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中式面馆赛道上演“权力的游戏”:和府捞面以25.3亿交易额领跑同行,甩开第二名李先生牛肉面近5亿,却在行业集体降速的至暗时刻,于2025年Q1交出连续盈利的成绩单。这匹“逆势黑马”究竟凭什么在资本退潮、价格战白热化的当下,实现从“亏损”到“盈利”的绝
餐饮业大地震!
2024年中式面馆赛道上演“权力的游戏”:和府捞面以25.3亿交易额领跑同行,甩开第二名李先生牛肉面近5亿,却在行业集体降速的至暗时刻,于2025年Q1交出连续盈利的成绩单。这匹“逆势黑马”究竟凭什么在资本退潮、价格战白热化的当下,实现从“亏损”到“盈利”的绝地反击?
杀招一:降价提质+养生IP,25亿交易额碾压同行
根据遇见小面招股书援引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在中式面馆里,2024年,和府捞面的交易总额排名第一。2024年,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为和府捞面、李先生牛肉面大王、老碗会、遇见小面、马记永兰州牛肉面,对应的交易额分别为25.30亿元、20.60亿元、14.20亿元、13.48亿元和12.50亿元。
当同行还在纠结“降价伤品牌”时,和府捞面直接甩出王炸:30元以下产品数量约占菜单的一半,客单价直降5元,却撬动下沉市场客流暴涨。这招看似“降价迎合”的背后,是其用有机大米+黑塌菜+草本骨汤构建的“养生面”护城河——将国家地理标志食材融入菜单,硬生生把一碗面卖出了高质价比。
更绝的是,去年和府捞面将中央厨房变成“透明工厂”:从骨汤熬制到面条生产全流程直播,让消费者直观看到真材实料,彻底打破“低价=低质”的行业魔咒。一系列操作直接让其在2024年斩获25亿营收,比第二名李先生多出23%的市场份额。
杀招二:保姆式托管,成为加盟商的“躺赚机器”
当海底捞还在“严选门客”时,和府捞面已进化出“法律上加盟,管理上直营”的极致模式:
1.选址黑洞终结者:总部用精细算法筛选商圈,淘汰80%低效点位。
2.运营小白救星:从煮面水温到空调温控,总部后台实时监控。
3.供应链核武器:自建央厨,食材成本和品质稳定可控。
这套“保姆式托管”直接把加盟商变成“甩手掌柜”:江苏加盟商张总透露,其门店月均流水约30万,而隔壁某小品牌面馆已经马上要闭店换成别的品牌了。
传统加盟模式往往会陷入“放加盟—收加盟费—关店”的恶性循环。而和府的联营模式拓店前期就开启了严格的筛选,其合作方需要通过“资信审核+点位反审+线下终审”等多重筛选,以确保实力,做到精准加盟。在此基础上,和府通过供应链反哺、数字化精细运营,以提高加盟商的留存率。
作为头部品牌,和府捞面的加盟店存活率高达95%:
1.三重筛选:资信审核→点位反审→线下终审,淘汰90%投机者,保障消费者利益和加盟商长期利益
2.数据碾压:6000+数据触点、20亿标签数据,实时掌控每家店盈亏,以便及时调整营运方案
3.产品管控:3000多道储备菜品,总部统一上新,保障多方利益
这套组合拳直接让和府联营店成为“稀缺资源”:2025年Q1联营门店占比达10%,官方公布的回本周期约12-18个月,但部分和府加盟商透露,有些店9-11个月即可回本,而行业平均周期长达2年甚至更久。
行业预言:
未来的面馆赛道,头部的全国性品牌依托供应链与资本优势将持续扩张,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区域品牌只能在细分市场另谋生路。和府捞面正用“供应链+数字化+品牌力”的铁三角,在这场“精耕战争”中划出自己的势力范围。
当同行还在纠结“价格战要不要跟”时,和府捞面已用25亿交易额证明:真正的逆势增长,是用极致供应链降本、精准数据提效、强势品牌传播,在行业洗牌期完成“抄底”。这场由和府掀起的“精耕革命”,正在重新定义中式面馆的生存法则——谁能在品质、效率与规模间找到平衡点,谁就能主导下一个十年的餐桌战争。
来源:神州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