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你说我查出肿瘤之后,是不是不能动刀?有人说手术一做,反而扩散更快。”这是一个退休机械厂车间主任问出的。
他衣服上还有油污,满手老茧,说话带着控制不住的急躁。他并不是真的怕动手术,他怕的是动了之后反而出事。
他问的是手术,但他要的是确定性。他要知道自己做的选择,是不是正在把命往短里推。
关于肿瘤要不要手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一方面,是一些医生建议“先观察”,另一方面,是一些病人切完之后病情迅速恶化。
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判断往往会偏向情绪。而恰恰在情绪作用下,最关键的窗口期被拖过去了。
手术在很多人眼中是“最后一步”,但其实在肿瘤治疗中,它往往是“第一步”。
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手术,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分期、扩散状况、体能评分等,而不是取决于“恐不恐惧”。不做手术,并不代表就安全。
相反,在本可以手术切除的阶段选择“拖一拖”,往往导致肿瘤进入失控状态。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一项针对15万例早期肝癌患者的大型流行病学回顾中,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5年生存率达62%,未接受手术者不到25%。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这几类常见肿瘤中。早发现、早手术的人,远远优于拖延等待的群体。
那为啥会有“手术加速扩散”的说法?
这不是谣言,但也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绝对真理。肿瘤切除后确实存在“播散风险”,这是外科手术本身带来的系统性应激反应和微环境变化。
一方面,术中切割可能导致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另一方面,手术后的炎症状态和免疫抑制期,给了残存肿瘤细胞更强的生存环境。
但这并不是主流现象,也并不意味着手术本身是错的。
关键在于,手术后有没有进入“系统性治疗阶段”。
如果切完就停,不管是否清除干净,不做放疗、不做化疗、不监测肿瘤标志物,那等于是半套治疗,风险当然高。
很多患者手术后觉得“割干净了”,直接把后续治疗抛开。
真正的肿瘤治疗,是术前、术中、术后的全流程管控,而不是靠一把刀解决所有问题。
在一些类型的肿瘤中,不手术才是更大的隐患。
比如结直肠癌,如果不切除原发病灶,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造成肠梗阻、穿孔、出血,最终让人死于并发症而不是癌症本身。
这类病例在外科病房里并不少见。本可以控制的病,最后却被“拖出来”变成了急症。
当然也不是所有肿瘤都该第一时间手术。
低级别前列腺癌、某些类型的甲状腺癌、部分浆液性卵巢肿瘤,确实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密切观察,延迟干预。
这种策略叫“主动监测”,不是“等死”。它依然需要定期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跟踪、症状评估。
不是不治,而是按计划监控。和“怕手术就不管了”完全不是一个逻辑。
有一类肿瘤确实在手术后容易发生快速转移,那就是“高侵袭性恶性肿瘤”。比如胰腺癌、胶质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
这些肿瘤的特点是生长快、转移早、边界不清。即使手术再彻底,仍然存在微转移灶。术后如果不跟进系统治疗,复发和死亡率极高。
但问题不是手术“害的”,而是肿瘤本身就极具恶性。
人们往往把术后短时间内病情恶化的原因归咎于“动刀”,其实只是因为那时候,肿瘤已经到了一个无法控制的状态。
切不切,只是表面上的动作,核心是生物学行为决定的生死线。
一个被广泛误解的点,是认为“动手术会唤醒沉睡的癌细胞”。这其实是一种对免疫学和肿瘤微环境理解不清的表达。
人体免疫系统确实在术后短时间内会出现短暂抑制,但这种变化在规范术后恢复流程中是可以控制的。
比如通过精准麻醉、术中低温管理、术后加强营养和运动康复,都能帮助免疫系统迅速恢复。
肿瘤细胞不是“等着你手术才扩散”的,它们有自己的生长周期和基因突变进程。
即使你不动它,它也在找机会突破原发灶,进入血管或者淋巴系统。
真正让它“加速扩散”的,是局部治疗之后缺乏全局控制。
如果把肿瘤当成一个系统病来管理,局部干预只是一环,术后控制才是决定扩散与否的关键。
还有一个问题常被忽视,就是术前心理干预。在不少患者中,手术前极度恐惧、焦虑,直接影响术后恢复速度。
术后恢复慢,免疫反应慢,感染风险高,复发风险也就上升。
这一环节不被正视,导致不少人术后状态差,误以为是“手术导致身体垮了”,其实是整体状态管理失败。
在精准治疗时代,手术本身并没有“越来越少”,而是“更讲究时机”。不是不做,是选对时间做。
尤其在新辅助治疗越来越普及的当下,很多患者会先接受放疗、化疗或者靶向治疗,控制肿瘤后再做手术,提高手术效果。
这种调整顺序被很多人误解为“不推荐手术”,其实是在延迟做而不是放弃做。
目前最被低估的一个维度是“术后管理能力”。很多人以为切了就完了,其实后面还有一系列麻烦要处理。
感染、营养不良、心理创伤、生活习惯紊乱、复查焦虑、耐药风险,这些环节不盯住,肿瘤还是有可能“卷土重来”。
术后管理做得好的人,往往能长期稳定;做得差的人,不管术前多顺利,都可能再度失败。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葛莉丽.老年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衰弱变化趋势的纵向质性研究,肿瘤预防与治疗,2024-08-25
来源:梁医生科普