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白茶,为什么有的能泡十几冲,有的才4冲就没味道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3 14:56 1

摘要:也罢,多凉快几天也好。站在茶室的窗前迎风而立,反而觉得有些寒凉。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不知为何,最近的天气又凉了下来。

明明已经做好了入夏准备,气温却总是这般欲拒还迎。

也罢,多凉快几天也好。站在茶室的窗前迎风而立,反而觉得有些寒凉。

扶着木质窗框,脑海中不自觉吟起那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孤独感油然而生。

独自出神之际,茶室来了客人。

是一位在外地工作许久未见的朋友,这次回福州办事,特地抽空过来叙旧。

这真是再好不过了,当即请她坐下,取了2025一级白牡丹《鹊桥仙》来招待。

作为白牡丹,香气一如既往地浓郁悠扬,沸水一冲淋到干茶表面,朋友就直呼好香。

揭盖的瞬间,清鲜的植物香混着清雅的兰花香猝不及防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柔和秀美,又不失力量感。

轻啜一口茶汤,汤感稠滑黏糯,竟不似当年的新白茶,反而有几分往年白毫银针的韵味。

茶香氤氲之间,我们聊起了各自的生活近况。老友相见就是这般,即便久别重逢,也能无话不谈,畅所欲言。

好友与好茶相伴,乃人生一大乐事。

谈笑时,好友突然看着白玉色的茶汤发问:“这是第几泡了?”

仔细算来,应是第八冲。

“这么耐泡?”她惊讶道,“我之前泡的白茶,四冲之后就没味道了,是不正常的吗?”

以白茶的特性来说,绝对不至于四冲就寡淡。

方才的话题已经抛到九霄云外,当务之急是找出她家白茶不耐泡的症结所在。

《2》

朋友喝白茶不多,村姑陈有必要先向她解释一下,白茶四冲就没味道,绝对是不正常的。

因为正常的茶,冲个七八冲,还是能轻易做到的。

对于白茶来说,第三、四冲正是白茶的精华部分。

优质白茶滋味物质的释放,是平缓有序的,若将每一冲茶汤的浓淡程度记录下来,画成一幅折线图,线条的轨迹会更像平原,而非跌宕起伏的山峦。

滋味的释放虽然有起伏,但整体都是平缓的,一直到七、八冲,汤水里的内质才逐渐减少,滋味转淡。

具体来说,头一两冲里,汤水的内质算不上丰富,汤色是牙白色的,但胜在白毫数量多,因而滋味鲜爽。

到了第三、四冲,干茶随着沸水的激发被完全激活,茶汤中的内质充盈起来,达到巅峰。

此时的茶汤,呈杏黄色,滋味淳和柔润,饱满丰腴,喝到口中能明显感觉到茶汤的厚度。

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叶中的滋味物质和芳香物质被不断消耗,汤水逐渐变淡,滋味逐渐变弱。

一般的白茶,能泡到十冲左右就已经算不错了,而一款优质的高山白茶,冲上个十三、四冲不在话下。

对茶叶来说,耐泡度是很重要的,但没有必要盲目地追求过分“耐泡”的茶叶。

根据单一的特性盲目买茶,很容易掉进不良商家的陷阱。

一些茶友,听说老白茶好,于是非高年份的茶不买,屡屡买到做旧茶,劝也劝不动。

有些茶商针对白茶耐泡这个特性,夸大宣传自己家的茶能冲30冲以上,实在过于离谱。

但凡对茶叶有些了解,都不会上当。

可偏偏总有新茶友对这些怪茶心动,买回家没泡几冲,就已经寡淡如水,追悔莫及。

茶叶滋味随着冲泡次数逐渐变淡是很正常的事,即便是内质极其丰厚的老白茶,在正确的冲泡方式下,也不可能冲到30冲。

《3》

说回最初的问题,要深究白茶不耐泡的原因,首先要看茶叶的品质。

不论是什么品类的白茶,只要内质丰富,耐泡度就不会太差。

想要内质丰富,首先产区要好,这是茶叶品质的基础。

产区的好坏,决定了茶青的质量。

来自福鼎太姥高山茶园的白茶,享受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高山产区相较于平地产区温度更低,低温之下,茶树需要不断从肥沃的土壤中汲取营养物质,才能生存。

湿润的云雾环绕山间,使照射在茶树身上的阳光变得柔和,也能为茶叶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汽。

在这般舒适优质的环境下,茶树得以安心积攒内质。

内质充足,代表着茶叶中蕴含的滋味物质和芳香物质充足,才经得起一道道沸水的冲泡。

反观生于平地的白茶,生长环境比起高山差上一大截,耐泡程度也要打折扣。

产区是基础,工艺就是后续的建设。

优质的茶青,要通过日光萎凋和恰到好处的烘干来顺利蒸发叶内的水分。

精细的工艺之下,白茶体内丰富的物质得以保留,成品茶的滋味才更好。

粗糙的工艺会将茶青的叶片组织折断,导致细胞液大量流出,内质随之流失。

粗制滥造出来的成品茶,很有可能前两冲味道极浓,几冲之后就喝不到什么味道了。

因为它们的内质所剩无几,滋味只浮于表面。

除了产区与工艺外,储存是否恰当,也会影响茶叶的耐泡度。

存茶要密封放在干燥、阴凉、无异味、避光的环境中,一旦密封不完整,茶叶受潮跑气,其中的滋味物质和芳香物质就会消散殆尽。

因此,品质茶的白茶,必定是不耐泡的。

《4》

一番解释下来,朋友笃定自己的茶叶不是劣质茶,那款茶,买之前村姑陈给她把过关,的确没有大问题,后续的储存也是严格按照三层包装法来密封储存的。

那么,抛开品质来说,茶叶不耐泡就是冲泡方式的问题了。

好茶向来提倡快出水,因为沸水就是茶内质的兴奋剂。

白茶中丰厚的内质一旦被高温激活,就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到汤水中。

泡白茶,尤其是前几冲,从注水到出汤,7-8秒足矣。

几秒的时间,对于内质充沛的白茶来说,已经能够释放出足够饱满的滋味。

说到这里,朋友突然一拍膝盖:“我每次都要等二十几秒才出汤!”

至此,真相水落石出。

只要还在与水接触,茶内质就不会停止释放。

坐杯闷泡的时间一长,苦涩物质的含量盖过茶氨酸,茶汤苦涩度上升和耐泡度下降都是必然。

白茶中的滋味物质即便再多,也是有限的。

前几冲茶,因为坐杯闷泡释放了过多的内质,后几冲茶,茶叶内没有可以消耗的物质,茶汤风味就提前消失了。

按照朋友的泡法,前四冲杯杯都闷泡二十多秒,再好的茶也会变得不耐泡。

另外,还有一个容易被茶友们忽视的细节——泡完一杯茶,一定要沥干茶汤,不要让汤水留在盖碗里。

茶汤没沥干,几乎等同于闷泡。

底部的茶叶泡在水中,内质同样在不断释放,耐泡度自然也会下降。

每次出汤,多上下甩两下盖碗,确保茶汤全部都倒出来了,才不至于在无形之间损耗内质。

《5》

一番抽丝剥茧之后,终于真相大白。

聊完这么多,天色也不早了,饮完这最后一冲《鹊桥仙》,就要送朋友去车站了。

即便已经冲泡了十三冲,空气中依旧盈盈散着毫香与花香,茶汤中的滋味虽然没有前几冲浓郁,却仍能品出不俗的韵味,这是一种来自高山的空灵与清丽。

临别时,朋友又要了两泡茶带回去,说要按照正确的方法重新尝试。希望今日的茶香能在她手中重现。

夜深人静时,村姑陈打开电脑,敲下了这篇文章。

有类似困扰的茶友,不妨对照着排查一下,看看究竟是茶叶品质不佳还是冲泡手法出了错。

若茶叶不好,及时更换;若方法不对,立即改正。

发现问题后及时修正,喝茶体验才能有所提升。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来源:小陈茶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