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刘诗诗、张云龙主演的《狐妖小红娘竹业篇》(后更名为《淮水竹亭》)自4月28日开播以来,热度与争议齐飞。
由刘诗诗、张云龙主演的《狐妖小红娘竹业篇》(后更名为《淮水竹亭》)自4月28日开播以来,热度与争议齐飞。
首播当日创下爱奇艺2025年热度新高(7569),但随后口碑断崖式下跌,动漫粉怒斥“魔改”,剧粉吐槽“工业糖精”,就连原著党也直言“竹业篇的灵魂被抽干了”。
作为《狐妖小红娘》系列的第二部真人化作品,《淮水竹亭》本被寄予厚望,试图挽回前作《月红篇》的失利。
然而,从剧情改编、制作水准到演员表现,这部剧似乎踩中了所有漫改剧的雷区,而刘诗诗的演技争议,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原著中,东方淮竹与王权弘业的爱情线交织着家族使命与人性挣扎。
王权弘业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失去剑心的家主,东方淮竹以命相搏诞下王权富贵,两人“为爱执剑”的悲壮感是故事的核心。
然而剧版却将主线改成了“黑化复仇+CP大乱炖”——淮竹被妖气入侵失忆黑化,弘业秒变“金丝雀”恋爱脑,连反派百目妖君都主动上交妖丹推动剧情。
更让观众难以接受的是,编剧强行加入的“女本位”价值观。
原著中淮竹的坚韧源于对家族和爱人的守护,而剧中却将其简化为“独立女性必须黑化”的套路,甚至借编剧之口宣称“东方坏竹才是女本位”。
这种为标榜价值观而扭曲人物逻辑的操作,让剧情显得空洞又悬浮。
剧方前期宣传的“东方浪漫美学”在正片中成了笑话。
竹林打斗、淮水泛舟等场景被质疑全程绿幕合成,人物与背景的割裂感堪比“抠图不自赏2.0”。
名场面“七月初七淮水竹亭相会”中,刘诗诗乘船登场的画面因过度柔光滤镜,被调侃为“五官消失术”,江南水乡的意境全无,只剩一片雾蒙蒙的塑料感。
特效更是槽点满满。
原著中纯质阳炎的灭妖神火被简化成“五毛钱火花”,王权剑的威压全靠慢镜头和音效硬撑。
对比同系列《王权篇》释出的雪中挥剑路透(成毅白衣持剑,动作行云流水),《淮水竹亭》的制作诚意高下立判。
刘诗诗此次的表演确实未能扭转口碑。
无论是被诟病的“盲人演技”,还是过于刻意的端雅仪态(网友戏称“脖子焊石膏”),都让东方淮竹的隐忍与破碎感大打折扣。
但平心而论,剧本的崩塌让演员的发挥空间极为有限——当角色沦为工具人时,再好的演技也难以力挽狂澜。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中年古偶”的市场困境。
85花们集体扎堆仙侠剧,杨幂(《月红篇》)、刘诗诗(《淮水竹亭》)、唐嫣(《念无双》)接连出演少女角色,而观众早已对“40岁演初恋”的设定审美疲劳。
反观《王权篇》启用成毅担纲大男主,李一桐饰演蜘蛛精清瞳,虽年龄相近,但角色设定更贴合演员特质(成毅的清冷侠气、李一桐的灵动甜美),或许能打破这一僵局。
《狐妖小红娘》真人化系列的口碑滑坡,暴露了IP改编的通病:重流量轻内核。
从《月红篇》删除白苏线、弱化涂山雅雅,到《淮水竹亭》魔改主线,制作方一味追求“话题性”,却忽略了原著“人妖共生”的宏大世界观与细腻的情感刻画。
值得玩味的是,待播的《王权篇》似乎有意调整策略。
成毅饰演的王权富贵以“道门兵人”的成长线为主,李一桐的清瞳从间谍到独立妖族的转变也更符合现代观众偏好。
若能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平衡改编,或许能为系列挽回颓势。
结语《淮水竹亭》的失败,本质是创作逻辑的失控。
当资本将IP视为流水线产品,用“黑热搜”代替好故事,用“数据战报”掩盖品质缺陷,再强的演员阵容也难逃口碑反噬。
刘诗诗的演技争议,不过是这辆失控列车上的一节车厢。
至于《狐妖小红娘》系列的未来,或许正如网友所言:“若《王权篇》再扑,建议苦情树直接改名‘绝情树’。”
来源:粥粥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