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飞宇 小学生如何使用AI辅助学习?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14:10 1

摘要: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以下简称《使用指南》),明确提出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学生互动式探究,强化学生的深度阅读体验,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另外特殊需求学生可以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技术

顾飞宇 小学生如何使用AI辅助学习?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以下简称《使用指南》),明确提出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学生互动式探究,强化学生的深度阅读体验,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另外特殊需求学生可以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突破生理或文化障碍,获得平等学习机会。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使用指南》,小学阶段禁止学生独自使用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以确保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尚在发展之中,可能无法充分认识到个人信息的价值和风险,也无法有效应对潜在的网络威胁。在缺乏成人监督的情况下使用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可能会无意中泄露个人信息,导致隐私泄露或数据滥用。因此,这一规定旨在保护小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学习环境。同时,《使用指南》也鼓励家长和教师积极参与到孩子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共同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技术资源,促进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在课内适当使用该功能辅助教学。教师不得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替代性教学主体,教育乃复杂且精细之事业,需教师依据学生之个体差异,灵活调整并悉心指导。生成式人工智能虽然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源,但它无法完全替代教师在情感交流、价值观引导以及即时反馈等方面的作用。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深切关怀,乃学生健全人格与积极学习态度之基石。再者,若过度倚重技术,或将导致学生失却自主思索与解难之力,进而影响其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应将其作为辅助工具,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和应用。

禁止教师直接使用AI回答学生问题或提供咨询,因为这可能会剥夺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机会。教育之本质,在于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与解难之力,而径直以AI应答学生之疑问,恐使学生滋生依赖之心,削弱其主动求索与深入探究之动力。此外,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AI的标准化回答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或提供适当的引导,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要避免直接使用AI生成内容评价学生,因为这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和不准确性。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能高效地产出大量内容,其评价标准和框架却常受限于预设的算法与数据,难以全面且深刻地洞察学生的真实能力与潜在发展。教师的评价应该更加综合和个性化,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创新思维等多方面因素。直接使用AI生成内容进行评价,可能会忽视这些重要的评价维度,从而对学生造成不公平的评价。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该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

为保护个人隐私和防止数据泄露,教师应避免将敏感信息如个人信息和考试试题输入AI工具。因为一旦这些数据被泄露或被不当使用,可能会对学生的隐私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个人信息是学生的私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学号、联系方式等,这些信息若被滥用,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骚扰和风险。考试试题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其保密性至关重要。若试题被提前泄露,将严重影响考试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损害教育的公正性。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学生的个人信息和考试数据,严禁将其泄露给AI工具或任何可能导致数据外泄的途径,以确保学生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使用指南》还提出家长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监督与支持角色。家长应主动增强对新兴技术的了解,合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以助力家庭教育。例如,通过AI技术咨询个性化解决方案,更好地理解孩子,优化亲子关系,并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规划。同时,重视引导低龄子女安全、健康地使用AI技术,确保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同时,家长需确保不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中泄露任何个人或家庭的敏感信息,家长不能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防范因技术过度依赖导致心灵培育缺失。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和家长在内容筛选、价值导向等方面进行恰当的指导和把关。应告诫学生,切勿简单复制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产出的内容,以维护作业的原创性与独特性。考试与测验期间,务必严禁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作弊行为,以确保学术诚信之基石。在需要展现创造性或个性化表达的学习任务中,应谨慎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以避免丧失个人思考与观点;在未查阅高质量教材或权威资料前,不应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获取信息,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应将个人信息输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以保护个人数据和隐私;未经授权,不得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复制或传播作品,以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来源:思明青春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