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明:戏里戏外的“青岛胃”,饭点晒鲜撬动文旅流量密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5 00:49 1

摘要:正在青岛拍摄电视剧《造城者》的黄晓明卡着饭点在社交平台甩出九宫格海鲜大餐,配文“剧组盒饭先靠边,青岛老爹的海鲜烧烤申请出战”。照片中,炭火滋滋作响的烤鱿鱼、堆成小山的辣炒蛤蜊、泛着金黄油光的蒜蓉生蚝,与剧组片场的老式自行车、青灰石墙背景形成奇妙反差。这场“戏里

正在青岛拍摄电视剧《造城者》的黄晓明卡着饭点在社交平台甩出九宫格海鲜大餐,配文“剧组盒饭先靠边,青岛老爹的海鲜烧烤申请出战”。照片中,炭火滋滋作响的烤鱿鱼、堆成小山的辣炒蛤蜊、泛着金黄油光的蒜蓉生蚝,与剧组片场的老式自行车、青灰石墙背景形成奇妙反差。这场“戏里80年代创业剧,戏外21世纪海鲜宴”的时空碰撞,不仅让#黄晓明片场偷吃#话题冲上热搜,更让青岛旅游热度单日飙升27%,堪称“教科书级”的文旅营销。

在《造城者》中,黄晓明饰演的陈德诚正带领村民在滩涂上白手起家,戏服是粗布汗衫配解放鞋,台词是“咱们要建一座让乡亲们挺直腰杆的城”。然而戏外,他却在片场间隙化身“美食博主”,将父亲亲手烤制的鲅鱼、舅舅从码头直送的海蛎子、姥姥秘制的虾酱排骨逐一“验货”。这种“粗粝奋斗者”与“精致美食家”的反差人设,恰恰踩中了当代网友的猎奇心理——观众既想看演员如何吃苦,更想看他们如何“苦中作乐”。

剧中陈德诚与村民分食窝头的场景,与现实中黄晓明晒出的“鲅鱼饺子配崂山白花蛇草水”形成镜像。这种虚实交织的叙事,让观众在追剧时自然联想到“戏里艰苦创业,戏外幸福生活”的青岛发展史。

黄晓明特意用青岛话录制短视频:“嫩看看这盘海蛎子,肥得跟陈德诚的腰包似的!”一句双关语既点明角色身份,又暗合青岛海鲜的丰腴,引发本地网友“这是俺们八大关的味儿”的集体共鸣。

他晒出的“青岛烧烤三件套”(烤鱿鱼、辣炒蛤蜊、野馄饨)直接带动台东夜市同款套餐销量暴涨150%,连他父亲使用的“老式铸铁烤炉”都成了电商平台热搜词。某烧烤店老板坦言:“现在客人进门就问‘是不是黄晓明同款炭烤法’?”

作为青岛文旅宣传推广大使,黄晓明深谙“美食即媒介”的传播逻辑。此次晒餐绝非偶然,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城市营销战”。

5月1日12时起,黄渤海海域进入为期4个月的伏季休渔期。黄晓明在休渔期前夜晒出“最后一顿野生海鲜”,既满足网友“过了这村没这店”的紧迫感,又暗合青岛“尊重自然、适度索取”的海洋文化。

他故意将“海肠捞饭”与“海葵炖豆腐”混入照片,发起“猜猜哪道菜外地人不敢吃”的挑战。青岛本地网友为捍卫“美食尊严”疯狂科普,#青岛暗黑料理图鉴#话题阅读量破亿,成功将海鲜从“地域美食”升级为“文化符号”。

他晒出的烧烤摊背景,正是《造城者》中“东港镇夜市”的取景地。剧组搭建的80年代风格摊位,如今已成为游客打卡点。据统计,五一期间该区域日均客流量达2.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00%。

有网友扒出黄晓明晒出的“黄金鲅鱼”批发价超300元/斤,直指其“脱离群众”。对此,他迅速回应:“这是俺爹凌晨四点去码头抢的‘渔民特供’,普通游客去营口路市场,50块也能吃撑!”并附上平价海鲜攻略,成功化解危机。

当黄晓明将“喝啤酒吃蛤蜊”的青岛方言梗用于商业代言时,部分本地文化学者质疑其“稀释了城市文化内涵”。但他随即联合青岛博物馆推出“跟着晓明吃青岛”非遗美食地图,将争议转化为对传统饮食文化的挖掘。

不同于昙花一现的明星打卡,黄晓明团队与青岛文旅局达成三年合作计划:每部在青拍摄作品需配套开发一条文旅线路。目前《造城者》已衍生出“80年代创业主题研学游”,游客可穿着剧组戏服体验滩涂赶海、手工晒盐等项目

他晒出的鲅鱼饺子被英国《卫报》评为“最想尝试的中国街头美食”,但配文始终强调“这是俺妈调的馅儿”。这种既输出美食又保留“妈妈味道”的表达,让国际传播避免陷入“文化奇观”的窠臼。

针对老年观众,他晒出与父亲在老城区里院吃饭的照片,配文“小时候他背我看病,现在我陪他吃遍青岛”;针对年轻群体,则用“海鲜盲盒挑战”短视频制造话题。这种分众传播策略,使青岛文旅受众年龄层拓宽至15-65岁。

每条美食微博末尾,他都会加一句“欢迎来青岛,但请把塑料袋扔进分类垃圾桶”。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环保倡导,比硬性宣传更具说服力。据统计,五一期间青岛海滩垃圾量同比下降19%。

黄晓明在片场偷吃的这顿海鲜宴,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晒幸福”范畴。它是一次成功的文旅营销实验——用最朴素的“吃”撬动最复杂的“城”,用最私人的“乡愁”连接最公共的“认同”。

或许真正的城市IP,不在于高楼大厦的堆砌,而在于能否让一碗海鲜面的热气、一句青岛话的尾音,成为人们爱上这座城的理由。当黄晓明用筷子夹起那只肥美的海蛎子时,他夹起的不仅是家乡的味道,更是一个城市渴望被看见、被记住的野心。在这场“舌尖上的城市战争”中,青岛或许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破圈密码”。

来源:茜茜好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