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时候,黄河上有9个都城,都在什么位置?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3 15:06 1

摘要:本文写的绝对是一个新发现,前人都没有发现的,或者是理解错误的。而认识到这一点也很偶然。一个叫柴升平的朋友,指点我根据山海经的某一个记载去确定贝加尔湖的位置。我以为自己错过了什么,所以真的翻开看了。但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无法确定那里真讲到了贝加尔湖。 却看到了附

本文写的绝对是一个新发现,前人都没有发现的,或者是理解错误的。而认识到这一点也很偶然。一个叫柴升平的朋友,指点我根据山海经的某一个记载去确定贝加尔湖的位置。我以为自己错过了什么,所以真的翻开看了。但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无法确定那里真讲到了贝加尔湖。 却看到了附近的这一句:“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

意思很简单:再往东二十里是一座名叫和山的山。山上不长草木,但是有很多瑶玉碧玉。这里其实就是黄河的第9个都城。

当然并不是第一次看到这句话,之前多次看过,但是理解不了九都到底是什么东西。而今天早晨看的时候,不知道哪一根筋搭上了另一根筋,忽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这里插播一个知识。在山海经里 “维(有时候也写作惟)”字是“是”的意思,但同时,出现这个字的时候,代表的是讲述的重要内容,起强调作用。如“实惟帝江”,帝江作为礼乐制度的创始人,作用至关重要,所以介绍的时候就有一个惟字。

因为这一个字,我又想到了另一句话。山海经在介绍丛极渊的时候,说“惟冰夷恒都焉。”就是强调这里是冰夷的长久的都城。冰夷是黄河河伯,所以冰夷恒都也可以称作冰夷河都。

既然有长久的都城,那就暗示我们还有临时的都城。这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河之九都,那就是河伯的第九个都城!

冰夷是夏朝时期的河伯。至少以人我们目前所学的知识来衡量,夏朝时候生产力非常低下,怎么有能力建那么多都城?而且作为河伯,虽然地位至关重要,但也只是国家下属的一个部门,怎么可能建都城?在我们的理解里,都城是一个国家的中心,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去建都城,那于理不合,与制不符。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去理解到底都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中对“都”字的解释是: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段玉裁解释说,没有宗庙的聚居之地称作邑。所以最初的都和今天并不一样,只要是有宗庙,有人口聚集,都称作都。

到了后来这个字的意义有所引申。比如史记介绍舜的时候,说他所住的地方“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就是说他到哪一个地方,一年时间就有人聚集过来,两年时间就成了定居点,三年时间就成了城市。所以到这时候,凡是城市都可以称作都。

除此之外,又发展到凡事比较重要的地方,有固定的建筑,哪怕并不经常有人居住,都可以称作都。比如山海经介绍昆仑丘是“帝之下都”,但是这里并没有多少人居住,只有一个名叫陆吾的神在看管着。这里的都就是重要人物的临时居所。

“成都”这个地名出现在山海经的海内经部分,也就是夏朝时候就有了。但地点不是在成都平原核心部位,而是在岷山附近。可能在当时的岷下已经发展成为了城市。后来随着蜀地中心的向南移,这个核心部分也就到了今天成都的位置了。

所以冰夷有恒都,也有临时的都,这就合情合理了。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冰夷作为管理黄河的河伯,为什么要这么多都?

其实在那时候,有很多都可能是一个传统。有的是生活的需要,有的是工作的需要,可能也有纯粹享受的需要。就如前面讲到的,尧本身是有行政首都的,《帝王世纪》中记载“尧都平阳”。但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下都在昆仑丘,还有一个密都在青腰山。下都的作用,主要是祭祀伏羲、女娲以及其他的帝王。密都的作用,是把他的后宫都聚集在这里。这是文字记载中的,还有没有都城是没有记载的,不得而知。

冰夷的职责非常特殊,管理的是黄河。黄河的大部分是大禹治水的过程中形成的,根据《禹贡》等书的记载,治水的时候就修筑了很长的地上河。所以很容易形成水患。而黄河横亘数千公里,管理黄河跟管理某个行政区域就很不一样,冰夷本人也就要奔波数千公里。他总不能睡在野外,所以沿着黄河这条线,会建一些自己临时居住的场所。

因为黄河在当时中华民族的生活中至关重要,所以冰夷至尊。所以他居住的地方也被称作都,这就合情合理了。但和山这里是九都,另外的7个都到底在哪里,以及还有没有更多的都,并没有相关资料来准确分析。

当然还是需要声明,本文大量引用了山海经的内容。而山海经被很多人认为是神话传说,内容不可采信。具体应该怎样判断这些内容,请大家自便。

来源:国学思想与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