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3日,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配套活动在上海盛大启幕。在“改革创新安全治理模式赋能基层韧性能力提升”主题活动中,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白中华向与会者介绍,2024年,安徽在安全生产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实现了“四降三无”
5月13日,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配套活动在上海盛大启幕。在“改革创新安全治理模式赋能基层韧性能力提升”主题活动中,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白中华向与会者介绍,2024年,安徽在安全生产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实现了“四降三无”,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三个下降”的显著成效。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安徽应急管理部门始终坚持边实践、边总结,逐步探索并构建起了一套具有安徽特色的安全治理有效经验。
安徽应急始终将安全发展理念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建立“1+8+13”责任体系,将安全生产纳入省委“1+8”综合考核体系进行专项考核,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亲自牵头负责13个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治理工作。同时,安徽率先构建起督察、督导、明查暗访“三位一体”的督察检查体系,并借助“三管三必须”责任清单,明确了省直45个部门共256项安全生产职责,有效凝聚了各方工作合力。
面对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的严峻挑战,安徽应急管理部门积极应对,创建了联合值守、会商研判、动态调度、预警“叫应”、力量前置、工作督导、信息报送、宣传引导、军地联动、复盘总结提升等10项“全过程、一体化”工作机制,并进一步完善了“1311”防汛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凭借这些有力举措,安徽成功处置了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长江淮河流域性洪水、台风“贝碧嘉”等一系列灾情险情。其中,高效应对处置黄山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的表现,更是得到了国家防总的充分肯定与表扬。
在强化科技手段和新质生产力应用方面,安徽应急管理部门聚焦源头管控、科技赋能、工程治理等关键环节,不断提升应对处置灾害事故的支撑保障水平。通过建设“6+N”重点领域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安徽显著提升了实时监测、智慧感知、超前预警、联动处置能力。目前,该系统已接入水利、气象等21家部门的33个业务系统,并整合了高速公路、文旅景点、江河湖库等视频监控资源。此外,安徽还建成了城市生命线、尾矿库、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监测系统,确保能够及时响应并处置各类事故灾害预警。
安徽始终将基层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致力于织密共建共治的防护网。制定《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基层应急组织建设扩面提速。全省1522个乡镇、街道明确应急管理职能机构,有防汛抗旱任务的1226个乡镇,全覆盖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建成共有3.4万名灾害信息员、5.8万名乡镇级应急救援队员的基层网格队伍,配发基层急需抢险救援装备6.92万套。创新实施“案例教育法”,制作警示教育案例800余例,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4.3万余场。应用覆盖全省的 21万台应急广播终端,实现安全知识和应急信息直达乡村街道,直接传入千家万户。
在致辞中,白中华表示,安徽将充分发挥自身在体系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持续创新完善“安徽经验”,并积极为保障城市安全发展、赋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贡献“安徽力量”。
来源:中国交通广播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