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绿茶能抗癌,我这不是越喝越健康嘛?”听起来挺有道理,其实这逻辑就像说“太阳能消毒,所以我光膀子晒一整天就能杀菌”一样,听着顺,实则离谱。
喝茶这件事,在不少人眼里,那是越热越香、越烫越有劲儿。尤其是冬天,一杯热腾腾的绿茶下肚,那叫一个通透,简直比暖宝宝还顶用。
但问题也来了,绿茶虽好,喝错了法子,可是出事的。
有些人喝茶就跟喝白开水似的,一口闷、趁热灌,嘴里烫得直吸气还不罢休。结果呢?不是舌头起泡,就是喉咙发炎,严重的连食管都遭殃。
有人说:“绿茶能抗癌,我这不是越喝越健康嘛?”听起来挺有道理,其实这逻辑就像说“太阳能消毒,所以我光膀子晒一整天就能杀菌”一样,听着顺,实则离谱。
说到底,喝绿茶不是竞赛,看谁扛得住高温,更不是“多多益善”的事。绿茶里确实有不少宝贝,但也架不住被开水一劈头盖脸地烫,营养都被破坏,那还喝它干啥?
绿茶,一直被说是茶中“养生担当”。它富含茶多酚、儿茶素、维生素C,还有点儿咖啡因。
茶多酚这玩意儿,是抗氧化界的“扛把子”,能对抗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听起来很高大上,但说白了,就是帮身体减轻“锈蚀”。
比如说,自由基就像身体里的小流氓,到处打砸抢,把细胞搞得乱七八糟。而绿茶里的茶多酚,就像“防暴警察”,专门对付这些捣乱分子,让细胞安安生生地干正事。
绿茶还能促进脂肪代谢,对控制体重、调节血脂也有两把刷子。
不过绿茶一遇高温,就像纸糊的战士,立马缴械投降。有研究指出,超过65℃的水泡茶,茶多酚的结构就会变性,抗氧化能力大打折扣,等于白喝。而且喝进去的,不光没好处,还可能惹祸上身。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6年就把“超过65℃的热饮”列为“2A类致癌物”。这不是吓唬谁,是有数据撑腰的。
比如有研究发现,爱喝烫茶的人,食管癌的发生率比常温饮茶的人高出8倍。这不是小数目,这是拿生命开玩笑。
食管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个“输送管道”,外面一层薄薄的黏膜,结构挺脆弱。高温反复刺激,黏膜细胞就容易增生、变异。
你想啊,就像皮肤反复晒伤,久了总会出问题。食管也一样,天天被热水烫,迟早出岔子。
而且喝茶这事,心理层面也不能忽略。有些人靠喝茶静心养性,确实不错,绿茶里的L-茶氨酸能缓解压力,提高注意力,尤其适合那种脑子一刻不停转的人。但如果非要喝得嘴上冒泡,心理上是放松了,身体却在遭罪。
从化学角度看,绿茶在60℃左右冲泡最合适。这个温度既能激发香气,又不会破坏其中的活性成分。
太低了泡不开,太高了就“烫死”营养,就像好鱼不该用滚油炸一样。所以泡茶不是考验胆量,而是讲科学。
再说说习惯问题。有些人喜欢茶叶泡一整天,早上一泡喝到晚上,茶水早都发黄发苦了。
这种“浓茶”可不是什么宝贝汤,里面的咖啡因和草酸浓度高了,对胃刺激大,还可能影响钙吸收,时间长了骨头也吃不消。
而且早上空腹喝浓绿茶,不少人会觉得心慌、恶心,这不是矫情,是因为茶碱刺激胃酸分泌,胃还没“开机”就被一脚踹醒,能高兴才怪。所以绿茶虽养人,也得分时候、方式。
还有一种误区:有人觉得绿茶越新鲜越好,刚采的最好。其实不然,新茶里残留的氨基酸和多酚还不稳定,刺激性反而大,喝了容易上火、肠胃不适。放上一个月之后,茶叶稳定下来,反倒更温和。
再从生物角度看,绿茶中不少活性物质对细胞有保护作用。比如儿茶素能阻断致癌物的形成过程,就像在细胞外建了一道“防火墙”,阻止癌变信号的传播。
但这些成分也怕高温,一旦破坏,防护能力就直接归零。
有些人问,那我用凉水泡茶行不行?也不是不可以,但凉水萃取效率低,泡不出精华。最理想的,是温水泡茶,时间长一点,慢慢地让有效成分析出。就像炖汤一样,火候对了,味道才出来。
现在市面上也有不少人推荐冷泡茶,说更健康。其实冷泡主要是减少苦涩味,但也因萃取不充分,活性成分含量低一点。如果是为了养生,还是建议温水慢泡,既养胃又护口腔,不伤食道。
说到这儿,得再啰嗦一句。有些人喝茶上瘾,一天七八杯不带停的。问题是,绿茶再好,也架不住这么造。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可能导致焦虑、失眠、心跳加快。尤其是老年人,代谢慢,更容易被“茶气”冲昏头。
一天喝绿茶2~3杯就够了,每杯150~200ml,差不多也就是个喝水杯的量。别拿茶当水灌,水是水,茶是茶,各有各的道。喝出节奏,才是门道。
而且茶叶也讲究“因人而异”。胃寒、低血压、贫血的人,不适合空腹喝绿茶,容易加重症状。身体偏虚的人,建议饭后半小时再喝,既能帮助消化,又不刺激肠胃。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喝茶是物理上的暖,也是一种“心理仪式”。泡茶、闻香、品饮,这个过程本身就能带来稳定感,有利于情绪调节。尤其是中老年人,茶桌前坐一坐,心也就慢下来了。
不过别神化绿茶,它不是解百毒的灵丹妙药。想靠一杯茶治百病,那是童话。绿茶是辅助,不是主角,健康还是得靠作息规律、饮食均衡、适量运动。
再强调一遍:饮茶水温不得超过65℃,不然再好的绿茶,也可能变成“热伤害”。喝茶这事儿,别求快,别迷信浓,也别图烫,温温和和才是真。
喝茶是种生活方式,不是竞技项目。绿茶的好,不在于热,而在于“对”。对时间、对温度、对身体、对心情。
参考文献:
[1]王艳芳,李小燕,张晓红.饮用高温饮料与食管癌风险关系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0,27(10):780-784.
[2]李娜,周洁,刘芳,等.茶多酚对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影响[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2,34(2):210-215.
[3]吴文君,陈丽娟.茶叶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3,44(12):258-26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泌尿科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