盛果粒橙”,但饮料行业已高度饱和,初创公司生存空间有限,首次尝试以失败告终。此后,林东转战棒棒冰市场,也卖过牛奶,还尝试大面积打广告,但都未能取得理想效果,公司一度陷入困境。

困难没有磨灭林东的意志,反而让他养成了善于复盘总结的好习惯。1995年,通过大规模市场调查与技术调研,林东决定生产牛肉干。他严格把控牛肉的来源,与技术人员不断尝试各种配方,丰富产品口感。经过近30年的发展,绿盛集团的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地级市和2万多家网点,林东也一跃成为国内有名的“牛肉干大王”、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家。

尽管牛肉干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林东心中始终有个梦想没有放下,那就是做一名推动人类进步的科学家。“我最佩服两种人,一种是像埃隆·马斯克、比尔·盖茨这样具有科学家精神的企业家,另一种则是像爱迪生、诺贝尔、贝尔这样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在他看来,他们无疑都是推动时代和社会进步的杰出代表。

萌发科技报国信念

2016年7月27日,由林东领衔海归团队历时8年研发的LHD海洋发电项目首批1兆瓦机组在舟山顺利下海

为了更好管理企业,打造自身品牌,1999年林东选择前往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硕士。在留学期间,大学活跃的学术氛围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让林东深受触动,他开始思考如何让人生更有意义,也更加坚信“科技是改变世界的大门”这一理念。

林东敏锐地注意到了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在他看来,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与文明演进的重要基础,而化石能源随着开采和使用已日渐枯竭,新能源逐渐成为决定人类未来发展命运的重要科技方向。他下定决心,要在能源科技领域有所作为,用科技改变世界,以创新建设祖国。

2009年,林东的科学梦照进了现实。那一年,他联合美国南加州大学流体力学专家黄长征博士和美国新材料领域专家丁兴者博士创办了美国LHD科技有限公司(LHD取自林、黄、丁姓氏拼音),专门从事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研究。经过数次研究试验,他们把落脚点落在了海洋潮流能上,并在洛杉矶设立海洋潮流能实验室。

海洋潮流能是一种公认的清洁能源,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很看好这一领域,但都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林东团队很幸运,公司创办两年时间就摸索出了海洋潮流能的全新技术路径及其潜在的商业价值。此时的林东决定放手一搏,先期投入100万美元,开启了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的研发。

“最初的实验条件十分艰苦,是在游泳池里做的,几个人拖动设备,让泳池的水被动产生潮流。后来又找了个无人的海湾,雇了几个人帮忙抬机器、做实验。”林东回忆道。一年后,投下去的100万美元连个水花都没有打起,林东初战告败。但他丝毫没想过放弃,凭借着一份科技情怀,每年投入100万美元,坚持搞研究。

2010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海归回国创业。同年,“浙江省海归创业导师团”正式成立,时任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的林东成为浙江省首批海归创业导师团的领军人。

当时,林东的思想产生了激烈的斗争——要不要把这个项目带回浙江呢?作为一个企业家,他有经济利益上的权衡:LHD项目在美国研究投入尚不算大,每年就几十万美金,有绿盛集团可以托底;但如果要把这项目拿回浙江,装在海上发出电、并上网,要做好至少花2亿元但很可能打水漂的准备。更何况这后面不确定因素太多,成功概率实在太低。但他心中那个“科学家林东”又不断反问自己,你不是想改变世界吗?你在美国搞研究不就是为了搞出一些成果带回国吗?

为了进一步验证项目的可行性,林东花了一年时间调研了国外所有在研发和实施的海洋潮流能项目。其间他发现了一个“秘密”:LHD项目的技术路径——“总成平台+模块化”从未有人尝试过。根据之前的实验数据,LHD项目技术路径实施和成功概率还是值得一试的。

2012年6月,在家乡政府部门的鼓励下,林东决定把在美国孵化出的LHD项目带回浙江,开始着手将研发的技术在国内实现产业化。

潮流能发电领域的领跑者

2012年10月28日,杭州林黄丁(LHD)新能源研究院成立,并在杭州千岛湖投入1800万元建成了LHD模拟洋流能大型户外实验室,实验水流速度最快可达每秒4米,且可24小时实验。

这个项目涉及的学科众多,从总成平台系统、水轮机涡轮系统、传动系统,到增变速系统、发电机组系统、制动系统等,几乎每一个系统都是一项世界级课题,每个课题的破解都是领先世界的先进技术,足以发表多篇高质量技术论文。

在得知林东潮流能项目后,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政府、国家海洋局都非常重视和支持,给予LHD项目“2013年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支持,并将其列为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

为做实验,林东和他的团队带着研发的设备跑遍了各种有自然流动水源的山沟,环境和水流的大小、稳定性等都是他们必须考虑的客观因素。最后,他们选定了杭州太子湾的一个出水口。为了不扰民,他们的实验都是在半夜进行的,一做就是一个通宵。有时实验结束得晚,天有点亮了,他们还吸引了不少前来晨练的大爷大妈围观。

2016年7月27日,LHD第一代机组在浙江舟山成功下海。当时所有人都特别紧张,林东表面显得比较淡定,实际上内心同样翻涌,一旦失败了,这些年的付出将功亏一篑。机组设备下海时,突然有人和他说“放不下去”。“当时我的脑袋‘轰’得一声,”林东至今记得那时的心境,“不过我迅速调整过来,告诉工作人员,就是砸也要砸下去。”后来他们发现,是因为潮汐时间变化,导致窗口期有所延后。下海成功后,所有人都鼓掌欢呼,激动不已。林东笑着回忆说:“我表面还是很平静,但是内心心潮澎湃,特别激动。”

同年8月26日,LHD首期1兆瓦潮流能发电机组成功并入国家电网,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英国后第三个掌握潮流能发电并网技术的国家。2018年11月29日和12月29日,LHD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第二代0.4兆瓦机组、第三代0.3兆瓦机组相继顺利下海发电。至此,LHD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投入运行的装机量达到1.7兆瓦。

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台连续发电并网运行的海洋潮流能发电设备,LHD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领跑世界。

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

2020年3月,以林东为人物原型创作的主旋律电视剧《奋进的旋律》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连续多日拿下同时段直播收视率的第一名,被专业人士评价为“给我国创业青年和科技工作者以借鉴、启发,意义重大”的电视剧。

林东科研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

2022年4月2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发电站迎来了新的里程碑——世界最大单机LHD1.6兆瓦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在舟山岱山秀山岛海域正式投入运行。这是中国潮流能发电并网技术的一次跨越。

“潮流能发电装置及其安装框架”“水流负荷调节装置及其应用的海洋能发电装置”……在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览室墙上,几十份发明专利证书见证了潮流能发电技术的进步,也蕴含着林东呕心沥血的努力。

在林东的办公桌上,有一份可行性分析报告,里面详细记录着由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LHD第一代机组度电成本为106元/千瓦时,经过几次技术更迭,第四代机组度电成本已经降至1元/千瓦时,已经具备规模应用场景。

在林东看来,“创新浙江”就是一块滋养奇迹的土壤,民营企业只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科技创新才是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特效药’,民营企业家一定要有‘科学家精神’,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林东说。

“我有一个梦想,让潮流能发电产业化,成为居民和企业用得起的清洁能源。”林东表示,一是要“增”,通过技术迭代实现百兆瓦发电目标,将潮流能发电产业化;二是要“降”,不断创新研发,降低潮流能发电成本,直至低于火力发电。他预计,到LHD第七代机组成型时,潮流能发电成本将低于0.3元/千瓦时,真正打开一个万亿级海洋清洁能源产业。

现在林东比任何时候都有底气。“我们希望可以推动人类的清洁能源之路往前迈上一小步。”为了这个梦想,近段时间,他奔赴全国各地,对发电机组生产和投用进行实地考察。2025年,他要实现第四代LHD发电机组的量产,把潮流能发电并网技术再向前推进一大步。

(王晓红)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